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1】
《决胜时刻》这部电影更加凸显人物的性格,以“不说教”为准则,以情感推动故事发展,力图展现更生动的伟人形象,更鲜活的历史故事。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欣赏程度非常的高。在人物塑造上,*等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被高度还原,除此之外,通过生活化场景,使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更立体。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这种家国情怀在*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中国是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无比坚强的英雄民族。中国数度辉煌,开辟了“丝绸之路”,经历过唐宋盛世,创出了“四大发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饮誉四海的华夏文明,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曾经几度坎坷,遭受过列强侵略,被侵占过国土,丧失过主权,陷入过迷茫。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几经沧桑,用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气概向世界呐喊:中华民族不可辱,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在逐梦路上一路远航。唐诗宋词大放异彩,中医中药广为推崇,万里长城屹立千年……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在无声的证明着??传承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至今仍然举世瞩目、经久不衰。中国,从未放弃过复兴的梦想。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梦想的创造者、践行者。中华民族有梦,所以,在前行之路上一路走来,从未止步。历经七十年,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奥运”举办,“蛟龙”探海,世博开幕……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新姿态。中国,秉持着不懈追求的初心,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复兴梦”迈近。
梦想前方,路在脚下。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既涵盖了“强国”、“富民”的家国情怀,也涵盖了个人的奋斗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实现了民族梦、家国梦,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梦,更是高速人的梦,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中国梦”才挥洒得更加绚烂夺目、更加坚实稳健。
作为*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大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积极投身到日常路政工作中,完成好每一项日常巡查,处理好每一次突发情况,勇担使命,履职尽责、拼搏进取,携手并肩、同心同德,为高速事业发展增砖添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己之力。
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2】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还原这段紧张又让人难忘的历史。
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3】
电影《决胜时刻》发布了由黄绮珊演唱的推广曲《心跳》MV。《决胜时刻》再现了1949年*中央进驻香山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该片将于9月20日在全国上映。
歌手黄绮珊曾于1995年获广州十大金曲潜质女歌手奖,为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演唱插曲《我还能做什么》,2004年演唱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主题歌《骄傲》。此后,她沉寂多年,在2013年的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中,凭借过硬的演唱功底再度走红,获“高音女王”称号。此次,她携《心跳》归来,将对祖国的祝福融于每一次“心跳”。
MV以香山秀丽的航拍镜头开篇,引入1949年*中央进驻香山的画面。70年前,革命先辈们怀抱着对中华民族与华夏大地的赤子之心,共同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心跳》一曲将这份信仰融于深情的旋律,以“每个日夜,梦在燃烧,每一滴泪,化成微笑”,向中华民族崛起路上每一位革命者、建设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决胜时刻》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磅之作,汇集了业内金牌制作团队,凝聚了台前幕后无数人的心血。在片中饰演毛*的唐国强在访谈中表示,“拍摄这样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人物进行分析、挖掘、艺术创作之外,更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心。”该片编剧梳理数百万字史料,历时四个月精心打磨剧本;剧组为拍摄辗转全国6地,并在修复后的香山双清别墅完成许多重要戏份;为真实还原历史,影片中不少道具都是特意寻找的“老物件”,大到汽车小到收音机全是实打实的“老古董”。
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4】
电影《决胜时刻》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新生引航?开学第一课”学术放映交流活动,近600师生、党员同志集体观影交流。
电影《决胜时刻》正是反映和讲述了1949年*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新中国,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大事,再现了共和国们运筹帷幄、筹建新中国的决心与信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一众优秀献礼影片的传统上,开辟全新的创作道路,讲述建国前夕*中央的一段珍贵历史,是黎明之前的大事记。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编剧何冀平、摄影指导邵丹、美术执导霍廷霄、叶飞司令员饰演者赵宁宇携影片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与广大师生交流与分享。
黄建新回母校接受“考验”众主创分享拍摄感受
在两个小时的欢笑声、惊叹声和掌声之后,影片主创们与北京电影学院师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3级毕业生,黄建新从导演做到在业内享誉盛名的金牌监制,创作无数经典作品,作为《决胜时刻》监制和导演,他和同学们坦言“特别高兴把作品带回母校放映,同时也是个紧张的‘考验’。”回想起在大学时期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前辈带回母校放映电影时的点滴记忆,黄建新导演真诚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能拍电影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学校,有大师巨匠们手把手面对面的教授传习拍电影的知识,可以说是很幸福的时刻”。
北京电影学院在职的三位老师:该片美术指导霍廷霄表达了做老师十几年,始终带着薪火相传的校训,带领自己学生组成的最年轻的美术团队,努力在电影美术设计方面开疆拓土。摄影指导邵丹也表示,这部电影的摄影团队也是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在几个月的辛苦努力下,当大家一起观看工作成果时,也是一种提升和传承。叶飞司令员扮演者,来自表演学院的教师赵宁宇,还参演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赵宁宇不但透露了自己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实则分饰两角,也不忘传授表演经验,对学生们谆谆教诲。编剧何冀平也笑称自己虽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但也是电影学院的“表亲”,是一家人,并介绍了自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翻阅近百万字文献,一边同步高质量完成剧本的过程。
打造富有情感的“主流电影”让角色更有温度
在同学们的提问环节,问起黄建新导演是“如何做到用电影讲述中国近代发展史?如何拍好一部部优秀、接地气的主旋律电影”时,黄建新导演回答道,“相比主旋律电影,我更愿称这些电影为主流电影。这些电影的产出是人类理想价值观的展现,是人类对判定是非,对未来社会,对自我理想,对满足于心灵深处愿景的期待。主流电影是电影工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电影业存亡的基础。”黄建新导演补充道:“拍摄主流电影,关键是如何表现想表达的东西,在喜怒哀乐中传递价值观,让电影富有情感、有说服力,感人至深,才能做到观众喜爱又能传达正确价值观的电影。”
在人物塑造方面,编剧何冀平表示,自己在翻阅了无数文献之后,她发现了伟人真性情的一面,毛*本来就是一名智慧的、和蔼可亲的,对大人物小人物都有很深情感的伟人,于是剧本抓住了这一点,不仅和之前的银幕形象有所区别,也让角色更加“有温度”。
中国电影首次尝试!人工智能修复“彩色开国大典”
此外,本片摄影指导邵丹在谈到拍摄战争场面时感叹“拍夜景难度大”,他带领着摄影团队,在紧张的拍摄周期内不断创新突破,最终保证了拍摄效果真实。美术指导霍廷霄在现场也针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和真实性的权衡”的问题作出解答,表示要“还原历史场景服饰,又不失现代审美”,在色彩保护度上大量调整,最后呈现出均衡的美术效果。
关于影片结尾处修复后的彩色开国大典画面,黄建新和霍廷霄共同回答道,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于底片被烧,只能从国内国外现存底片中搜寻那一天的影像,抓住修复点之后通过4K技术修复镜头,基于人工智能才把数据找回来,整个过程历时一个月,这也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适用这类技术。黄建新回忆说,“当看到彩色修复成片中毛*看向远方的眼神,真的可以深切感知毛*的伟人形象与气魄。”
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观后感【5】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片中,既有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初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未雨绸缪,又有普通战士的全新视角,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从领导人进驻香山工作开始,将开国大典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从国共双方异常艰难的谈判到战火纷飞的渡江战役,到博采众长筹备新政协会议,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大事带给观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决胜时刻》处处体现出浓浓的新意,尤其注重对小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控,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观影体验。
《决胜时刻》虽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领导人的警卫员陈有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说起来,导演在编排上相当大胆,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除此之外,影片对毛*的塑造更具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工作之余陪女儿一起抓麻雀,在餐桌上和子女畅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关注子女的感情生活,温情满满的场景,亲人相聚的时刻,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领导人鲜见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当得知小同志思乡心切后,批给假期并发放路费,让他回乡省亲,小同志深受感动;闲暇时间带着小战士一起看戏,并做东请客吃饭,与老板亲切地话家常。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这样的领导人,与以往的作品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光贴近生活,更是有血有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延安》、《古田军号》等国庆献礼的影片,相继与观众见面,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追忆革命历史,重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刻。影片《决胜时刻》,不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关注领导人的生活,更有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并注重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视性。这样的作品,不光新意十足且接地气,无疑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