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唤醒》读后感??谈谈后进生的转化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ww.2sdx.com)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
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学校生活不是徐龙的全部,但和杨老师短短一年的相处中,却是徐龙一生中心灵最绚烂的时光。对于学生来说,成绩真的比什么都重要吗?我要说不,学生更需要快乐。我并不否认学生应当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对于后进生,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他们觉得学习吃力,在家长、教师的高压政策下苦苦挣扎,对学习心怀排斥,以至于他们在班上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负面的变化,如何能够好学、学好?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希望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释放。所以作为教师,要转化后进生,就要先释放他们的心灵。
《你会遇见谁》中小童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ww.2sdx.com)幼儿园就被老师定义为头脑迟钝的小童,终于转到城里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爸爸妈妈终于看到了希望。可是,教学成绩重压下的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关照小童,成绩不理想,小童一次次被老师罚站、羞辱,还常常被为生活所困的妈妈恶语相加,小童对老师、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后来无奈地转回乡下,由当老师的表叔介绍进入了表叔所在的学校,表叔特意将小童安排进了朋友的班级。亲切的表叔老师给年幼的小童带来一丝希望。经过老师的补课,小童虽然有了一点点起色,但还是没能摆脱老师对他成绩的苛求,老师把他看成是甩不开的包袱……最后,当老师因小童逃课而罚他进办公室时,小童毅然选择了回家,不来读书。幸好表叔决定下学期送走毕业班,就转到低年级来带小童所在的班,才让小童对老师、对学校没有彻底绝望。这真的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可能还有存在。教师“唯分论”、过分严厉,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会使学生感到厌学、对老师疏远,不自信,这将会贻误学生的一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最需要教育的对象是后进生,教师如何面对后进生,将决定着是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还是关闭一扇大门。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是片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即使被老师、家长逼着提高一点点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给老师家长带来一时的喜悦,却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且这种提高是没有源动力的,不可持续的。所以,教育需要唤醒,唤醒后进生的喜好、唤醒后进生的心灵,让他们先敞开心扉接纳老师,对待学习怀有快乐,才会有信心去面对,才会取得真正的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