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档案管理制度 > 正文

毕业生档案怎么处理,未就业毕业生档案怎么处理

时间:档案管理制度 上大学网

误区一:档案记录无关紧要

小李20xx年毕业于浙江某高校,毕业时与一家网络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半年后离开该公司,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在四家私营企业工作,而那些工作单位从没问起过他的档案,他也从没关心过自己的人事档案。最近他将跳槽到一家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工作,经数次笔试面试后,该企业到人才中心进行员工档案资料审查,结果发现从20xx年毕业后,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工作记录,而他的简历上却清楚地填着先后在五家单位的任职情况。小李联系原工作单位,却发现有两家已经人去楼空,根本找不到那些用工记录。因此,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以不诚信为由谢绝了他的求职。

误区二:用人单位不要求档案

3年前,毕业于省内某高校的她留在郑州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不久前跳槽到武汉一家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后,公司要帮她落户口,需要她把档案调到武汉。

“毕业的时候,学校说只为毕业生保留两年档案,两年之内如果未转走,就会将档案打回原籍,当时急着找工作,认为档案也没什么用处,就没有在意。”因为担心影响到落户口,李菲有些紧张。

她多次辗转在郑州和武汉两地,多次去省人才交流中心、学校咨询,好不容易才把档案找了回来。

像李菲这样随意“丢弃”档案者,已不是少数。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表明,其代理的9万余份档案就有上万份被长期不管不问。

误区三:工作中对档案关注度不高

小张与北京一家公司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准许她的户口迁至北京。当她返回老家办理调动手续时,发现自己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还是学生档案。原来她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四处打工,档案转到人才中心后,就再也没有理会档案的事情。学生档案意味着她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经过一年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误区四:为了图方便自己揣着档案

“在用人的时候,我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郑州某大型房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认为,档案记录只代表过去,不能说明现在,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才是用人标准。

王永辉是郑州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把档案放在省人才交流中心,并缴纳了一年的代理费后就一直没有理会过。之后,他曾在国内多个大城市求职,最终留在郑州某旅行社做部门经理。

“以前那个年代,大中专毕业生只要在城市找到工作,无论是事业单位、国有还是私营单位,都可落下户口。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我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讲起弃档经过,王永辉表示,“现在的社会谁还会看你的档案?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只要有能力,没人会管你档案记录是优还是劣。”

误区五:档案束缚跳槽,不要也罢

前年从东部一所大学毕业进入重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林,工作还不到一年,就萌生去意,打算“跳槽”。但他考虑到当初和单位签订了3年的工作合同,如果按正规手续办理辞职,拿回档案,就必须赔偿单位4000元违约金,最后他招呼也没跟原单位打就“跳”走了。他不无得意地认为:“如果我一直背着那个‘档案包袱’,哪能这么容易就从东家跳到西家?档案对我而言,是种束缚。”

有关负责人提醒毕业生,落实了工作单位,并且所落实的单位具有人事管理权的学生,档案应自动调到该单位;落实的工作单位不具备人事管理权的学生,则应将人事档案托管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对于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申请待业,人事档案将回转到生源所在地的人事部门。这一类毕业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人事部门报到,办理人事档案的相关手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弃档”。此外,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在毕业离校前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可申请延长择业期(不包括打算考研和自费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可以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协议,将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