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中国梦 > 正文

年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时间:中国梦 上大学网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县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国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全面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正确研判国内外形势环境,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科学编制象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供依据,对未来五年象州县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加快富民强县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十三五”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成绩显著

“十二五”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象州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建塑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旅游旺县”五大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奋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二五”以来,我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调结构、强后劲、增活力、惠民生,克难攻坚,奋力拼搏,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十二五”期末,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可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跃上100亿元,年均增长11.65%;财政收入可完成6.58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384.50亿元,年均增长15.48%。“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连续三年排在全市各县(市、区)前两名。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以转型促升级,以特色促优化,助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4:44:22调整为29:46:25。工业的主导支撑作用增强,工业总产值达98.4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工业主导作用显著。象州县工业园区获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认证,“三大园中园”[1]建设初显成效。志光家具实现“三个广西第一”[2];太粮米业成为“全区三最”[3]的精米加工企业。现代农业亮点频现,粮食总产量为19.56万吨,象州红米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象州华金养殖场被评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农作物和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57.21%和78.22%,居全区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来宾市桑蚕生产突出贡献奖、来宾市桑蚕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接待游客20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亿元。古象温泉度假区、象江水利风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利风景区,象州凉泉、石贵生态村分别评为自治区、来宾市农业旅游示范点。商贸物流和金融业发展日趋活跃,形成以家家福超市为龙头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企业成效明显,累计为县域企业融资13亿元。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城建塑县”战略,以人为本推进人口聚集,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底城镇化率提高至36.70%。县城全力做好“六篇文章”[4],“五大中心”[5]雏形初显,城镇面貌展现新形象;小城镇建设抓好“十个一”工程[6],石龙镇重点镇建设已初具成效,中平古镇、运江古镇开发正在加快建设,建设了罗秀菜厂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城镇管理能力提升,市容市貌发生较大变化,“十二五”期间连续三届荣获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南珠杯”特等奖。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道路设施方面,完成百丈至寺村、石龙至象州等通乡(镇)水泥公路改造,柳武高速已基本建成,柳梧高速已进入施工阶段,柳肇铁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港口建设方面,成柳江象州段四级航道整治工程,钓鱼公作业区一期工程、猛山作业区一期工程初具规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完成桂中治旱土地整理项目19处,水库除险加固23座,完成中平镇河村防洪工程和大乐镇防护堤工程,实施了水晶河灌区、罗秀河灌区末级渠系防渗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6处,解决不安全饮水11.1728万人。

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完成29000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完成8850元,年均递增11.70%。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得到全面落实,象州县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复查评估,本科上线率多年位列全市前列。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申报专利65件。文化事业喜结硕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三馆一站”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天候免费开放,“象州壮欢”被列入自治区级名录。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在全区率先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全县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实现灾区群众“五个有”目标。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xxx万人,并荣获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加强城乡空气和噪音、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水等防治工作,全区首个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寺村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使用。新型墙体建筑材料、太阳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得到大力推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1.2%,农村沼气入户率68.7%,位列全区前列,饮用水达标率100%。全面完成“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6%,先后获评为广西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县、广西“森林县城”,连续三届荣获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南珠杯”特等奖。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财税、行政审批、国企、农业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有效推进,“十二五”期间,核定全县xx个单位行政审批事项xx项,行政审批同比提速50%;保留重组工作部门24个、挂牌机构12个,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具有我县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模式在全区推广。抢抓“柳来河一体化”、“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与东盟、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围绕三大产业园区,加强对外合作,开展特色招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8亿元。

社会治理能力增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央巡视组、自治区和来宾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办结率达100%,全县信访总量下降19.7%。获自治区依法行政示范点等自治区级荣誉。社会安全感有效提升,率先在石龙镇建成全市首个乡镇“天网”工程,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下降100%。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95%,对辖区内餐馆监督覆盖率达90%以上,对县乡两级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监督覆盖率达100%。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经验与问题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象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三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总结“十二五”时期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是必须结合象州县实际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来宾市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善于在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实施中抢抓机遇,促进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必须重视培育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立足港口西江黄金水道重点节点港口优势,重视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经济,立足温泉优势,大力发展象州温泉旅游,提高知名度。三是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控制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做好各项社会事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虽然“十二五”象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和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县域经济总量GDP不足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三产业所占比例小。二是工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工作滞后或缺乏,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特色农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四是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矛盾突出,象州县位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上游,兼顾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建设和企业引进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环境压力。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判断国内外环境形势,我县发展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国内外形势

从国际看,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极其深刻复杂的变化,后金融危机下,经济复苏还很脆弱,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际秩序调整加快,传统西方大国复苏乏力。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作用下,各国政治和社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国关系走向出现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合作与稳定仍然是主调,这对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局势,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国家根据国内外局势,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对内推进“四个全面”,加快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对外开放升级版,不断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为广西和我县“十三五”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内外部环境。

从区内看,一方面,广西“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战略政策导向,是有效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打造中国对外开放升级版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深入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确保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我县须紧紧把握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战略,发挥我县作为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的地理优势,融入“柳来河一体化”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我区经济增速延续近几年逐年降阶态势,风险因素和面临困难依然存在。但随着国家和我区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实,自治区政府全力帮助实体经济尽快恢复的决心,这给我县经济实现稳增长带来良好局面。

(二)面临的机遇

??“新常态”下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带来转型发展的机遇。一是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中央简政放权,继续推进财税、价格、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稳定的国内局面。二是高铁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其中农产品的交易额不断增长,有利于我县有机农产品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平台打开海外市场。

??国家及自治区系列战略部署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首先,“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五年,国家将大力推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有利于我县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和扶持政策加快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有效推动人口聚集,促进城乡发展,实现全县人民在十三五期间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其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的实施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有利于我县有效参与中国与东盟国际区域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拓宽与国内外及区内合作平台,把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次,“柳来河一体化”的实施,将通过工业的集聚发展,联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大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后,根据《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我县可以依托“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殊定位大力发展我县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县特有资源禀赋潜力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我县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1.3亿元,增长11.1%,高于全区水平。高起点将为我县步入“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我县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可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生产原料;县境地域与南宁毗邻,有利于开拓产品市场。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工业生产所需原料和工业产品易于集散,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展开,投资12亿元的“两横两纵”道路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工业生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再次,我县是来宾市唯一一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有利我县依据生态发展规划,围绕“生态乡村”的目标,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最后,我县建置历史2100多年,是历史悠久的古州郡,拥有较浓厚的文化底蕴,现留有雷山寺、郑小谷故居、薛仁贵衣冠墓、中平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等人文遗产,有利于我县抓住机遇发展文化旅游。

(三)挑战与困难

“十三五”时期,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同时,我县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

??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象州县经济发展迅速,但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发展趋缓、产业转型压力增大,物价上涨、用工紧张等系列因素影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需要依靠本地财政投入解决的各项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我县作为西江黄金水道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国家规划的柳州、来宾转型发展区域内,按照要求承担多项工程建设,包括港口、码头、工业园区、高速公路等多个重大项目,任务艰巨。目前个别项目存在融资难,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展缓慢的状况,要同柳州、来宾一起按照国家要求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存在较大压力。

??征地拆迁难。客观上存在着群众利益诉求平衡难、违规“抢种抢建”处置难、矛盾问题协调难、征地拆迁补偿费分配难等问题。使我县民生服务工作存在较大压力。

??用地指标紧缺问题依然突出。中央紧收土地闸门,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部分项目用地无法保证;土地指标偏少,土地报批所需时间较长,很多项目因用地指标未落实,迟迟未能实质性施工,项目进展缓慢,难以早日达产增效,无法对县域经济形成有效支撑。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