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对居住特别困难的低保家庭,给予住房救助。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时隔一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归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也没有出现“调控”、“抑制”等词语。这也说明政府正出手稳住市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下行态势难以改变,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今后很难复现。想买房的,注意了!
2、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统筹推关注两会: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进农房抗震改造。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
3、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
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在改革中,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
4、GDP增7%左右CPI涨幅3%左右
国务院总理*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GDP定在7%对房地产意味着什么?
1、针对改善型需求的房地产政策口径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加大。
2、特大城市的限购之锁,不会全面去除,但结构性打开的可能行极大
3、没有“大量放水”的计划,现在房地产市场经历的现状可能就是新的“常态”。
在每年的“两会”中,总理在人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而适逢“十三五”开局,今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由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5年我国的政策思路,因而显得更加重要。事实上,在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看法分歧明显,对宏观政策方向心存疑虑的时候,包括地方政府官员在内的许多人都在观望政策导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来的信号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通读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整体的感觉是振奋的。很明显,未来的政策将向“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明确说到:“‘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跌破了一个又一个底线。这样的态势让经济中悲观情绪逐步蔓延,对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逐步丧失。到去年年底,从“克强指数”等指标来看,实体经济状况已恶化到“硬着陆”边缘。此时,如果不能给各方树立起信心,那2020小康社会目标势必成为泡影。
去年股市与汇市的异常波动已经清晰表明了,信心一旦丧失会带来何种效果。如果不能给各方一个稳定预期,而让大家担心“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会像“十二五”那样持续下滑,那么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就会直接反映到今年的各种经济行为上,给稳增长带来巨大困难。从这一角度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对6.5%增长底线的明确承诺就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定心丸”。有它或者没它,情况会有很大不同。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今年“6.5-7%”的GDP增长目标。这是我国首次以区间形式给出增速目标(去年目标虽然是“7.0%左右”,但好歹还是一个数)。而且,区间的下限比起去年的目标又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可以算是连续第2年下调增长目标了。但与去年的那次下调不一样,今年的下调负面影响不大。
这背后的原因还是在于预期。事实上,各方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疑虑早已有之,对目标达成背后的“数字游戏”也有一定认知。但是,目标放在那里,就代表了政策的取向,就势必引导预期向其靠拢。这样一来,去年目标的下调就让大家对增长前景的预期变得更黯淡,支出意愿相应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