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稳定、持续的发展,根据《会计法》及《医院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收入管理
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从财政及主管部门取得的财政补助经费。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一)实行收入预算管理
根据单位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结合当年的业务计划及医疗收费标准调整情况来确定收入总额。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应根据主管部门分配此项补助款额的意向或计划预计编制。
医疗收入中的门诊收入应以计划门诊人次和计划门诊人次费用计算,住院收入应以计划病床占用日数(或计划出院病人数)和计划床位费用水平(或每出院病人医疗费水平)计算,其他医疗收入应区分不同的服务项目,确定不同的总额,分别计算。
对医院的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适当增加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实行“分层管理,分类上交”的办法(简称“双控双交”)。第一层次考核指标为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医院可分年制订年度控制指标,没有达到规定比例的医疗机构,其规定比例与年度控制指标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药品销售收入绝对数,按5%的比例上交药品收支结余;对超过年度控制指标的药品销售收入绝对数,实行全额上交。第二层次考核指标为门诊均次费用、实际占用床日均次费用以及上述两项均次费用中的均次药品费用、化验费用、检查费用,凡突破上述控制性考核指标的,按照“超收不得利”的原则,在剔除平均成本后,实行全额上交。
医院收入预算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核定。
为了促进收入预算顺利实现,医院应每季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考核、分析收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完成好坏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保证全年预算的顺利完成,并为编制和执行下年度预算提供依据。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医院的各项医疗收费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医院要设专职物价员,及时检查和收集医疗收费情况,保证医院收入的合法化、完整化。
(三)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收费票据分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和自制票据。医院门诊、住院、进修实习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医院内部管理需要可使用自制收款票据。所有收费票据和自制收款票据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领用核销制度。不得出借出让收费票据,行政事业性收款收据不得用于经营性收费。
(四)医院的全部收入要纳入财政(务)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取消内部科室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
医院的收费部门主要由挂号室、门诊收费处和住院结算处组成,其他各种收费及收款由财务科出纳统一办理,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向病人或单位直接收取任何费用。使用医院票据的外设分院和门诊部,其收支必须纳入医院统一核算。
挂号、门诊及住院收费处应将每日收到的现金及支票于当天存入银行,同时将收费日报表及附件送交财务科,财务科出纳应根据收入凭证及时入帐。门诊、住院收入不得坐支。
严禁私设小金库,不得将医院收入转到三产、工会、食堂等部门。
(五)加强对医院收入的控制
医院应设专职物价或兼职稽核、审计人员,加强对各种收费部门报来的收入凭证和存根的审核,如是否少收或多收,日报表金额是否与所附存根金额合计数一致,是否足额交库等,药品收入应注意是否与药房处方合计数一致;是否严格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有无使用其他票据而使收入出现外流现象。
(六)为合理扩大医院业务收入寻找途径。
医院必须严格执行物价政策,严格按现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严禁巧立名目乱收费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全面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价格公示、药品价格清单和住院费用清单,建立多种形式的费用查询服务,逐步实现计算机价格管理系统,切断医疗收费与临床科室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
业务收入是医院补偿消耗的主要手段,医院要增加业务收入,除了合理按收费标准规定收费外,还要充分挖掘医院内部潜力,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条件,扩大医疗服务项目,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应每季开展业务收入完成情况的分析。根据收集的财务信息,从医疗业务工作量和收费水平二个因素影响着手,结合全年各个时期收入进度、水平,通过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同期实际对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查找差距原因,预测发展趋势,为医院领导改进工作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支出管理
医院的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医院的各项支出必须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原则,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守财政、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一)预算管理
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既要保证医疗业务正常运行,又要合理节约的精神,以计划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工作任务、人员编制、开支定额和标准、物价因素等为基本依据。
1.医疗支出预算的编制
对人员经费支出部分应根据医疗业务科室计划年度平均职工人数、上年度
人均支出水平、国家有关工资福利政策等计算编列。公用经费支出部分,对公务费可在上年度实际支出水平为基础,按计划年度医疗业务科室平均职工人数、业务发展计划、经费开支定额计算;对业务费可在上年度实际开支的基础上,根据计划年度业务工作计划合理计算;设备购置费根据计划年度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修购基金提取方法、比率计算编制;修缮费可根据需要和财务可能编制。
2.药品支出预算的编制
药品销售成本应根据药品收入预算和上年度的药品综合加成率(或综合差价率)及药品价格政策等因素计算确定,其他项目编列方法与医疗支出基本相同。
3.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
应根据计划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补助,结合项目的完工程度编制。
4.其他支出预算的编制
参考上年度实际开支情况,考虑计划年度内可能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编制预算。
医院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支出预算应报主管部门审核并经财政部门核定。
医院要加强对支出预算的控制。为了确保预算的顺利完成,医院应将预算分解成部门预算,并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每季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运用一定的方法考核分析各因素对支出完成的影响程度,抓住关键问题,研究对策,降低医院成本,促进医院工作。
(二)定员定额管理
1.定员管理
医院应根据规模大小(主要是开放床位数),业务工作量多少,及科研教育任务等因素合理确定职工人数,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等手段尽量减少人数,降低人员成本。
2.定额管理
医院应对各项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主要内容和方法有:
(1)凡与职工人数成比例增减关系的费用,应以职工人数作为费用定额的计算单位。如人员经费、公务费、行政办公用水电等支出。
(2)凡与业务量有直接、半直接关系的费用,应以业务量作为定额的计算单位。如业务用水、电费、业务印刷用品费等,把业务量如床位数、门诊人次等作为计算单位,制定相关费用的定额。
(3)凡与某项业务收入成比例关系的费用,应以该项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制定该费用支出的计算依据。如放射材料费支出、氧气费支出、血费支出、其他材料支出等。
(4)凡与实物消耗量有关的费用,应以根据实物消耗量结合实物的价格计算制定。
(5)凡与建筑面积有关的费用,应以单位建筑面积作为费用定额的计算单位。如房屋修缮费、基建投资等。
总之,制定费用定额,要结合费用性质选择适当的计算单位和计算方法。定额确定后必须认真执行,应及时将定额指标下达到有关科室和个人,定期进行定额的统计、考核、分析,并做到奖惩分明。
(三)实行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医院应加强对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的领导,建立健全院、科、班组三级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包括单位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总成本和单位项目成本四个层次。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是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在目前条件下,应先进行科室成本核算,逐步向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过渡,有条件的可开展单病种成本核算。
医院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正确划分费用支出的界限,不属于成本范围的支出不应计入医院成本。
(四)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专项资金包括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拨入专项资金和医院内部形成的专用资金。医院专项资金支出,要根据先提后用、量入为出、专款转用的原则。
凡是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购置、大型修缮及基建等项目,须经医院有关部门共同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二方面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各投资项目须严格按国家严格规定、合同及项目进度支付款项,大型基建项目须在竣工半年内办理决算手续。医院须开展投资项目效益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经营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取得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项目完成后应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医院要加强对职工福利基金的管理。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职工救济、集体福利设施支出、单位职工食堂的补助及国家规定可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等,对重大的开支项目,计划安排和支出决算要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监督。
(五)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
医院应制定资金收支审批制度,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医院的各项支出要按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标准执行,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尤其是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与经营无直接关系的消耗性支出,应严格控制,不得以领代报,以拨代支。资金的使用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讲究经济效益,做到少投入,多产出。
医院发给职工的各种奖金及加班工资,应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
购买国家专项控制商品及实行政府、部门集中采购的商品,必须按规定报批。
医院应建立每季成本费用和财务效益的分析制度,及时了解各项支出增减及结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在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和一些纯消耗性的项目要作重点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连环替代法、定基替代法等方法,查找变化原因,适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为医院财务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