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两优一先事迹材料(总结篇)

时间:材料素材 上大学网

两优一先事迹材料范文(一)

何积丰同志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科协副*,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常委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担任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及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信息领域领军专家。

何积丰同志党龄33年、育人51载。他胸怀党和国家事业,受命组建华东师大软件学院(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带领团队开拓了可信软件研究新领域,创造性提出软件领域“程序统一理论”,并培养数千名高层次人才,使华东师大软件学院成为相关领域内的“领军团队”。同时,他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教学,用科学研究服务并反哺教学。为本科生开设了第一门由院士主讲的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机文化,并梳理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为研究生开设了《程序统一理论》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何积丰与盲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盲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感人至深,震撼和感动了青年一代的心灵,并荣获2005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

两优一先事迹材料范文(二)

张彦是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09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012年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01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上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第七届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六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3年上海地区“最美青工”,2010-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

两优一先事迹材料范文(三)

主要从事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从1999年起开始从事河口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曾先后承担、参与或协助完成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绿化管理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基金(GEF)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项目近10项;主持或参与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的保汇与增汇技术研究与示范(增加湿地碳吸收与存储功能的关键技术)、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崇明东滩退化湿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白头鹤越冬种群生态学研究等10多个部、市项目。参与编写论著2部,发表论文6篇。[2]

打击偷猎让偷猎者成为护鸟人

1999年4月,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筹建,当年6月,刚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汤臣栋,成为了单位招募的第一个员工。

上岗第一件事,不是与鸟对话,而是要“与人斗”,由于长期无人监管,东滩的鸟类捕杀问题非常严重。?鹬,这一春秋两季都会来东滩休养生息的鸟儿,每年过境数量将近20万只,种类近40种,却屡屡遭到捕杀贩卖。

这让学生物的汤臣栋感到很痛心。“鸟是没有国界的公民,每年它们要经过一万两千多公里的迁徙,东滩就是它们途中的加油站,而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这个加油站,让鸟类可以安全着陆、觅食、再次起飞,到所需要的繁殖地去繁衍后代。这个物种就是这样在自然中生存下来的。”

打击偷猎成为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茫茫滩涂,240多平方公里,巢沟密布,植被丰茂,最高的地方达到3米,人在里边基本看不见。他和同伴们只能靠两只脚,去找寻捕猎者的行踪。有时候滩涂上一呆就是一天,除了查处偷猎,还要做鸟类监测。单位刚搬到崇明时,借了村子里一间房子,从村里到滩涂有20公里,全是泥路,车子开过去一路扬尘,后车看不到前车,一路颠簸,下了雨都是坑坑洼洼。因为距离远,他们有时晚上就睡在执法车上。

就是这样,年轻的汤臣栋和同事们一起,打动了崇明老百姓的心。“那时年轻,刚出校门,没有任何经验,除了伏击,我们还与农民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为何要做此事,苦口婆心地引导。”通过3年的时间,做了大量工作,终于把针对?鹬的捕猎行为给控制住了。在他们的感化下,一个“超级捕手”甚至成为了护鸟人,变成了全国劳动模范。

治理滩涂一年后吸引水鸟13000多只次

2005年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2009年后,长江隧桥开通,机遇来临,汤臣栋也已经成长为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领路人”。从那时起,汤臣栋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漫长的治理生物入侵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加快滩涂淤涨成陆,保护沿江一线海塘的安全,本市在东滩等地陆续引进种植了互花米草。这种草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但繁殖力也超强,快速扩散,挤占了芦苇、海三棱?草等土著物种的生长空间,影响鱼类繁殖,直接导致鸟类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威胁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在东滩的栖息。

破解生态难题需要勇气和智慧。汤臣栋带领他的团队,总结出互花米草“围、割、淹、晒、种、调”的生态控制“六字方针”。即筑围堰隔离后,先放水“淹死”互花米草,再抽水晒干,并种植芦苇等本地植物,随后从长江引入淡水,使喜欢咸水的互花米草无法生长。

筹集了资金,他们尝试做了第一次生态修复,试点了1500亩的修复区域。第二年,原来只能看到白鹭的东滩在修复后的1500亩生态区内,居然吸引了近40种鸟类前来,有鹭类、雁鸭类,甚至非常珍贵的琵鹭那一年也来了10多只,“这种鸟全世界也就2500多只。”还出现了被称作“凌波仙子”的美丽水雉。经监测调查,这年冬天,1500亩修复区内记录到水鸟13000多只次,分属6目9科38种。

2010年后,互花米草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紧接着做二期三期,效果越做越好。3年中记录到出没的水鸟有71种5万余只次。这让汤臣栋由衷地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东滩重新实现了对水鸟招引的功能,也让他意识到,这将成为崇明东滩将来发展的切入口。

首创模式“外行人”带领工程顺利推进

2012年底,在汤臣栋的全程参与和积极推动下,从谋划到获得批复“历经八年,搁置三年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得以实施。该项目投资金额10.3亿元、治理范围约24平方公里,在国内尚无现成的经验可循。而且,项目主体工程围堤和涵闸建设属于水利工程,超出了汤臣栋的专业范畴。

需要治理的区域有3.8万亩,围堤要做26.9公里,挑战更大。围堤是在海边,涨落潮时期风浪、潮水都可能影响工程设施,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去年春节,一波寒潮过来,浪掀起三四米高的浪头,一道堤坝已做到了标高,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在工地上的汤臣栋心疼得不得了,“半年的辛苦付诸东海了。”没办法,硬着头皮再上。

为了更好地掌握施工进度,他一心扑在了项目上,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白天查看施工现场,晚上拿着设计图纸反复研究,思考解决砂源等重大难题。多少个夜晚,他都是在加班加点中度过的。7月,他累倒在工地上,不得不住院,可几天之后他又急着出院回到工作岗位。正是这样,“外行人”汤臣栋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围堤的修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修复工程。

“自然保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汤臣栋做事不拘泥,他积极地寻求外部力量来共同保护自然。前些时候,保护区启动了“归去来栖”鸟类保护项目启动仪式。这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管理,这是自然保护探索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胆尝试。“我给他们一片区域,让他们来管理。”汤臣栋说:“我的希望就是,无论你在与不在,鸟儿都在那个地方飞。”

坚守寂寞只为上海守护一方净土

一眨眼,从刚到崇明到如今看着东滩变成一片“净土”,已经16年过去了。他放弃过在市区做公务员的机会,放弃了很多能与家人欢度周末的时光,是什么让汤臣栋愿意坚守寂寞,在这片远离上海繁华的地方守护一方滩涂?

汤臣栋说,自己的团队来自五湖四海,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就是他的年龄,38岁。27个人,有博士、硕士,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和理想来到东滩。“没有信念,是耐不住寂寞的。有了信念,寂寞就变得有趣了。”

16年前刚来崇明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马路,手机信号很差,马路到下午5点就没人了。“夏天的晚上我就听着蛙声鸣叫,和自然对话,人家说你是不是傻,但我觉得是种享受,因为我可以听到自然之音。”他回味无穷。

这些年的工作一直很辛苦。每年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冬季的严寒时光,要到滩涂上去值守,领导带头。从老堤到值守的地方有将近3公里的路,都要靠步行,深一脚浅一脚的,又冷又脏,他毫不在乎。

早上鸟类活动比较频繁,要搞鸟类调查,都是要起早摸黑,晚上早早休息,一大清早四五点钟就得出门,一守就是几个小时,观察它的行为。汤臣栋也并不觉得枯燥。

他家住在市区,过来将近90公里,时间要1个半小时,过去乘船,时间还要长。一周回去一次,孩子刚上小学的汤臣栋,基本不着家。

这样的付出,是缘于对这片湿地的热爱。“在我们国家,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城市,能够帮她守护这么大面积的一片自然草滩湿地,我觉得很骄傲。”汤臣栋说,他是学这个的,保护自然,就是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能为上海保留下来这片自然的资产,在他看来就是实事。

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材料总结【推荐】

关于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3000字

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精华篇

党支部两优一先事迹材料总结报告

两优一先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汇总篇

银行两优一先事迹材料10篇精选

教师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两优一先事迹材料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