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近百年前的世界,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与世隔绝,却涌动着最热烈的革命精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持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在非人的境遇下,为看似不可能的未来,做看似无用的努力。而我们离这一切并不遥远。我们就是这些人执迷不悔的结果,是那片传奇土地上的儿女。
《红星照耀中国》带着我们从最客观的角度去认识那段荡气回肠的史诗,用最冷静的陈述句为我们呈现最热血沸腾的故事,最感人肺腑的精神。此书以一个外国记者的角度,缓缓叙说红军从初生到兴起的故事,并且对红军的基本思想和政策进行讲解,刻画了不少红军将领的形象、性格,如实地记录了中国当时的状况在其中也不乏作者的一些主观思考和客观辨析。由于作者的立场,他一开始并不大看好这场红色革命,也并不理解红军明知自己与敌人的差距却仍不放弃的做法。但随着他看到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暴行和人间惨状越来越多,对红军的风格与执念了解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切身体会到红军革命的动力和人民抗战的决心,斯诺的文字里也就越来越多地流露出对中国穷苦人民的同情,对红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精神的敬佩与对他们毫不吝啬的赞美,到后来甚至开始有些与红军同仇敌忾的意味。仅仅是目睹这一切,仅仅是听那些革命者“轻描淡写”的叙述就能给一个记者对一场革命,一个民族的看法带来如此大的转变,我不禁想:那些革命先辈的意志和信念是有多么坚毅,他们是有多么奋不顾身,他们的心灵和对国家的感情是有多么质朴纯洁啊!
在斯诺的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革命先烈们那震天撼地的情感,能感受到他们心脏有力的跳动,涌出随时愿意抛洒的热血。真实,是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因为无需激昂的文字,华丽的词藻,只要将他们的事迹真实的记录下来,便可震动世界。
当我坐在安静的房间中,在明亮的灯光下翻起《红星照耀中国》时,我突然豁然开朗了。我想没有任何人能比我们更能体会这种心情:
“我正在享受的,这普通、平静,安详的生活,是书中的那些无比伟大的人在那灰暗恐怖的世界里为光明而奋斗、挣扎才换来的!”这样普通又随意的,被我们一笑而掷的时光,他们要付出的代价竟然那样沉重,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此刻我多么希望那些可爱的人能看到,现在的中国强盛到足以成为人民坚不可摧的保护伞,岿然不动的后盾;也多么希望斯诺先生能够看到,他力排众议看好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如今的繁荣昌盛。如今盛世,终究不负你们所望。所以,我们也更要珍惜现在的一切条件,传承前辈们的坚强意志与信念,让那闪耀的红星永远悬飞在东方的巨龙之上!
篇二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关键时候,*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分成了西进、南下两个纵队,同时攻打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打通了向西和向南前进的道路,开始了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经历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许多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走过了金沙江、雪山、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地方,终于到达了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接下来,红军要面对的是如何建设好根据地,团结带领当地老百姓参加革命斗争的问题。他们对红军战士进行政治教育,创办红军剧社,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苏维埃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红星照耀中国》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这本书里记载的故事和人物所展现出的信念坚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乐观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本书,不仅照耀了中国,还照耀了世界,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篇三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像预想的那样向前向好发展,而这背后经历的风风雨雨,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
一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的一段历史,是国人的血泪史,值得每个人去了解的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谱写了红军的真实情况。它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写成了这本书。
曾经,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作为书名,以便掩护。因为这在当时是国民党禁止的。书的前几页写了探寻红色中国,提出了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因为作者也是一名记者,所以他带着问题就乘上了去西安的慢车。
书中讲述了*等领导人壮大红军,统一中国的故事。本书出版后,风行各国。作者说到:“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列宁说过:“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作者解放后三次来到中国,收到毛*和周总理的亲切会见。他是那么热爱中国,他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他为中国人民留下的精彩篇章。当我读到,“他躺在病床上,用尽全身力量,说了一句‘我爱中国’”的时候,我热泪盈眶。 我想到在《开学第一课》里,那个致力研究中国汉字45年的美国理查德,为了研究汉字,他做了一万五千张卡片,八年时间花了三十万美金。巴基斯坦“汉语之母”米斯巴教授,还有很多致力研究传播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我们真该向他们致敬!
外国人如此热爱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中国人,又有什么借口不爱她?
愿我们跟斯诺一起,重读红色经典!
篇四
美国记者斯诺不远万里,怀揣对中国革命的无数问题,为探索红军真实情况进入苏区,并实事求是地进行采访记录,写下了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斯诺提出的问题,同样也是我的疑惑。带着疑惑,我对那片心驰神往风景??延安,作了一次精神之旅。
那些战士们长期经历如此激烈如此英勇的战斗,而且就像各种立场的观察家们所承认的那样。他们之所以那样战斗是因为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在他们的运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革命原理?他们之所以顽强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怀揣着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理想?
从质疑到明白再到感动,首先我跟随着作者来到了延安,遇到了鼎鼎大名的红军总政委*,从他那说话的语气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人,他还那么博学多才,作战策划时,他头脑冷静。
我认识了苏维埃政府**,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睿智自信。他对斯诺说:“共产党在苏区和红军问题上保持领导权,在与国民党关系中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做出让步,共产党永远不会放弃*和共产主义目标。”我从中读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政治立场,战胜困难的信心。他也是一位心系人民群众、生活朴素的*。“他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做了十年红军战士领导人,曾无数次没收了地主,官僚的财产,但他自己的个人财产只不过一卷铺盖,一些随身衣物??其中有两套还是棉布军装,他既是*也是红军指挥官,但他所拥戴的两条红领章和普通红军的一样。”他平等待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戴,他也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不苦,不苦,只要和同志们在一起行军就不艰苦,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惦记着眼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这是红小鬼对斯诺说的话。红小鬼不仅是一群纯真的青少年,更是一群年轻的红星,他们来到了保安,坚持战斗,继承红军精神。
在那些优秀的红军领袖带领下,共产党的军队逐渐变得强大,百姓都拥护他们。虽然经历过艰苦卓绝的长征,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以他们顽强不屈的品质打败了白军和日寇,建立了新中国。
他们就像闪闪的“红星”,用微弱的光芒点燃了中国人民的希望。那些红军指战员,以及他们战胜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品质,为了共产主义流血牺牲、不屈不挠的伟大信仰,已然成为了我心中的最美的风景!
篇五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读过这本书,我心生疑惑:为什么工农军叫“红军”?为什么红军叫作“赤匪”?为什么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叫“红色根据地”?为什么共产党旗是红色的?我,逐渐找到了答案??人们衷爱红色。为什么人们对红色情有独衷?因为它有着诸多的象征义。红色又象征着什么呢?
红色象征着勇敢。红军渡大渡河时,因为时间太长,使计划从沪定桥过江,而那沪定桥“十六条很粗的铁链,长有六七百尺,横过河的两岸…很厚的木板,捆在铁链上面,做成了桥的道路……他们发现这些木板,一半已经被毁坏了,只剩光光的铁链子”,而对岸“敌人们的机关枪巢正对准他们”。看着这架势,就令人战战栗栗,一上去,岂不就被机关枪打成筛子?可,这群敢死队员毫不惧怕,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奋勇向前。“他们的背上捆上了手榴弹和毛瑟枪。很快他们就爬到奔腾的河流上去了,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他们,有着惊人的勇气,可见,红色象征着勇敢。
红色象征着热心。红军总是乐于助人。“老狗说:“红年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又学习管理无线电和射击来复枪。红军永远帮助穷人。”“老表回答道:红军待我们真好,我们从未挨打。这里人人平等……大家为着帮助穷人而奋斗,为着拯救中国而奋斗。”可见,红军多么深入人心,对人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满腔热忱,红色象征着热心。
红色象征着正直。红军纪律严明,从来不占村民的小便宜。“他们所有的纪律,似乎完全是出于自动的。当我们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杏树好像受了一阵狂风的洗礼,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我们沿途吃的饭和菜,都照价付钱。”红军多么正直啊!红色,象征着正直。
……
红色,其实,象征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为一个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一个身在和平年代的人,一个身在由几千万条生命创造的和平年代的人,难道不应该坚守这“红色”文化,传承这“红色”文化吗?
我们要坚守“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文化,让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红色”文化的印记!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上大学网有真进步。
??鲁迅
篇六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 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篇七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x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x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然而*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x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篇八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不是奋斗就能成功?奋斗动力又来自何处?!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普通党员,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终于“明了”中国革命成功的“谜底”,真正知道了“艰苦成就奋斗”这个浅显又深奥的道理。
车行七百里,山道踏蜿蜒。据导游介绍,就地貌而言,延安的本色是黄土高原的“黄”,绿色则是近些年绿化的结果。在颠簸的大巴上,人不由得朦朦胧胧,似乎终点总是很远。突然,耳边传来惊呼,“宝塔山、宝塔山……”猛一睁眼回头,窗户外,不足百米高的小山坡慢慢远去,似乎有一个宝塔,“这就是它吗?!”左车窗外,道路边是浅浅的河床,河床里两侧干涸可以行人,青青的绿草间,宛如溪流的哪就是延河水吗?!延安,延安!迷迷糊糊间,我就踏上了延安的土地。
走延安。凤凰山、枣园、杨家岭到王家坪,*在延安的前后驻地,一个窑洞又一个窑洞,低矮、简陋、光线暗,大都室内一床一案一书柜,窑洞后,一般都有岩石为主体的防空洞。看文字介绍,战争年代,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政府轮换着一年要派飞机来“问候”几十次,所有的驻地都挨过炸弹,现在的窑洞和建筑物基本上都是后来的复制品。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延安于我,既是“圣地”,又是“谜题”。延安,红军长征后的“落脚点”;延安,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延安,1940年南洋侨领陈嘉庚曾大声疾呼:“中国希望在延安!”;延安,1936年,美国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若在此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一批批优秀青年如黄河洪流穿越封锁线向延安前行?为什么,这样偏远贫瘠的土地会生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脊梁?为什么,小米加步枪能够战胜飞机坦克和大炮?为什么,同比更具有统治优势的国民党政权会黯然落败?!
脚踏黄土地,停在窑洞里,一个一个窑洞串起了一个完整的答案。在延安,阴冷潮湿窑洞的小油灯下,*挥笔疾书,《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一篇篇耳熟能详的巨著燃亮了抗战军民的心灯;在延安,七大确立了“*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在延安,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荣,“没有枪没有炮没有粮食,我们自己造!”;在延安,爱国侨领陈嘉庚看到“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公忠耐苦,以身作则,纪律严明,秩序整然”,不由发出感叹;在延安,“三三制政权”作为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更是引起海内外广大民主人士的关注,成为成立最广大统一战线的“温床”;在延安,抗大学员们衣衫褴褛、面容清瘦,却面带微笑、心存阳光,他们高歌着,“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在延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情不自禁的写下了“红星照耀中国”!
“奢靡享受从来就与奋斗相抵触;窑洞小志向大,这些先辈们心中存着的是整个世界!”我想我知道答案了。这个时候,前面突然有人喊“王健林,是万达王健林”,我猛一抬头,前面,一脸凝重的王健林正刚从窑洞里出来,周围围观的群众很多,“莫非,他也是来寻找答案,也是来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
历史的前进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于民族,我们有典故“多难兴邦”;于个人,哲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经百难而不倒,在一场场灾难面前更加精诚团结,更加万众一心,越发斗志昂扬。从“延安”走到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样从来没有过一帆风顺,没有“天上掉过馅饼”,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力量”终于让世界瞩目,这既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也是“为人民服务”建党宗旨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践的必然。
四十年来,国有企业在*决策的正确引领下,坚定改革开放方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但同时,市场经济外部形势发生着广阔而深刻的变化,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任务更加紧迫,国企内部改革同样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件件都是“硬骨头”。
谈困难,再难难得过延安?论艰苦,再苦苦得过延安?比乐观,怎么能够忘记延安?改善创新,怎么能够不学学延安?!我想,这次延安行,更让我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总结经常提及延安精神的根由。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深化改革开放,用“艰苦成就奋斗”。个人认为,每一名到了延安的同志,都会不虚此行。
篇九
按照机关支部的12月份的主题党日安排,每一名支部党员要推荐一本好书,并拟写一份读书笔记参加评比,虽然自己是党委班子成员,但按照《党章》的要求,我同时也是机关党支部的1名普通党员,所以我要向党支部推荐我所读的这本书??《红星照耀中国》,也称《西行漫游记》。这本书诞生于83年前,当时国内国外的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都还不够了解,受国民党的蒙蔽和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存在众多的疑虑和困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同样如此,他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陕西延安,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实地探索着红色中国,用他的笔、他的相机将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进行了真实记录,写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但当时为了正常发表,将书名改成了带有一定模糊意思的《西行漫记》。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俗话说“观棋,旁观者清”,通过他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毛*、朱德等革命领导人的谈话记录,他用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这群党内人感受到了那段奋发求进的岁月,感受到我党的那份初心,从而促我前进。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就是一份原原本本的“纪录片”。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然而*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领导者!
一幕幕如纪录片一般展开,虽无跌宕起伏、惊险的大片情节,却令人激动不已。*夜晚在八角楼里阅读、百姓们“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一个真实的苏区、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这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可谓是当时的流行书籍,人们通过手抄笔录等方式想方设法的都要读到了,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3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遍及全球的中国制造让全世界人民体会了中国的影响,遍布各国的孔子学院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的人文,辽宁舰的四海巡航让全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强大。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而不是茅草房、窑洞,当我们奔跑疾走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生存发展,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而不是为了国的存亡,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是如何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们,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民族存亡之际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精神铸就我们党的伟大。借用*的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篇十
十九世纪初期到中期的中国,是一个悲哀绝望的世界。法西斯战争侵袭着这片土地,人们对祖国未来的探索屡屡受挫,还有鸦片腐败和清不净的封建残余。万幸,万幸!虽煎熬于最黑暗的黎明前,但也意味着即将迎来破晓的希望。在一片愚昧与晦暗中,一颗红星冉冉升起。1927年,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
在“白匪”重重封锁下的“赤匪”是什么样子的?在民间、在官方皆众说纷纭又神秘莫测。记者埃德加?斯诺抱着无数的问号只身潜入重重黑暗下埋藏的那颗红星,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及其为领袖*所拍摄的照片震惊世界。荣誉背后是一路惊险,惊险的报酬是世间仅有的冒险经历。这是一个西方人的东游记,也是一个革命者后代的寻根问祖之旅。
红星照耀着中国,在斯诺眼里,苏区令人好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受到了多少红色文化的晕染同样是珍贵的资料。理解调查一件事情,必须要立足于其生长的文化,了解当时的局势。斯诺首先乘着火车前往西安,在路上闲谈起红军赤匪,同车的旅伴表达出了与外国截然不同的认知。这也给斯诺敲响了一记警钟,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他必须摒弃所有偏见,以一份纯白的眼光来注视它。西安,中华文明之源,斯诺沿着这片黄土不断深入苏区,也是沿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探寻着中国未来的出路。远古的辉煌与未来的希望,在这个美国记者的身上得到了奇异的融合。
斯诺带着一封隐形药水所写的介绍信,与一位中国地下党员“王牧师”接上了头。并在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跨越白匪与红匪的分界线,踏入苏区。在这过程中,极为有趣的是与邓发的会面。在国民党的内部,与一位共产党要员惬意的交谈。这似乎也表现出红色政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虽为星星之火,但可以燎原。
在峡谷山路跋涉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见一些小而坚固的房子,一些绿油油的麦苗。是安寨!虽遗憾并未面见毛*,但见到一位极为优雅,面有长须的清瘦男子??未来中国外交第一人*总理。其坚毅的神情以及谈吐中透露出的不凡,令斯诺颇为敬佩。在此逗留两三日,斯诺伴着关于贺龙将军的传言踏上了前去保安的路。斯诺关于这些伟人的所见所闻,大多是平等有趣的,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仿佛我就是斯诺身后的一个“红小鬼”,在周总理只有一个岗哨的院前走过,偷听前辈讲述贺龙将军传奇般的生平往事。
斯诺在苏区看到的*是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人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文中的*与平常人无异,但这无法影响他的觉悟。思想上,他不和他人讨论琐事,他喜欢谈论的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他有想法,并认真准备付诸实际行动。正如文中写到他曾为了长征而进行过体格训练。*先生的理想远大,目标坚定,行为高尚。正因他的这些品格,才会让全中国人民都认可他这个伟大的领导人。
在作者笔下,我了解到了一个鲜活的彭德怀将军。他工作繁忙,却精力旺盛,并且平易近人,不仅是吃穿用度,就连与旁人比拼也是说来就来。他还喜欢小孩子,在转凉的天气中,彭将军脱下棉衣,给坐在他旁边的小号兵披上了……
红军从几百名破衣烂衫、忍饥挨饿但朝气蓬勃、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壮大为拥有数万群众的工农武装,严重的威胁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他们发动大规模攻击,从第一次“围剿”到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红军屡次反围剿成功。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可这并不能打击到红军们士气,他们更加的雄赳赳,气昂昂,和“敌人”斗智斗勇。永不放弃的希望和令人惊叹的革命精神,就像一团火焰照亮他们一路的征程。面对国民党的各种封锁,在他们有远见的领导人的指导下,这些青年人用自己的双脚途径了二万五千里,在那段征程中,他们穿越了世上最难走的小道,穿越了亚洲高耸的雪山和宏伟的大河,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举国迁移、飞夺泸定桥、解放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在漫长的征途中,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最终完成了为后人所歌颂的长征,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在第七篇中,作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喜欢红军?”人们争抢着回答。其中一个几十岁的少年,即使害怕作者这个“洋鬼子”,但是仍然站出来,大声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咱们的权利打仗的!”共产党红军队伍,从来都是为了人民而战斗的,他们不称自己为兵,而是战士!是人民的战士!在国民党势力大大强于共产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加入共产党?因为信仰,红军战士中大多数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家庭、为土地、为国家而战斗!红军就是人民!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吴起镇遇到的那位电气工程师,徐承志,他放弃了华南高达一万元的年收入,来到陕西这片未开化的荒山之中,就是因为他敬爱的祖父??宁波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老人在临终时嘱咐年轻的徐承志:“要献身于提高人民大众文化水平的事业。”在国破家亡的危机时刻,各行各业都在拯救我们的民族,中华五千年来的优良传统,靠着祖祖辈辈,薪火相传!
“革命觉悟”是所有红军战士最独一无二的,是白军所无法复制的,在红军的政治会议上---在那里,我们能够听到,听到那牢牢根植于红军战士心灵的信念,他们愿意为之去战斗、去牺牲的信念!
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分析三篇 |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和事迹介绍二篇 | 小学生红星照耀中国分享读后感100字左右【汇总】 |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读后感及心得五篇 |
高中红星照耀中国1200字读后感作文2篇 | 初中生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800字三篇 | 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单个人读后感4篇 |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概括和读后感【多篇】 |
小学生红星照耀中国分章读后感精选5篇 |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读后感四篇 |
书中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国民党宣扬鼓吹,说共产党是“无知土匪”、“强盗”。然而斯诺却用事实,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号召中国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用行动告诉了那些侵略者,中华儿女有风度,有气质,也有能力守卫自己的国家。斯诺还在书中写到:还是孩子的少年先锋队员为斯诺不叫他“同志”而不高兴,他写到,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历经八十多年,硝烟散去,鸟语花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在欣喜的同时,同学们不妨抽出时间,翻开这本《红心照耀中国》,看一看是什么成就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红旗飘扬,红星永照!红日当空,热血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