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一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好务!”河南街沿南社区退休老党员邵泽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63岁的邵泽友,家住沿南社区老区17栋,退休之前,他担任过矿务局纪委主任,担任过电力公司主任,无论在职退休,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党的宗旨,信念坚定,保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没变;心系社区,以一颗真诚的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没有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永不退休”。
在今年3月份,沿南社区成立了红马甲义务巡逻队,他主动要求加入巡逻队志愿者行列,每周巡逻两次,大街小巷经常看见他的身影,有时治安巡逻、有时发放法制宣传单,有时化解矛盾。看到社区里有不文明的行为,他主动制止,并及时进行道德文明教育。大家劝他歇一歇,他总说:“我不累,我现在还能做呢!有人说我爱管闲事,我不管别人怎么说,趁着有力气多为社区做点事。社区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为社区工作,为居民义务服务,我认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在珲春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老邵是居民楼长,他说:“人民选代表,这是大事!我们楼有很多上班族,他们白天不在家,宣传、讲解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从那天起,他每天都穿行于居民家中,一户户的走访,详细地向群众讲解投票规则、介绍候选人基本情况,并耐心地解答群众心头的疑问。有的人家,白天都要上班上学,上门时往往碰到“铁将军”把门,有的居民晚上很晚才回来,为了保证不落下一个人,他就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晚上、双休日前往。有些流动人口对人大换届工作不理解,非常不配合,轻者对他不理不睬,重者对他恶语相加。但是,他从不气馁,一遍遍地登门,给他们耐心地讲解人大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直到顺利完成选举。
在他负责的国税小区楼,业主经常和物业发生矛盾,社区多次化解都是治标不治本,后期社区决定为了更好的行驶业主的监督权力,在国税住宅成立业主委员会,使业主的权益能够受到合法的保护,起初很多居民不支持、不理睬,他多次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摸底做工作,给大家进行正面的宣传。一次次被拒之门外,一次次遭人冷眼,他总是笑脸相伴,不厌其烦。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区的居民都被他的毅力感动了。关键时刻老党员以身作则,旗帜鲜明的行为,在沿南社区及周边居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后期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顺利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居民组长的老邵不仅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户,而且将群众的心声及时带到社区,真正成为联系党和民众的纽带。
老邵的母亲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长年住在老邵家,心脏不好,需要人照顾,但他没有怨言、没有丝毫厌烦的念头,多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的让老母亲吃好、住好,经常搀扶老人下楼遛弯,是社区公认的大孝子。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这份孝亲敬老的爱,这份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都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邵泽友同志,他虽退岗,但他永不“退休”。在社区组织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积极发挥表率作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主研读学、撰写体会剖析学等形式,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补足“精神之钙”,加强“信仰之修”,熔铸“信念之魂”。他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不求名利,为社区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愧是为民服务的好党员,党和民众的架桥人。他在发挥余热上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在为民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先进事迹,在社区党员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离退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在退休后保持本色,继续为党和国家发挥光与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远离喧嚣,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中,怎样才能留下个人价值的印记?
李学亮同志是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退休干部。今年76岁,50年党龄,1962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财税局参加工作,1984年进入北京市保险公司工作,退休前曾担任西城区支公司经理、分公司机关党委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等职务,2000年退休。
(一)改造荒山愚公志,余热之心常在
李学亮同志退休后没有含贻弄孙、宜养天年,而是找“苦”吃,自找“罪”受。2004年开始在家乡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鲁家滩村承包了500多亩的山场,他12年如一日,长期驻扎在荒山上,掏出自己所有退休金和积蓄,开垦出近五十亩经济林地,先后在山上种植了柿子、红果、花椒、黑枣、杏、桃、梨、苹果、大枣、李子、核桃等十几种经济作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付出,如今这五十多亩山已变成了花果山。经济效益随着树木的长大逐年增加,但是老李同志说:我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用自身实践探索种植业发展的新路子。他把经济收入全部投入到新的开垦荒山的事业中。他坚信只要能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坚定不移,这片荒山一定会改变。
他每年开春上山,初冬下山,在山上劳作时间有七八个月,每天步行上山往返近两小时,如果去山顶更要花四个小时。经常在山上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一背就是六、七十斤重,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家里人都劝他:都这把年纪了,不要再这样玩命的干。但他心中一直有个梦想:让家乡的荒山变模样。为了在荒地上种植出好的经济作物,他把种植果树方面的书买回来研读,从挖树坑、选苗、剪枝、嫁接到防病虫害都按照科学方法操作,并虚心向当地有经验的农民学习。现在他的果树嫁接技术闻名当地,对市场行情也了如指掌。乡亲们评价他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他还无偿把技术教给乡亲们,让大家少走弯路,早日致富。
(二)一片冰心写忠诚,组织观念常存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李学亮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老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山上,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只有三间自建的土坯小房,生活用水必须到山下去拉,做饭和照明靠白天太阳能积聚的能源,晚上在漆黑孤寂的大山里只有一个半导体陪伴着他通晓天下事。老李每月的退休金除了家用和生活,基本都用于支付雇用的工人工资,购买生产工具和学习材料。
在山上,只要天气允许,他每天迎着朝阳在居住的小房前升国旗,唱国歌,在他的房屋前永远飘扬着两面干净整洁的红旗??国旗和党旗。他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只要党支部通知他党员同志必须参加的学习或活动,他从没有用任何理由拒绝,无论严寒酷暑都是义无反顾下山,从门头沟赶到朝阳门准时出现在活动现场,他是一个从骨子里渗透着信仰的共产党人,爱党、护党、忧党、拥党,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告白。
(三)一份爱好增活力,退休生活常乐
人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李学亮同志退休后,用三年时间完成摄影专业的学习,获得摄影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成为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拍摄的照片经常刊登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旅游报》、《中国经济导报》上。老李同志多次参加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举办的摄影活动,作品屡屡入选并获奖。
就这样,在退休后的16年里,李学亮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延续着人生的激情与梦想,用执着和热情渲染着自己的退休生活,向我们展示着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崇高风范,一位退休老党员为党和首都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博大情怀,树立了一个当代老人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典范。
离退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三
谢楚,1930年9月生,湖南衡南县人,中共党员,1991年从曲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岗位上退休,现任曲靖市关工委麒麟希望学校校长。他从事教育工作61载,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殚精竭力,多元办学
1994年,曲靖市关工委任命谢楚为麒麟希望学校校长。希望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没有先期资金投入,白手起家,面对诸多困难,谢楚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没有校舍自己租,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教师自己聘。希望学校9次搬迁、步履艰难,谢楚和同事们仍然满怀激情、奋勇前行。
为办一所学生读得起、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他推行两个降低:降低入学门坎,让学生进得来;降低收费标准,让普通老百姓受益。他大胆改革学校发展模式和内部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实行三个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制长与短并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为缓解幼儿入园难,办起了幼儿园;为让高考落榜生圆大学梦,开办了高考补习班;当打工族子女难以就学,就为他们开办了初中班;当党委、政府开展扶贫工作,就办扶贫职业高中班,面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招生,让他们学习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技术,用科技脱贫致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希望学校在各级的关心、支持和谢楚的努力下,2004年学校用积累下来的钱购买了一所闲置的公办学校,终于结束了长期“流浪”办学的历史,拥有了独立的校园,固定资产达5千余万元。
二、尊师重道,改革兴校
谢楚依托民办学校得天独厚的灵活用人体制,坚持按照德才兼备好中选优、学科结构合理、有利于稳定的原则选聘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办学20余年来,有450多名教师在希望学校任教,许多教师是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坛精英,其中大多数是谢楚通过个人努力请来的,有的“三顾茅庐”才出山。为了聘请到优秀的教师,谢楚上昆明下会泽、奔陆良跑宣威,到全省各地广纳贤才。先后有92名离退休教师应聘到希望学校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教师占72%,其中有9名是特级教师。
谢楚在希望学校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彻底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聘用,一年一聘,不聘懒人,不养闲人,以学生是否满意作为教师去留依据,形成有进有出、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实行一课多师制、听课制、学生意见反馈会等教学相长的制度。教师效益奖和教学效果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多劳多得。
谢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严格要求管理人员节约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保证一线教师的待遇。谢楚对教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体贴,老师生病亲自去探望,为28名教师解决了子女就学问题。他大力支持教师进修提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改进教学。充分理解和信任教师,不强行坐班制,引导教师倾心尽力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驰骋在教书育人的前沿。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谢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本原,以人为本,育人第一。多年来,希望学校扎扎实实推行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实行与德育实践、学科教学、精神文明“三结合”,把关爱与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良好习惯和学习纪律。
谢楚对待各种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成绩差和生活习惯差的学生,教师不存偏见,思想上不嫌弃,行动上不放弃,付出多一份,热情高一度。学校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特优奖”,促其好上加好。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设“进步奖”,促其奋勇争先。对后进生、辍学生、落榜生、残疾生、家庭困难学生等倾注特别的关爱,做到热心关怀、真心帮助、诚心沟通、耐心疏导、细心点拨,用理解、鼓励和尊重帮助学生获得积极进取的力量。学校设立困难学生校助金,对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20余年来,救助贫困学生2300多人,救助金额达76万余元。谢楚还从自己微薄的收人中资助贫困学生万元以上。
谢楚还十分关心“问题”学生,对那些曾经犯过错误或受过处罚辍学的学生,他领导的希望学校坚持思想上不歧视,行动上不排斥,为他们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和平台,加以重点关心和教育,帮其转化,促其进步,成为有用人才
四、为人师表,无私奉献
谢楚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希望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收费只有同类学校的一半左右;他只为学校谋公利,不为自己谋私利。谢楚坚持不拿校长津贴,与职工同工同酬,然而假期工作量全校数他最多,节假日和双休日经常看到他在学校伏案工作。他每天清早吃完早点就往学校跑,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品尝的永远是工作的幸福。
谢楚常年奔忙积劳成疾,常常是吞下药片就到学校处理教学、管理等事务。谢楚认为自己退休后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充实,他说:“学校办好了,学生成人成才了,就是我晚年的人生价值。”希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不少资产,谢楚仍然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在谢楚的带领下,20余年来,希望学校克难奋进、自立图强,办班近320个,使20640名青少年有了读书受教育的地方,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2006名,还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急需人才844名。20余年来,希望学校为国家节省教育经费6000余万元,先后9次受到省、市、区表彰奖励,2010年跻身云南省“优秀民办学校”行列。谢楚从事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有的成为科学家、大学校长、院士、将军、园丁、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作出的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晚霞满天正缤纷。如今84岁高龄的谢楚,还在风雨兼程,奔波于学校、课堂、学生之间。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