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情告白??读《暮鼓晨钟》有感
上海大学文学院 孟盛
有时候我也会猛然一惊,时间为什么过得如此匆匆?童年那个调皮捣蛋的我,中学那个永远坐在角落啃书的我,现在去哪里了?我又开始怀念,课桌前面那个短发的小女生现在还好吗?黑板上的记忆怎么一下子就被擦得一干二净呢?
是历史。历史的脚步让我们刚刚说的话、做的事,成为过去。我们多么想让历史重新来过,打量一下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带我们穿越到历史的现场。凌力老师的这部《暮鼓晨钟》似乎透过时间的回环和空间的新旧,直接拉回到了康熙八岁到十七岁之间的经历。康熙的历史显然比我们要艰深得多。顺治皇帝二十三岁去世,康熙八岁即位。他的即位来得极其突然,因为年幼朝廷所有的事务由鳌拜等四位辅臣把持,皇权旁落。四位辅臣是满族,马背上夺天下的大臣们一心想为自己的宗族获利,不断欺压文官,压榨百姓,排斥西洋科学。这些弊政让有识之士接连上书请求革新,比如不断上书的吕之悦、陆健等老书生,可是越是上书,越要打压,甚至引来杀生之祸。极为夸张的是西洋的历法明明准确测出日全食而主事汤若望依旧成为被人嫌弃、耻笑的孤独者。年轻的皇帝和年迈的太皇太后如何处理窘境?此外,小皇帝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叫冰月,冰月是安庆王的女儿。血缘又束缚他们不能结为连理。当真相逐渐知道,冰月并非是安庆王的女儿,若公布予众又将是欺君之罪。可以说,小皇帝面临各个层面的挑战。在这里,我不禁停下笔思考,如果当代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八岁孩子,他要照顾一个家,他该如何作出选择?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显然对于处在十七世纪的康熙,他的家即是天下家国,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竟然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妥妥帖帖。
我们看到胜利者气吞万象的豪情,但更不能忘却背后的艰辛。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且看屡屡纷争中豪情万丈。十岁的康熙开始偷偷学习西洋科学,十二岁的康熙已经会驰骋狩猎,十三岁的康熙决定话别自己朦胧的爱情,十五岁的康熙隐忍地对待劲敌。当鳌拜开始蓄意谋反,明晃晃的宝刀并没有让年轻的君王发怵,只说一句:“朕可是爱刀如命的,卿傅真的肯献,朕可就真的带走了。”平淡的语言化解了一场腥风血雨。康熙皇帝的沉着、冷静令人佩服。
凌力老师笔下的康熙,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情感,偶尔也会露出孩童的本性。少年康熙的出色之处在于不论前方如何凶险,他都保持孩童般善良的天性。孟子说,仁者无敌。我想康熙盛世的建立与善良有关。
《暮鼓晨钟》属于长篇历史小说,有一定虚构性。但历史的况味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想象,纵横古今,为当下的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让昨天勾连今天,让今天拥抱明天。历史,并不在纸页。
《暮鼓晨钟》选文赏析
康熙二年。
春到得早,正月就河开雪化柳吐芽。京师的路面像翻了粥锅,处处泥泞。不料暖过几天,叉下雪了,扯棉飘絮也似的,漫天飞舞,密密麻麻,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包笼进那张巨大的白幔之中。拱卫着紫禁金阙的八旗内城,一时人踪稀疏,九衢寂然。
从黎明到正午,蓬松的积雪将近半尺厚。大雪天不得不出门的行人可就遭了殃。
鼓楼东街,一辆五马高车和一辆二马轿车,相撞后一起陷入泥潭!这一撞很凶猛,不但双双不能动弹,连车身都撞得变了形,车门车窗打不开,车中人成了笼中囚徒!车中人竞都是女子!二马轿车内哭声高一阵低一阵,一直没有停止;五马高车内却传出骄横的脆生生的斥骂:“该死的奴才!你们倒使劲儿给我推呀!……再推不出来,拿你们一个个都杖死!……”这南来北往的通衢要道堵塞一个时辰了,前前后后被阻的车马排成长龙,都在叫骂催促。管事模样的大汉,头上腾腾地冒着热气,一边使皮帽子抹汗,一边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十几名跟班:“再推再推!这可是大路,不能闹着玩儿!快!赶马!都土手推!一,二,三!”十几个人拼命呼喝着号子,鞭梢甩得“噼啪”响,二十只马蹄一气乱蹬,那车只是不动。管事急得跳脚乱骂,众人累得倚着大车喘气。
“镗镗镗镗!……”飞雪织成的慢幕那边,传来沉重的喝道锣。众人细细一数,竟是十三棒锣,来了一位柄政辅国极品老大人!管事变色,众人惊慌,忙不迭地退到路边回避。
喝道锣越来越响,两匹高头大马栽着击锣的骑尉从茫茫雪帘中钻出来。后面,一对对手执旗枪、金黄棍的仪仗骑尉络绎不绝横在路中的这两辆马车把仪仗卫队挤缩道侧,使后队的中心??一柄杏黄伞,停住了。
伞下,大人骑着黑马,铁塔一般威严,貂帽低低地压着浓眉,一领风雪大氅更衬出他英姿挺拔。他抬手拿马鞭一指马车,鹰眼略略闪动,问道:“嗯?”只这一声,护卫们如老鹰抓小鸡,把管事拎到大人马前。管事一头跪在雪水泥泞中,禀告时倒不失几分大家气派:实在不是有意挡路,惊老大人的驾。
“哪一旗的?”听管事一口地道的满洲话,大人开口问。
“回老大人。孔公主府下。”“哦?……那边一辆呢?”二马轿车的车夫赶紧跪下:“回老大人,正白旗八答牛录下……”哆哆嗦嗦,后半截已说不真切了。
大人催马向前,对马车打量一眼,竞翻身下马,随从们只得跟着离鞍。
大人皱着浓眉,点手招来仪仗旗卫,从他们手中取来八根金黄棍,每四根合在一起,试了试软硬,头也不回地问:“车上有人?”“回老大人,公主现在车中!”“回老大人,车里是家主爷的小格格玛尔赛……”“呼”的一阵劲风,大人脱去大氅,紧紧袖口,浑身一舒展,骨骼关节“喀啦喀啦”山响,使他惬意地眯了眯眼睛。众人被这气势镇住,大气也不敢出了。
看准车底两后轮间的车轴,他把金黄棍分两组深深插进两车轴下的泥水中,不容反对地喝道:“听我号令,车夫赶马,其余人走开!”车夫诚惶诚恐,赶忙勒紧缰绳,举鞭静候。
众人远远站在大雪中,怀着说不清的敬畏,仿佛望着一尊天神。
“赶马!”一声令下,车夫的呵叱与鞭声齐响,所有套绳尽都拉得又点又紧,七匹马扬鬃刨蹄,打着响鼻喘着粗气,奋力向前挣。大人双肩各扛着四根金黄棍,撬那深陷泥中的后轮。
棍子向着地面弯过去,弯过去,弯成新月,弯成满弓,弯咸半圆,令人担心它们即刻就要折断……只见大人猛一挺身,大喝:“起!”恰似半空雷震,那看不见的浓缩的力,以举鼎拔山之势骤然爆发,八根胳膊粗细的金黄棍“喀吧”一声齐齐折断,同一瞬间,两辆马车的后部一下子从泥里掀出来,“轰隆隆”一片巨响,七匹马向前猛冲,眨眼间箭一般飞出十几丈,泥水四溅纷飞,“劈里啪啦”乱响!旁观的人们,连大人的护卫在内,都忘了礼仪、忘了敬畏,不顾身份地哄然喝彩!管事抢上来叩头道谢。
上海大学文学院 孟盛
有时候我也会猛然一惊,时间为什么过得如此匆匆?童年那个调皮捣蛋的我,中学那个永远坐在角落啃书的我,现在去哪里了?我又开始怀念,课桌前面那个短发的小女生现在还好吗?黑板上的记忆怎么一下子就被擦得一干二净呢?
是历史。历史的脚步让我们刚刚说的话、做的事,成为过去。我们多么想让历史重新来过,打量一下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带我们穿越到历史的现场。凌力老师的这部《暮鼓晨钟》似乎透过时间的回环和空间的新旧,直接拉回到了康熙八岁到十七岁之间的经历。康熙的历史显然比我们要艰深得多。顺治皇帝二十三岁去世,康熙八岁即位。他的即位来得极其突然,因为年幼朝廷所有的事务由鳌拜等四位辅臣把持,皇权旁落。四位辅臣是满族,马背上夺天下的大臣们一心想为自己的宗族获利,不断欺压文官,压榨百姓,排斥西洋科学。这些弊政让有识之士接连上书请求革新,比如不断上书的吕之悦、陆健等老书生,可是越是上书,越要打压,甚至引来杀生之祸。极为夸张的是西洋的历法明明准确测出日全食而主事汤若望依旧成为被人嫌弃、耻笑的孤独者。年轻的皇帝和年迈的太皇太后如何处理窘境?此外,小皇帝还有一个红颜知己叫冰月,冰月是安庆王的女儿。血缘又束缚他们不能结为连理。当真相逐渐知道,冰月并非是安庆王的女儿,若公布予众又将是欺君之罪。可以说,小皇帝面临各个层面的挑战。在这里,我不禁停下笔思考,如果当代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八岁孩子,他要照顾一个家,他该如何作出选择?不难看出这个问题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都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显然对于处在十七世纪的康熙,他的家即是天下家国,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竟然把这些问题处理得妥妥帖帖。
我们看到胜利者气吞万象的豪情,但更不能忘却背后的艰辛。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且看屡屡纷争中豪情万丈。十岁的康熙开始偷偷学习西洋科学,十二岁的康熙已经会驰骋狩猎,十三岁的康熙决定话别自己朦胧的爱情,十五岁的康熙隐忍地对待劲敌。当鳌拜开始蓄意谋反,明晃晃的宝刀并没有让年轻的君王发怵,只说一句:“朕可是爱刀如命的,卿傅真的肯献,朕可就真的带走了。”平淡的语言化解了一场腥风血雨。康熙皇帝的沉着、冷静令人佩服。
凌力老师笔下的康熙,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情感,偶尔也会露出孩童的本性。少年康熙的出色之处在于不论前方如何凶险,他都保持孩童般善良的天性。孟子说,仁者无敌。我想康熙盛世的建立与善良有关。
《暮鼓晨钟》属于长篇历史小说,有一定虚构性。但历史的况味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想象,纵横古今,为当下的我们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让昨天勾连今天,让今天拥抱明天。历史,并不在纸页。
《暮鼓晨钟》选文赏析
康熙二年。
春到得早,正月就河开雪化柳吐芽。京师的路面像翻了粥锅,处处泥泞。不料暖过几天,叉下雪了,扯棉飘絮也似的,漫天飞舞,密密麻麻,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包笼进那张巨大的白幔之中。拱卫着紫禁金阙的八旗内城,一时人踪稀疏,九衢寂然。
从黎明到正午,蓬松的积雪将近半尺厚。大雪天不得不出门的行人可就遭了殃。
鼓楼东街,一辆五马高车和一辆二马轿车,相撞后一起陷入泥潭!这一撞很凶猛,不但双双不能动弹,连车身都撞得变了形,车门车窗打不开,车中人成了笼中囚徒!车中人竞都是女子!二马轿车内哭声高一阵低一阵,一直没有停止;五马高车内却传出骄横的脆生生的斥骂:“该死的奴才!你们倒使劲儿给我推呀!……再推不出来,拿你们一个个都杖死!……”这南来北往的通衢要道堵塞一个时辰了,前前后后被阻的车马排成长龙,都在叫骂催促。管事模样的大汉,头上腾腾地冒着热气,一边使皮帽子抹汗,一边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十几名跟班:“再推再推!这可是大路,不能闹着玩儿!快!赶马!都土手推!一,二,三!”十几个人拼命呼喝着号子,鞭梢甩得“噼啪”响,二十只马蹄一气乱蹬,那车只是不动。管事急得跳脚乱骂,众人累得倚着大车喘气。
“镗镗镗镗!……”飞雪织成的慢幕那边,传来沉重的喝道锣。众人细细一数,竟是十三棒锣,来了一位柄政辅国极品老大人!管事变色,众人惊慌,忙不迭地退到路边回避。
喝道锣越来越响,两匹高头大马栽着击锣的骑尉从茫茫雪帘中钻出来。后面,一对对手执旗枪、金黄棍的仪仗骑尉络绎不绝横在路中的这两辆马车把仪仗卫队挤缩道侧,使后队的中心??一柄杏黄伞,停住了。
伞下,大人骑着黑马,铁塔一般威严,貂帽低低地压着浓眉,一领风雪大氅更衬出他英姿挺拔。他抬手拿马鞭一指马车,鹰眼略略闪动,问道:“嗯?”只这一声,护卫们如老鹰抓小鸡,把管事拎到大人马前。管事一头跪在雪水泥泞中,禀告时倒不失几分大家气派:实在不是有意挡路,惊老大人的驾。
“哪一旗的?”听管事一口地道的满洲话,大人开口问。
“回老大人。孔公主府下。”“哦?……那边一辆呢?”二马轿车的车夫赶紧跪下:“回老大人,正白旗八答牛录下……”哆哆嗦嗦,后半截已说不真切了。
大人催马向前,对马车打量一眼,竞翻身下马,随从们只得跟着离鞍。
大人皱着浓眉,点手招来仪仗旗卫,从他们手中取来八根金黄棍,每四根合在一起,试了试软硬,头也不回地问:“车上有人?”“回老大人,公主现在车中!”“回老大人,车里是家主爷的小格格玛尔赛……”“呼”的一阵劲风,大人脱去大氅,紧紧袖口,浑身一舒展,骨骼关节“喀啦喀啦”山响,使他惬意地眯了眯眼睛。众人被这气势镇住,大气也不敢出了。
看准车底两后轮间的车轴,他把金黄棍分两组深深插进两车轴下的泥水中,不容反对地喝道:“听我号令,车夫赶马,其余人走开!”车夫诚惶诚恐,赶忙勒紧缰绳,举鞭静候。
众人远远站在大雪中,怀着说不清的敬畏,仿佛望着一尊天神。
“赶马!”一声令下,车夫的呵叱与鞭声齐响,所有套绳尽都拉得又点又紧,七匹马扬鬃刨蹄,打着响鼻喘着粗气,奋力向前挣。大人双肩各扛着四根金黄棍,撬那深陷泥中的后轮。
棍子向着地面弯过去,弯过去,弯成新月,弯成满弓,弯咸半圆,令人担心它们即刻就要折断……只见大人猛一挺身,大喝:“起!”恰似半空雷震,那看不见的浓缩的力,以举鼎拔山之势骤然爆发,八根胳膊粗细的金黄棍“喀吧”一声齐齐折断,同一瞬间,两辆马车的后部一下子从泥里掀出来,“轰隆隆”一片巨响,七匹马向前猛冲,眨眼间箭一般飞出十几丈,泥水四溅纷飞,“劈里啪啦”乱响!旁观的人们,连大人的护卫在内,都忘了礼仪、忘了敬畏,不顾身份地哄然喝彩!管事抢上来叩头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