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远景近景,良宵美景;
下联:灯花礼花,火树银花。
上联:天空明月一轮满;
下联:人醉春风万里明。
上联:匝地楼台春富贵;
下联:喧天歌舞夜风流。
上联: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下联:欢歌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上联:光耀银花,一刻千金春对酒;
下联:清传玉漏,五更三点月留人。
上联:龙烛凤灯,灼灼光开全盛世;
下联:玉箫金管,雍雍齐唱太平春。
上联: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下联: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上联:万点春灯,银花有色;
下联:一轮皓月,玉宇无尘。
上联:凤盘双阙壶天外;
下联:鳌驾三山陆海中。
上联:凤舒五彩龙衔烛;
下联:鳌驾三山蜃结楼。
上联:且看银灯欢五夜;
下联:共把金盏庆千年。
上联:明月皎皎千门秀;
下联:华灯盏盏万户春。
上联: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
下联: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扩展阅读】
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6]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