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一
一、目前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班子“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学习创新意识不够。主要原因:一是支部书记缺乏党务知识。支部正(副)书记趋向年轻化,任职前未经过足够的系统化培训,更缺少必要的岗位实践和代职锻炼,导致对党务工作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不会开展具体工作,使支部抓中心、议大事能力弱化。二是党员学习创新意识不强。机关和教研室由于事务性工作和教学工作任务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类党支部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有的党员缺乏创新思想和学习意识,不注重日常理论知识学习,没有把学习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工作能力。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履职能力不足。有些干部虽然担任了党内职务,但实际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先天不足”,科学统揽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抓主要矛盾的能力还不够,有些单位甚至还出现了以党代政的工作倾向,弱化了党委和支部的威信。
(二)党员模范作用不强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先锋意识不强、思想信念不坚定、作风纪律不过硬、骨干作用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党员“入口关”不严。有些单位在干部的入党问题上考察标准不够严格,存在着为了便于工作而吸收党员的情况。有的学员队在学员的入党问题上存在着“照顾关系”或“考虑人情”的因素。二是有的党员思想认识有偏差。“80后”、“90后”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的主体,部分党员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容易导致价值追求偏移,个人主义增长,对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缺乏正确认识,对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盲目跟风。三是表率作用不明显。有的党员在入党前后差别较大,入党后放松了学习,降低了标准,自身要求不严,致使党员队伍先进性不强,生活作风松散,工作满足于一般化,把自己等同于与普通群众。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议事程序不规范、民主评议走过场、党日时间挂空挡、党课教育缺思想、缺党味。主要原因:一是组织生活不落实。一些单位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组织生活时间和人员没有保证,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七项生活制度,致使党内生活不严格,工作偏离方向。二是业务党务不平衡。部分基层单位对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务”的倾向,抓业务一手比较硬,抓党建一手比较软,甚至存在“两张皮”现象。有的缺乏深入研究,习惯于用老思想、老套路、老观念抓工作,党建工作缺乏实效性和时代感。三是工作思想不端正。有的党员参加民主生活会积极性不高,有的奉行折中主义、好人主义,缺乏较真精神,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缺少同志间真诚的互相批评,导致落实制度规定的原则性不强,组织内部缺乏战斗性。上述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办学治校和育人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实践中认真研究探索院校基层党建的规律和特点,为教学育人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健全组织,激发活力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形成“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风气,切实把人品正、官德好、党性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干部岗位上来,把爱学习、能创新、作风实的人推选到支部班子里去,将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个性特质的同志合理配伍,形成新老搭配、梯次合理、相容互补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班子内部结构。坚持任人唯贤,在建立激励机制上有所举措。要打破院校干部工作压力较小、进步空间较大的思维观念,积极探索把激励机制引入院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能力素质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要破格提拔,多压担子、分任务,敢于把优秀的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放到基层去摔打锤炼,安排在正副书记或支委岗位,培养做党务工作的“明白人”。对个别能力较差,思想不求上进的干部,要及时开展诫免谈话,交流任职,调整岗位,使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推动班子建设良性发展。不断创新制度形式,在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上求成效。事务性工作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是院校的工作特点之一,必须结合院校实际积极探索工作形式,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既要抓好业务能力提高,又要抓好党务工作落实。要结合教研室等单位人员、时间、地点难集中的客观因素,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将党日活动与会议、党课、党员汇报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安排工作地点和时间,突出动中抓建的效能。要积极探索运用干部和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组织生活,在传统组织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唱、读、看、讲、传”红色文化教育等活动,加强党员对党史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效果。
(二)强化教育,严格管理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引导。注重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解决好入党动机不纯、思想认识模糊等问题。要持续开展“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党员开展教育,针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干部群体和思想活跃的“90后”学员群体特点灵活运用分散与集中、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取专题理论研讨、业务知识培训、红色文化活动等的形式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强化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党日党课、思想汇报等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性和原则性,使党员时刻置于组织的严管之中。既要着重解决党员队伍中现存的现实问题,又要针对党员队伍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保持先进性,增强模范带头作用。精心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坚持与促进院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在教育、教学等各类型工作岗位中大力选择和树立具有院校特色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持续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典型的热潮,不断扩大典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鼓舞党员队伍的士气、激发党员干部的斗志,相信和依靠广大党员搞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三)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针对一些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不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全面规范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调研中发现,武警学院等院校已建立了较为科学的部系党委考核办法和室(队)党支部评价体系,每年度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和分类定级,区分层级进行帮扶指导,基本形成了以院(校)党委、政治部门为枢纽、政工干部为骨干、基层组织为基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生动局面。实践证明,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得好,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反之,则会使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减弱,组织处于涣散状态。要把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内容、次数和质量作为考核班子、考察干部的硬指标,进行全面衡量。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落实党的生活制度的关键点,切实抓紧抓好。要把推进党务公开和扩大党内民主作为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环节,务必求得实效。建立和完善与基层党建工作相配套的各类制度措施。院(校)政治机关要制定出台一些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生活的流程,明确议事原则、议事范围,加强对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要盘活内部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开展基层党委(支部)书记培训,邀请政治理论课教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进行辅导授课,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先进基层党组织上台现身说法,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
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二
一、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对象的特点
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主要为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因此,研究和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就必须集中把握青年教师和学生特点。
(一)积极关心国家时事政治,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通过调研,民办普通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关心国家大事;支持民办普通高校健康发展。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强倾向,从而导致对国家时事政治及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模糊认识。
(二)青年教师的现实性功利性价值取向突出应当看到,民办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积极、健康的,有美好的人生追求,更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但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实现自我,没有设定远大目标,加之缺少对适应社会生存和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重功利、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不深入而导致原有的观念和看法动摇。
(三)青年教师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强民办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品质优良、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乐于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组织的义务服务公益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强,在困惑面前青年教师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由于缺乏理性思考,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
二、新形势下加强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思路与对策
民办普通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既宏观,又微观。因此,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思路既要体现出利用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民办普通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科学发展,保证学校重要的决策和举措得以顺利地实施,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套搬公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模式和党建工作方法,应务求贴近学校工作实际,贴近学校师生员工来探索党建工作对策。
(一)理顺党组织与理事会关系,构建党委会与行政办公会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公办高校与民办普通高校,在培养*和接班人,在教书育人、规范行为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但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要体现出党组织在参与学校决策研究过程中,既能使各项决策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求,又能够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的决策机构,尤其是民办普通高校党的各级基层组织的负责人要认真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严格按照党章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开展好学校党建工作;保障师生员工合法利益、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的健康运行。目前,在各省高校工委的领导下,民办普通高校相继成立了党委或党总支,逐步建立并健全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实践中已经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学院实行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例会研究和制定学院政策;院系实行二级管理,成立了基层党总支,党总支下设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明确了党总支书记目标管理责任制,已经形成了党建工作目标和行政工作责任制有机融合的管理目标体系。
(二)借鉴并树立由“为”转变为“位”的工作理念,创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模式有“为”才有“位”的提法在公办高校中得到普遍的认可,这种理念对民办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更具有实际意义。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实践工作中,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避免了单纯为党建抓而党建的现象发生。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一方面,在工作模式上,党建工作实践始终“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党建促发展”,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为党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在活动内容上,把基层党建工作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院的改革发展有机地融合,将活动内容渗透于教育教学领域的各项业务活动,并与提高师生党员、在校师生员工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院党委还以“重温入党誓词,表彰先进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七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员党的意识和观念;以处级干部“一帮一”活动为载体,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和桥梁作用,以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以系列讲座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在活动方式上,正确把握学院党委与理事会的关系,坚持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党组织活动机制,使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机制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机制,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应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加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将党建工作渗透于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以哈尔滨广厦学院为例,充分利用学生公寓党支部这一重要阵地,改变了传统的党的总支或支部建在学部或者年级(班)上的组织模式,形成了推动素质教育,拓展和深化学生课堂教学,维护校园稳定、展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再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组织体系,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完善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使党建工作思路实现新拓展。随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民办普通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坚持从民办普通高校的实际出发,开创民办普通高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势在必行。
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三
学校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党组织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和接班人、保证党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学校坚持*的重任。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鹿泉市教育局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鹿泉教育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中心,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创新理念,开拓进取,学校党建各项工作都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来分析,我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在适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新要求方面,尚有很大差距。一些学校党组织“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学校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问题尤为凸显,学校党建缺乏创新。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鹿泉市教育局党委辖13个直属基层党组织,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基层党总支2个,其他学校独立基层党支部9个。现有党员447名(在职),其中预备党员6名(按照“属地管理” 的原则,我市的13个乡镇教育中心党组织及847名党员,隶属于其所在乡镇党委管理)。
二、学校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仅从直属学校分析)
(一)、学校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重教学业务、轻学校党建
在当前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一些学校领导片面认为,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等硬件建设为硬指标、硬任务。为了使学校在竞争中提高生存力,学校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在抓发展规模,造成党建工作在文件中提得多,行动上落实得少,开会布置多,实际落实少;从事党务工作人员(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热情不高、心思不稳,以致党建工作业务不精、理论水平不高,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和力度。
二是领导体制上,重行政领导作用,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领导配备上,校长是一把手,书记(副书记)是二把手或三把手。校长负责制体制下,校长的中心领导地位和作用明显并强势;而学校党组织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保证监督作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与中层干部管理的作用,实施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作用,领导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工作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学校党组织建设薄弱。具体表现为,学校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教育的各项制度不健全,党员活动阵地缺失、党建档案材料不完善;党组织活动不能够很好地开展;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呈现弱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
三是工作实践中,重党建工作形式,轻党建实际效果。
多数学校在党建工作上只注重搞形式主义,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上级安排的任务。例如,一些学校在安排政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都缺乏针对性,对社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学校工作的难点问题不能作深入的讨论和深层次的思考;在参与学校决策方面,学校党组织对具有方向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只是停留在“点头”和“摇头”上,对于学校作出的决策,从来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也不管决策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党组织参与学校决策就成了履行职责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政治核心作用根本无法发挥出来。在党建活动方面,一些学校一般是把发展新党员、召开生活会当作主要内容,在涉及全党性的政治主题教育活动的安排(如创先争优活动等)上,活动时间大都集中在某个主题教育活动前后的几个月。“风头”一过,其活动也就可以搁起不问了,往往是“虎头蛇尾”。至于活动的实效性,很少有人关心。
四是领导机制上,重班子配备,轻制度监督
从目前中小学校来看,党政领导的设置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党政分设,二是党政互兼,三是党政一人兼。我市的直属学校仅有鹿泉一中等5所学校实行党政分设,其他7所学校均实行党政一人兼。无论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对党政领导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对校长、书记的监督往往存在监督不够到位,实际运作障碍等现象。学校党组织和教代会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常常不是基于制度的保证,而是取决于校长、书记的个人素质。同时,教育局党委对书记、校长的监督,一般还只是通过年度的工作检查考核和听取汇报掌握,难以做到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价。在党组织难以监督到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决策失误,处事不公,群众不满等后果,从而影响学校稳定和发展。
五是队伍建设上,重发展党员,轻党员教育与管理。
各学校在发展党员问题上都比较重视,能够按照程序把那些政治成熟、业务精干、业绩优秀的教职工吸收到党员队伍中。但是对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乏力,总是认为学校应以业务工作为主,以教学为主;对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跟不上,造成入党后党员(预备)管理教育松懈,忽略了党员教育在加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上述情况,造成党组织建设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在组织实施上缺乏活力,党建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党建活动不能科学、规范、有效进行。
原因分析:
1、一些学校把校长负责制当成校长个人负责,导致产生“家长制”作风。校长负责制中的校长是法人代表,依法行使学校行政管理职权,但必须按规定行使决策权,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校长把对学校人、财、物的决策权视为私权,缺乏对党组织应有的尊重,重大问题决策不按规定程序,不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不主动征询党组织意见;有的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怕有“越位”之嫌,不敢大胆监督,导致校长用“家长制”作风管理学校。
2、个别学校片面理解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导致学校党组织建设不作为。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目的是把党组织从包揽一切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干部队伍和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帮助校长实施正确决策,凝聚共产党员和广大教职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体现职业精神。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把校长对学校全面工作负责,视为不用党组织负责,把党组织的作用视为可有可无,导致该抓的事不敢大胆抓,该管的人不敢大胆管。 3、在大多数学校领导看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党建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果强调学校党建工作,势必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由于这种思想认识的偏差,所以同时身兼党支部书记和校长职务的,有时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党政工作不分。导致党内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充分发挥,党员民主权力得不到充分保证,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党员工作缺乏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