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自主招生资讯 > 正文

自主招生 重新出发后能否回归本质

时间:自主招生资讯 上大学网

,对于自主招生政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如果从2003年春季,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北大、清华等一批“985高校”开始实施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算起,自主招生在我国已走过近12年的历程。12年一轮回,是时候需要认真梳理与反思一下:究竟该如何评价这一改革曾经走过的历程?如何正确看待其在整个高考制度改革所居的地位?未来走向如何?

在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这是12年来,对自主招生政策最具体,也是最为严格的一次规范与完善。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各高校将于2月底前发布自主招生报名时间招生简章及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并在3月底前完成报名申请。今年6月份参加高考的学生,将成为自主招生政策调整之后的首批考生。

被严格规范与完善之后的自主招生政策,12年后重新出发,能否回归本质?

能否真正兴利除弊,保障公平

十几年来,自主招生政策始终伴随着探索与争议一路前行。

作为高考招生改革的重要尝试,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不足,为那些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进入优秀大学学习的机会。但随着自主招生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对生源争夺的日趋激烈,以及自主招生制度自身的内生性和结构性因素,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甚至成为权力寻租和滋生腐败的温床。

为了有效纠正自主招生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偏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对自主招生的原则、规模、流程、操作等作了一系列细致的规范,正是旨在兴利除弊,保障公平。

自主招生在以往实践中的“选优”,使其常常演变成高考前的“掐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考生的不平等竞争。同时,向中学分配指标的做法也对中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但是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对于优质中学的高度重视,导致了“强者愈强”,催生出一批“超级牛校”,客观上加剧了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北京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