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通州《榜样》观后感1000字

时间:观后感大全 上大学网

导读:为带动更多市民崇德向善,区文明办运用全媒体立体式宣传“通州榜样”先进事迹。通州电视台、《通州时讯》分别开设“好人365”“平凡的感动、暖暖的通州”等专题专栏,集中发布“通州榜样”月度人物榜及活动动态。利用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通州文明网、大运通州网、八通网以及“文明通州”微信、微博专题发布“北京榜样”“通州榜样”上榜人物事迹,扩展榜样人物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热情。通过专题网页和H5宣传页面,组织开展“为榜样点赞”网络互动活动,动员市民群众、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对“2016通州榜样”月榜人物点赞留言、礼赞榜样、学习榜样,共有8.3万余人次为榜样点赞、1100余名网友为榜样留言。

范文一

7年前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张亚清的丈夫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张亚清整天围着丈夫转,喂他吃饭、喝水,帮他做康复训练……日复一日,不辞劳苦,从不抱怨。一家人的顶梁柱倒下了,她必须成为家里的承重墙。妻子的付出,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执意要与张亚清离婚,希望她有好的生活,不想再拖累她。为了了却丈夫的心愿,张亚清提出:“离婚可以,离婚不离家,我还要继续照顾你,永远不离不弃。”在张亚清心里,丈夫早就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是她不能抛弃的甜蜜负担。

2017通州《榜样》观后感.png

天降灾难:声声呼唤你快回来

2008年6月28日早上,张亚清送丈夫张桂营去上班,像往常一样叮嘱他:“路上车多,慢慢骑,千万注意安全。”张桂营笑着说:“没事儿。”推着摩托车出了家门。

大约过了10多分钟,家里的电话响了,听筒里传来张桂营微弱的声音:“亚清,我出事儿了,我让车撞了……快救救我!”“你在哪儿?”张亚清焦急地询问。“我在南堤路口……”电话突然断了。张亚清瘫软在地上,半天没缓过神来。她硬撑着站了起来,让街坊开着车把她送到了车祸现场。只见张桂营躺在马路上,满脸是血,陷入了昏迷。张亚清拉着他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桂营,桂营,你睁开眼看看我,看看我,我是亚清,我救你来了!”可是他什么也听不见了。救护车来了,张亚清把丈夫送到医院抢救,张桂营被一群人从抢救室推进了手术室,术后他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张亚清看着这一幕幕,噩梦一般。

医生找到张亚清,说张桂营伤得很重,脾破裂摘除,肾脏摔伤,7根肋骨断裂,扎伤了肺,呼吸衰竭,多处器官受损,高位截瘫,高烧,血压特别低,生命体征不平稳,随时有生命危险。张亚清满脸是泪,神情恍惚,她记不清在病危通知书上怎么签的字,就像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了一样。

医生多次找张亚清,让她放弃对张桂营的治疗,医生说:“即使他的命保住了,将来也是您的累赘。”张亚清哭成个泪人:“医生,我求求您,您一定得救他。只要他活着,我就心满意足了。”

张亚清与丈夫结婚30年,相依为命,感情特别好,一直没离开过。有一段时间,张桂营在北京丰台上班,一星期回家一趟,张桂营和妻子约好,每天晚饭后通电话,他将家里电话的彩铃设置成:老婆老婆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张桂营自己的手机彩铃是:老公老公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想到可能与丈夫生离死别,张亚清悲痛欲绝,近乎快崩溃了,她不知一旦失去丈夫自己该怎么活。

张桂营躺在ICU病房里,张亚清不能进去看他。为了能在精神上给丈夫鼓励,唤起他强大的生命力,她每天都会写一封信,请护士读给他听,内容是回忆两人相识、相恋、相伴的幸福过往,用爱的声音呼唤他回到自己身边。一个护士笑着对张亚清说:“阿姨,您对您爱人感情真好啊!”张亚清说:“你还真说对了,我告诉你,出了院我还会伺候他一辈子的!”

张桂营一阵清醒,一阵昏迷,张亚清生怕再也不能见他一面,她天天含泪求医生、护士,让自己去看丈夫一眼,哪怕一两分钟也行。终于有一天,医生允许她走进ICU病房。张亚清穿上防护服,带上帽子、口罩、脚套,跟随护士走到靠墙的一张病床前。床上躺着的人全身肿胀,脑袋硕大,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张亚清不敢确定这人是不是自己英俊潇洒的丈夫,她撩开被子看那人的左手。张桂营的左手食指少一截,那是他干活时不小心割掉的。张亚清再次看到那只短了一截手指的大手时,不由得全身发抖,那就是她朝思夜想的丈夫!张亚清进ICU前,医生叮嘱她,见到患者不许哭,任何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他丈夫的病情恶化。张亚清摸着丈夫的手,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

医生叮嘱张亚清手机一定要24小时开机,一旦张桂营的病情有什么不测就要及时通知她。张亚清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守候在ICU门外,偶尔回一次家,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医生打电话时她在公交车上,不能及时赶到医院看丈夫最后一眼。

悉心照料:有我在就有你在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张桂营出院了。他的命终于保住了,但再也站不起来了,颈椎以下毫无知觉,整天木头人一样躺在床上,吃喝拉撒,洗洗涮涮,都要张亚清来帮忙。张亚清还要每天给他翻身,按摩身体,活动肢体,以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张桂营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了,但病情还是很重,每天需要吸痰。张亚清就到一个医疗器械商店买了一台吸痰机和一些吸痰管,随时准备着,一有痰就马上给他吸出来,防止因痰堵塞呼吸。这样吸了一个多月后,张桂营的痰渐渐少了,没了。

半年后的一天,张亚清发现丈夫的胳膊可以在床上缓慢地挪动一点了,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抱头痛哭,他们都好像看到了希望,只要继续康复,张桂营终有一天能重新站起来。

张桂营一会也离不开人,即便是眼前放着一杯水,若是没人把吸管送到他嘴里,他也喝不着。张亚清从早到晚围着丈夫转,但她不嫌烦、不喊累、不抱怨。在她心里,丈夫还和原来一样健康、阳光、帅气,是她的精神支柱。

张桂营遭遇车祸,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几万块钱。他每个月的医药费也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夫妻俩的日常开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但是夫妻俩能够享受低保,缓解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张亚清对丈夫说:“家里的一切你都不要操心,你是病人就要静心养病,即使发生天大的事儿,有我在就有你在。你什么都不要担忧,好好活着,等我把你伺候走了,我就无所谓了。”

坚贞不渝:离婚也永远不离不弃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亚清开始觉得自己特别疲惫,腰酸背痛。2012年的一天早上,张亚清腰疼的老毛病陡然加重,怎么也起不来床了。她心里特别着急,想着无论如何也得站起来,丈夫该吃饭、吃药了。张亚清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站起来了,还好,不太妨碍做家务。

可是,从那天起,张亚清发现丈夫经常发呆,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张亚清感觉他心里好像装着什么事儿?“你有事儿吗?”她问。“嗯,没事儿。”张桂营移开目光,小心地躲避着什么。

2012年6月的一天晚上,张亚清和丈夫躺在床上聊天。他突然对妻子说:“亚清,咱们离婚吧!”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妻子太辛苦了,他想让她得到解脱,希望她有好的生活。张亚清以为他在开玩笑,说:“你傻呀!离了婚,谁来管你?”他认真地回答:“我不想再拖累你,我想亲眼看见你找个好男人。”张亚清哽咽了:“即使离了婚,我也不会离开这个家、离开你。如果有一个男人在咱们家转悠,你看着不别扭吗?”他说:“别扭。”“别扭,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没办法,再难受我也得忍着。”四目相对,泪眼滂沱。爱是自私的,张亚清说:“桂营躺在病床上,还在为我考虑,他太善良了,我怎么舍得离开他?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健全人,和从前没什么不同,我也没觉得他是我的累赘。”

后来张桂营又多次提出离婚,张亚清被他的真情打动了。为了了却丈夫的心愿,张亚清虽提出:“离婚可以,离婚不离家,我还要继续照顾你,永远不离不弃。”张桂营笑了。

由于张桂营行动不便,12年的6月28日,法官上门为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张桂营在法官的帮助下按了手印,张亚清签了字,法官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二位正式解除婚姻关系了。”又对着张亚清说:“您没有义务再照顾张桂营了。”听了这句话,张亚清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就像从此失去了心爱的人,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坐在轮椅上的张桂营泪眼汪汪地看着张亚清,一只手动了动,想搂住她给她一个安慰,可是他做不到。

离婚后,张亚清一如既往照顾张桂营,甚至比以前照顾得更精心、更体贴,她更加倍感珍惜两人相伴的分分秒秒。

张亚清和张桂营的动人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好几个单身男士找上门来求婚,张亚清都婉言拒绝了。在情感上,张桂营永远是她放不下的爱人,坚如磐石的爱情不需要一纸婚约来见证。

去年,张亚清的小外孙出生了,张桂营乐得合不上嘴。他对张亚清说:“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悉心照顾,不然我就看不见外孙子了。”张亚清一笑,说:“我得感谢你,是你救了我一命。那时候,你要是撒手人寰,我也就随着你去了。”

风雨前,是晴空;风雨后,是彩虹。坚贞不渝的爱化作希望与力量,支撑着这一家人穿越凄风苦雨,相濡以沫,一路走来。

范文二

于家务回族乡的百姓,提起于家务中学这七年取得的成果,没有一个人不点头称道。家长们认可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中考成绩的连年攀升,由一个“中考严重失利,师生大量流失”的薄弱校,成为连续三年受到通州区教委表彰的“毕业班工作优秀校”,更是因为这里的教师爱生乐教,学生仁孝善学。传统文化在这里继承发扬,圣贤思想在这里得到实践。这一切,都源于通州区骨干校长孟繁信,他三十九年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为师,引传统文化源泉润泽师生心灵,追寻家规家训家风,提升地区文明,使中华文化精髓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

2016通州《榜样》观后感.png

修身正己39年奉献在农村教育的沃土

1976年1月,孟繁信高中毕业后被当时的通县小务中学留校任教,担任高中、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更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他,与学生相约共同成长,晚上自学,白天讲授,在实践中探索,且教且学,且行且思,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物理教学之路。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总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1995年,孟繁信调入柴厂屯中学,开始从事行政工作,他深入课堂听课,走进家庭了解师生情况,双休日心系学校安宁,寒暑假筹划校园建设、教师培训,成功地担当起学校教育方略的规划者、教学教研的引领者、文化文明的实践者,力为教育教学所用,情为师生员工所系。他曾经说:“我一天不进校园,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无论在柴厂屯还是于家务中学,几乎每天早晨,人们都能见到孟繁信披一身阳光,站在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

1996年10月的一个早晨,孟繁信骑着摩托车去柴厂屯中学上班,迎面开过来一辆机动车,速度很快,为了躲避,他尽力右拐车头,整个人都飞进沟里。他忍着钻心的疼痛,爬出河沟,迷迷糊糊试试摩托车还能打着火,骑上摩托车又向学校驶去。他骑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是奔小甸屯方向去了,再调转车头奔回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当教师们看着下嘴唇流着鲜血,头已摔破的孟主任,都围过来嗔怪地说:“都这样了,为什么不去医院?快去吧!”他却拿起听课笔记,走向了教室。

孟繁信这次受伤着实不轻,两根肋骨骨折,头盔变形扎破了太阳穴,下颌划伤。第二天,他的肋部疼痛难忍,足足用了十几分钟才挪到床沿,由家人搀扶着骑上了摩托车,坚持上班。

在他受伤的前一天,学校刚开会制定了员工出勤制度,身为柴厂屯中学的主任,他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月底,孟繁信坚持按照制度扣考勤费2元。也许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傻,但孟繁信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39年如一日,践行着“勤勉奉献”的座佑铭,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种无声的影响、无言的力量,感染、带动着每一名师生。一位教师说:“孟校长用勤勉的作风和赤诚的精神,带动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以文化人办当地百姓满意的学校

教学质量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当地百姓是否满意的焦点。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孟繁信始终守住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推行目标管理,紧扣“两点一练”,针对学情,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相机渗透美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于家务中学连续三年成为通州区“毕业班工作优秀校”,喜获“北京市第二批学校文化示范校”和“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殊荣。

在柴厂屯中学工作的时候,孟繁信就在考虑教育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为此,他特意做了一个社区调研,结果是他发现现在的中国人不缺钱,而是缺少民族精神。缺少民族精神就是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是缺少道德,教育必须承载起振兴民族精神的责任。

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学,孟繁信见惯了学生的缺失信仰,缺少规矩,缺乏进取之意,以自我为中心,冷漠消极,厌学厌世,他深知“立德树人”责任的重大与艰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怎样“办当地百姓满意的教育”?这是他始终深思的问题。细细想来,他觉得孩子们道德失范现象背后其实是传统文化缺失。

孟繁信校长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大智慧。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孟繁信校长征求听取师生建议后,在市区乡政府和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用七年时间打造了“一场(孔子文化广场)两廊(孝道长廊和民族团结廊)三亭(行健、明德、势坤亭)十厅(仁、义、礼、智、信、善、节、勤、正、和十个儒学展厅)”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时时闻圣训,处处见箴言。这是环境育人,外化于形。

在他的倡议下,于家务中学创编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教育》等十本校本教材,开设每周一节的“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课程,举办了每年一届的 “传美德、诵经典、润心灵”校园艺术节,语文课上读、诵、讲《论语》,音乐课上学民族乐器,学唱《孝亲敬老歌》,国旗下讲话后添加“我对圣人说”传统文化学习……于家务中学的学生在日日浸染中,成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这是文化浸润,内化于心。

儒家最基本的文化核心是孝道,首先要爱与自己血缘相通的人,爱父母、爱家人,然后才是爱集体。为父母讲一个孝道故事、为父母端一杯茶、为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孝心不分大小,行孝贵在坚持,孟校长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垡村一个家长曾写信给孟校长表示感谢,她说,自己的孩子过去连扫帚倒了都不扶一下,现在竟然抢着洗碗;以前孩子总嫌弃爷爷奶奶罗嗦,现在不但笑着听从他们的教导,还给爷爷讲孝亲故事,为奶奶洗头、梳头。在学校倡导“四个一”行孝活动后,她第一次为爸爸洗脚,从不落泪的孩子父亲一直眼含泪花。

以文弘道追寻家规家训家风

“走啊,上学去!”“哎,等一等我!”从09年开始,每学年总有那么两天,很多中年人笑逐颜开地走进于家务中学,走进传统文化大讲堂。最小的国是家,最大的家是国。中国道德的缺失主要在家庭,因此一定要从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来修正调整。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孟繁信说:“教育的极致是无声的影响,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与点燃。而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是首任教师,大人无意间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可能是关乎一生的影响。”

2010年10月,孟校长创立了由23个自然村村支书和部分区乡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校外教育理事会,家校联手,倡导“亲子共学,文明同行”。于家务中学不仅在校内开展“崇德悟道做人”教育,还成立了由团员组成的“天使助老服务队”,定期到于家务福泰敬老院和各村孤寡老人家中服务。

2013年底,于家务中学与仇庄村合作,拉开了“追寻家规家训,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在开设了“家训家风”微型讲堂后,现已整理并初步确定教师家规家训51份、学生家规60份。孟校长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了于家务百姓的心中,文化与文明正在于家务地区生根开花。

潜移默化间,师生们的言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将万元捐款送给病重的付慧琳同学,屡屡爱心献给地震灾区的伙伴,颗颗孝心呈给敬老院的孤寡人……北辛店村一位83岁的老人,亲自将感谢信送到学校,对初三4班的9名学生赞许有加。去年3月5日,福泰敬老院的三位老人将一面绣有“传承敬老美德,授教育人有方”的锦旗送到学校。孟繁信校长撰写的论文《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发表在《北京初中教育》,《以文化人??漫谈学校文化与文明》收录在《小学校大教育》一书,9月,孟繁信被评为通州区第一批骨干校长,被聘为江苏师范大学孟子学院教学基地主任。

三十九年来,孟繁信在钟爱教育的事业中,耕耘着,付出着,收获着……而今,岁月让孟繁信已鬓染微霜,但他的追求始终没变??以文化人,成己达人,让每一名学生骨子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思想,让每名教师体味教育的价值与幸福,孟繁信深信: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

还有二百多天,孟繁信校长就该退休了,他说:“以后我会继续发挥余热,在家里建造一个教子堂,让孟母的五大教育思想发扬光大。”

孟繁信1997年3月、1999年9月两次被通县教育局评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2008年9月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书记、校长;2009年10月被通州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初中建设工程先进个人;2013年7月 被评为全国“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优秀校长;9月被通州区政府授予“通州区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最新《榜样》观后感优秀范文

关于精选榜样观后感模板【汇总】

党员专题片《榜样》观后感

特别节目《榜样》观后感十篇

党员观看央视特别节目《榜样》观后感

两优一先榜样观后感范文

党支部观看榜样观后感范文(优秀篇)

榜样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