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浅谈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范文精选

时间:材料素材 上大学网

浅谈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常态下推进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给组织工作带来的既有难得的新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机遇是:信息化顺应党员流动和思想活跃趋势,组织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挑战是:组织工作精细化和运用新媒体与日俱增,党员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快组织工作信息化步伐,是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课题。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组织工作,探索组织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契合点,提高了组织工作功能和效果。

一、本土化做法和成效

结合组织工作发展需要,我们相继在干部管理、公务员管理、党员教育管理、机关办公自动化及服务基层党员干部等方面,相继运用系列信息化平台,不仅全面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方式,也提升了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全覆盖、无死角”实现党员干部信息化管理。分项建立干部信息库、党员信息库和公务员管理信息库,确保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基本情况、信息不遗漏,确保信息库内的信息准确、有效。一是建立干部管理信息库。在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建成全县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和“三项机制”运用后备干部库,细化为党政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经济类干部、农业类干部、教科文卫类干部和政法类干部等类别,动态管理干部750余名,导入干部信息10万余条以上,包含单位信息、人员信息维护、系统查询、统计分析、干部任免、系统提醒等功能,每类干部均保持适当数量和合理结构,实现滚动充实。二是建立党员管理信息库。在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建成覆盖全县的党员信息库资源管理平台,覆盖全县30个基层党(工)委,将555个党支部、xx810名党员全部纳入信息库管理,今年以来,维护更新党员信息4700余条,实现了党内数据及时更新和直统上报。充分发挥党员信息库系统便捷的平台优势,准确查询和分析研判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形成《全县党员结构调控情况分析报告》,为党委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建成公务员管理信息库。分党群口和政府口,建成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以干部档案为准,专人专职负责日常管护,对新录用公务员、职务调整的在职干部、退休干部信息及时更新维护,库管公务员2090名,做到各类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统一性。结合领导干部年度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对信息库信息进行核对和完善,实现了公务员“进、管、出”各环节的规范化。四是健全网络监督平台。加大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结合12380举报管理系统,建立信件、电话、网络、短信综合举报受理平台,建立干部监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健全涉干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完善《干部约谈函询诫勉制度》,一季度约谈工作不力驻村干部5名,确保了干部监督及时有效。全县党员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有效缓解干部管理工作内容庞杂、数据量大、来源分散、有效监督管理和保密级别较高等系列问题,提高了办公效率,健全了管理体制,加大了干部监管工作力度。

(二)“多方位、多互动”推进组工业务信息化进程。坚持放大工作格局,赋予“大组工”建设新内涵。一是加强“大组工网”建设。在硬件方面,投资8.8余万元购置机器设备全部安装建成“大组工网”,接入密码机,接入政府网站,实现“机密”级别。在软件方面,按照“严格遵守、及时更新、随时维护、安全保密”的要求,建立管理制度4类27条,每天浏览中组部和上级网页,确保网络规范运行。二是发挥党建网的作用。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建成“三原党建在线”党建网站,加入全国党建网联盟,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站联网,设立干部、党建、人才、监督、远教、党史等12大版块、25个分栏版块,涉及35项主要内容,推进党务公开,紧扣时代脉搏,实现内容多元化,信息规范化。据不完全统计,各版块更新信息累计3500余篇,刊登转发各类消息、通讯、调研等1200余篇,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强化了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指导性、针对性。三是畅通机关办公信息化途径。坚持高效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适时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内部局域网,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开设组织工作QQ群、微信群,“三原县党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及时性的“掌上”阅读,达到培训的实效,做到干部教育无间隙、常态化。四是严格网库信息保密举措。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干部信息数据库管理暂行规定》、《组织系统专网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把操作环节,凡需进入系统的信息,均进行严格审查,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可靠。对涉密电脑和存储设备,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严禁接入互连网,切实做到“严格遵守、及时更新、随时维护、安全保密”,保证关键性数据和敏感性信息的安全。

(三)“重特色、惠民生”突出远程教育优势发挥。坚持把抓好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投资46余万元,全面完成远程站点建设任务,紧扣“建、管、学、用”四个环节,拥有站点230个,建成覆盖全县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一是基础建设规范化。按照“有场所、有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标志”的“五有”标准,制定终端接收站点使用等7项管理制度,组建骨干管理员245名,开展技术比武,提升了标准化程度。二是推进学用转化。深化“双争双创”活动,开展远程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基地、进市场”的“六进”活动,探索实行“支部+基地+远教”、“支部+合作社+远教”、“支部+企业+远教”等模式,构建起“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工作规范、技术保障有力、运行机制良好、使用效果明显”的远程教育规范化建设模式。三是深化服务效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小额贷款工程”,推动全县30多个产业项目发展壮大,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着力把各终端站点建设成为组织党员教育培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综合服务平台,把远教教育建成“创业信息之源、排忧解难之家”,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重管理、强引领”推动信息安全畅通。信息安全是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密要求、安全规定和工程实施规范,强化管理,不断规范和完善维护手段,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畅通。一是保障信息安全。严格执行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了网络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限定上网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严禁处理干部业务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确保信息安全。同时,切实抓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增强组工干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防止丢失泄密现象的发生。二是积极融入新媒体。依托“1237127”、微信群、QQ群等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向全县领导干部发送宣传信息,通过发挥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作用,第一时间发布重大事项或事件信息通报,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及时纠正和制止错误信息传播,让手机短信平台真正成为联系党群干群的“直通车”。三是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坚持“全天候”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舆情;组建评论员队伍,把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三支一扶”基层人员纳入队伍管理,通过这支队伍引导网络舆情,畅通官方网络渠道,建立网络舆情引导阵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逐步形成网络社会里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规范公众依法表达诉求。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

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载体,是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于推动组织工作追赶超越起到积极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量不大。组织工作信息化涉及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应用两大块,既包括组织系统内部信息化,也包括服务基层信息化,量大面广,内容广泛,从办公硬件到软件配置,从数据管理到服务基层,都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撑。当前,一些设备硬件建设滞后,一些前沿性信息化设施尚未起步,组织工作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比如,有些村级远程教育室内硬件设备老化,干部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还不完善,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尚未完全开发等等,这些资源的相对缺乏不利于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二是数据拓展性不强。当前,各县市区所使用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方面,所使用开发的软件种类较多,比如与党员干部工作相关的软件就有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干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之间开发软件不同,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同,数据集成度较低,资源共享与整合不够;有的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没有发挥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的辅助作用。三是“智慧党建”应用不广。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传统党建与新媒体的对接还很有限,目前还大量应用于党建网站、QQ群、微信群、公众微信(订阅号或服务号)等平台阶段,仍然以各级党组织为主的授众操作为主;以党员干部群众为主的受众自助性参与的“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和应用还不广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四是人员专业性不强。网络本身具有开放程度高,随意性大的特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组织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会用电脑上网。在组织系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为数不多,在镇、村(居)中普遍存在兼职较多、年龄偏大、技术缺乏等现象,许多党员干部的电脑知识也是停留在使用办公软件的层面,缺少既知晓网络信息技术,又熟悉组织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对策建议和打算

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把组织工作放在信息化的社会新格局中,积极对接信息化潮流和社会关注,研究部署工作,加大宣传推介,开展协同办公。从某种程度上说,开展信息化建设,是组织部门是否具有现代管理意识和现代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以上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化工作:

建议一:客观看待信息化在组织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指出,信息化可以“如虎添翼”。顺应时代信息化发展趋势,抢占网络信息先机,把信息化作为组织工作的前沿阵地,发挥信息化在党员干部教育、监管和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信息化技术改进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由依靠“纸和笔”转为借助“鼠标和键盘”,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夺得工作信息化“新高地”。建立干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坚持“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原则,实施干部档案数字化档案制作,拓展收录多媒体信息档案,实现“一人两档”;深入开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功能,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管理、党员日常教育等方面提升应用。开发各类拓展应用数据管理平台,如科级干部数据库、干部监督数据库、干部培训教育数据库、公务员数据库、后备干部数据库、人才数据库、党员数据库、选调生数据库等,突出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决策辅助功能,设计各类表格自动生成工具,通过发挥组织系统各类信息库、系统专网、内部局域网、党建外网、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网等库网优势,把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监督、干部培训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组织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构建组织工作信息化良好格局。

建议二:切实发挥信息化推动组织工作的综合效应。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周期性长的工作,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技术性等特点。要坚持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与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适度超前、整合资源、保证安全”的原则,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网站、软件的维护,扩充网站内容,扩大内容覆盖面,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科学务实地推进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起点、宽领域、深程度的信息化工作布局。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把组织工作信息化作为基层党组织年度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联合相关技术部门单位,对网站、硬件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相对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同时,希望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在推进整个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创新、出亮点、见精品。

建议三:全方位搭建组织工作信息化的高效服务平台。着力加强各类信息库建设,重点建好领导干部信息库、后备干部信息库、党员信息库、人才信息库等人员信息库和组工文件信息库、组工信息数据库、文书档案信息库等,及时对各类数据库进行更新完善,定期对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统计分析综合报告,为领导决策和工作开展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参考数据。拓展提升党建网建设宣传力度,把“三原党建在线”网站建设成为自上而下、由点到面、与相关网站有机结合的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党建工作图书馆”,分类建立党建理论研究、党报党刊电子版、经典著作、文献资料、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的方法,引导干部群众关注理论热点,加大“网上党务公开”力度,把党建网打造成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建议四:着力打造党性过硬、适应信息化的组工干部队伍。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求工作人员既要熟悉组织人事业务知识,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又要精通计算机操作技术、熟悉网络和数据库维护知识、掌握信息利用与安全保密知识等。基于此,要聚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技术人才队伍,专门负责组织工作信息化技术维护,做好保密与安全工作,打造特色化的组织工作;定期组织信息化建设知识培训,邀请信息化领域权威专家或技术骨干现身说教,开展业务培训,让组工干部了解掌握最新、最实用的网络技术,提高“知网、用网”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将通过选派相关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邀请专家授课、经验技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组工干部党建信息化知识技术的培训,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动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和组织保证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