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总结心得 > 正文

关于两会党课学习材料

时间:总结心得 上大学网

2017两会党课学习材料一

日前,CBA球员刘哲男扶倒地环卫被指撞人,终因监控记录洗清嫌疑一事赢得众人点赞。难能可贵的是,刘哲男并没有因此遭遇而感到后悔,相反他对社会抱以理解与宽容。“报案的人可能也是好心,只是没看到事情经过而已……下次遇到这种事我还会去帮忙”。他为善的执着让我们敬佩,然而塑造全社会热情帮扶的氛围不能仅仅靠个人的觉悟,社会需要更多的帮扶者,这需要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扶人被讹”报道屡见于报端,社会信任一次次被撕裂,善意屡屡被反咬一口,虽然最终助人者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也让不少热心者寒心,更让众多助人者止步。一时间,热心帮扶者变少了,帮助别人的步伐变得迟疑了,社会也变得冷漠了。

助人是善,诬人是恶,善恶分明,不容置疑;对于有人跌倒该不该扶起的问题,是非分明,无需讨论。“扶人被讹”能引起全社会的愤慨刷新眼球,所以往往能获得媒体关注,存在个别事件被放大的嫌疑。然而理性客观地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这绝非社会主流,讹人者只是被放大的少数,现实中更多的是扶人者受到感谢和表扬。我们不能因为有少数扶人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对“扶人被讹”产生定见,更不能因为可能被讹诈而放弃助人。当然,为善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无可厚非,不妨在助人前通过录像取证,或寻求路人的作证,既能及时帮助跌倒者,也能提前规避风险。

对帮扶者的鼓励不仅需要社会给予精神物质的支持,更需要消除成见。近年来,社会舆论对讹人者极力声讨,有不少声音要求严惩讹人者,净化社会风气。为鼓励和保护善行,“委屈奖”“扶人险”等创新接连不断,甚至有地方干脆承诺扶人被讹,费用由专项基金承担。全社会正在形成合力捍卫为善者的权利,然而要引导人们真正走出“扶人困局”,还需要消除人们对“扶人被讹”的定见。

媒体应当承担起责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权衡,多一些社会责任,揭露社会的丑恶固然是媒体的职责,但引导社会向上向善更是媒体的责任。“扶人被讹”每一次总能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然而媒体报道应保持理性,不能为了赚取点击率而进行炒作。“扶人被表扬”看似对于媒体而言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是这不代表对这种善举就无需报道,选择恰当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方式同样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扶正社会的观念。

帮扶者的利益需要国家法律的保障,只有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让为善者不吃亏,让讹人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免除为善者的后顾之忧,让讹人者没有胡搅蛮缠的空间。立法可谓首当其冲,当前对于讹人者多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对应的法律可供参照惩罚,这无疑让讹人者毫无成本。只有对助人者的权责进行界定,同时明确并给予讹人者严肃的惩罚,才能保护助人者的权利,遏制受助者产生讹诈的念头。其次必须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提高碰瓷讹人的违法成本,杜绝碰瓷讹人者的侥幸心理。

面对讹人者,总有一些人始终坚持为善,不忘初心,不问结果,但是仅仅靠个人的坚持不够,因为社会需要更多的帮扶者,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坚持,更需要社会与国家的合力。

2017两会党课学习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28日以来,短短半月时间里,已有近20个市、县、区相继出台楼市限购或限购升级措施。这其中,既有北京、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又有河北涿州、浙江嘉善这样的受外溢效应影响的环一线三四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青岛等热点二线城市。

新一轮调控“加码升级”,力度非比寻常。比如北京“认房又认贷”,就算在外地贷款买过房也算非首套,再加上大幅度提高首付门槛、停发25年以上房贷,被舆论解读为“调控力度最大”。除了北京,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大招,打出组合拳,动作快而迅猛。

本轮楼市调控的主要背景是,此前一些城市房价呈攀高之势,引发舆论普遍焦虑。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各地通过调控来落实中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众所周知,这一两年来,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房价一度迅猛上涨,极不正常,严重透支了公众对房价稳定的信心,也伤害了实体经济发展,更潜伏着房地产泡沫的巨大风险。

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期间,据银监会*郭树清介绍,银行贷款大概1/4投向了房地产,新增贷款中45%是房地产贷款,“近一两年居民贷款购房的比重在明显升高,因此银行业非常关注房地产泡沫风险”。楼市发烧,占有过量资金,势必抬高实体经济健康生长的成本,这与中央要求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背道而驰。

给发烧的楼市降温,就需要把脉问诊,开出有效药方。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这意味着调控楼市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绝不只是提高贷款门槛那么简单。除了限购、限贷、限价,还应该在土地、立法等手段运用方面,拓展更有作为的空间。故此,当前的调控力度和深度只会加大,不可能戛然而止;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而不会止于这些城市。

当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既为了防止房价大起,也应该防范大落。出台调控政策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建立在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的基础之上。像一些三四线城市,应该在去过量库存上发力。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已表示,对部分有去库存需求的三四线城市,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该降温的降温,该刺激的刺激,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稳定房地产市场。

当前,楼市调控的威力正不断显现,尽管离公众预期尚有距离,但只要调控不放松,不浅尝辄止,并且配套给力的跟进措施,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就会得到遏制。同时,还应该防止调控政策被架空,相关部门阳奉阴违,一些中介浑水摸鱼。

值得一提的是,“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已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政府工作报告还重申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惟有从共识变为行动,多措并举、动真碰硬,才能进一步强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公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增添对楼市、对未来的信心。

2017两会党课学习材料三

3月20日晚,西安市政府再次召开发布会,公布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抽检结果和相关问题调查进展:送检的电缆样本均不合格,将尽快全部更换。发布会上,西安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吕健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道歉,并愿为此承担责任。承诺争取用最短时间,对问题电缆全部更换。

员工发帖,踢爆猫腻;官方查究,真相落地。尽管专家表示问题电缆“并不影响正常运行”,但,“五个抽检样品都不合格”的诡谲现实,还是让公众惶惑、愤懑、纠结。

说惶惑,是因为抽检不合格率达百分百的现状,竟然发生在人命关天的公共安全领域,且还是日流量34万人次的“最美地铁”里。说愤懑,是因为奥凯电缆公司负责人曾表示,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项目是该公司第一单生意。第一单生意就敢如此李代桃僵,谁给的“熊心豹子胆”?说纠结,是因为官方的安全定论固然安抚人心,但按照墨菲定律,小隐患真的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如果地铁建设的监管部门总是靠“网友曝”来涨知识,还会不会有其他领域上演类似的偷梁换柱大戏?

更让人担心的是:要不是身为局内人的网友出来吼一嗓子,要不是《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的网文搅动舆论,这雷厉风行的答案,还会来得这么迅速及时?

细究下去,诸多不合理之处,可能比问题线缆更耐人寻味:比如公开报道称,经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10月12日至11月17日期间,质监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匿名举报,先后四次赴地铁三号线工地进行执法检查,共抽检6个批次的电缆,其中三次检查结果为产品质量不合格,一次为伪造检验报告。又是不合格、又是伪造报告,这么一家劣迹斑斑的企业,既不是资深大佬、又不是性价比之王,凭什么被三号线“独宠”?施工期间已然问题昭昭,监理与监督方竟然毫无“脾气”?正如网友追问的:已经有了匿名举报、已经有了作奸证据,还愣是让这样的线缆铺满相关线路,这背后的“偏执”究竟是什么道理?

一切不合理之处,必有最浅显的逻辑。

在重大工程上如此上下其手,在人命安全上如此套路繁复,且不说风险隐患,掏钱的地方财政情何以堪?当然,地方部门已经有了诚恳的态度,歉意有了、行动有了,最关键的,恐怕还有后续的三步要走:一是赶紧趁着这阵风拉网式排查,将安全的底牌晾晒在公监督之下;二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将涉事企业拉入黑名单,对于造成的损失要祭出对等的罚单。更重要的,是顺藤摸瓜,将事件链条上的一切传闻与真相条分缕析,厘清责任清单,梳理嫌疑程序,把教训化为制度健全之火,将歉意促为刚性构建之力。

一条开往春天的地铁,最重要的是安全。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亦给规划中的更多“地铁城市”在建设管理上重重提了个醒,同时,管理部门也应切实负起责任来,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2017两会党课学习材料四

焦点舆情一:*总理单刀直入答记者问彰显大国总理范儿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

记者会伊始,*总理对到场的中外记者表示感谢,并表示“时间有限,我们单刀直入,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问题时,*总理表示,“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对中国来讲,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在为世界稳定做贡献”。彭博社记者就中国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问题进行提问,*总理答道,“关起门来以邻为壑,解决不了问题。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这其中也因为中国一直在坚持不断地扩大开放。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来也办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

涉及百姓生活的民生问题也成为记者提问的重点。在治霾问题上,*总理给出了“蓝天不会也不应成为奢侈品”的强音;在谈到百姓担心的就业压力大等问题上,*总理强调“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在回应群众普遍关心的“房屋70年到期后怎么办”问题上,*总理讲道:“中国有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网民实际上也是群众,对70年住宅土地所有权到期续期问题普遍比较关心,国务院也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回应,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总理在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问题后,有记者加问“今天是‘3?15’,总理您能给消费者说几句话吗”,成为记者会尾声中的“彩蛋”。总理用网络语言答道,“我们要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总理回答句句恳切,在涉及民生热点问题上直言不讳,每一次的回答都伴有热烈掌声。总理的回答彰显出时代强音,提振了民众信心,赢得舆论点赞。

焦点舆情二:全国两会闭幕共提出议案514件

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这是本届人大、政协的最后一次大会。把老百姓的忧乐常挂心头,让中南海的声音直达乡野,这是代表委员们共同的使命与责任。数据显示,到3月11日12时大会规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共有议案514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492件,有关监督方面的16件,有关决定事项方面6件。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8件,代表联名提出的506件。依法提出议案,是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民意,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途径。

手机漫游费何时能取消?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怎么办?房贷会持续收紧吗?个税改革方案何时出台?治霾有何举措?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部门都给出了最新的权威回应。3月15日上午,多家媒体对两会进行了全面梳理,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推出《与你有关的这20件大事,现在都有说法了》《2017两会闭幕,你的生活将迎来这些改变》等,引发网民关注。

2017两会党课学习材料五

焦点舆情一:*“两会轨迹”再获舆论聚焦

自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以来,*的“两会行程”便成为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的重中之重。其中,以人民网、新华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全面发力,打造出一干丰富多样的专题产品,在对外展示*擘画蓝图、共商国是、问计于民、关心民生形象的同时,吸引网民关注权威报道、权威解读,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人民网推出专题“人民代表*”,在详细总结梳理今年“两会”期间*重要活动与讲话的同时,还开辟了“两会内外*”系列专稿,“为啥‘下团组’频提政治生态”、“三大关键词发出强军最强音”等深度文章用最直观、最全面的解读将*下团组的深意、讲话的关键点、相关历史等呈献给读者,博得广泛好评。

新华网也推出专题“*的两会足迹”,采用时间轴的方式将“两会”开幕以来*的相关活动展示给读者。“新华视点”微信公号13日和14日也发布文章《*来到我们中间》和《*的10个妙喻》,按时间顺序将“两会”期间*的行程和发言作出凝练的梳理,同样赢得大量“点赞”。

焦点舆情二:质检总局回应如何打好“质量提升”攻坚战

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现阶段的质量状况受到舆论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局支树平表示对中国的质量状况有喜有忧。“应该说,我们的质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也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国家质量总体水平在提升。顾客满意度保持在‘比较满意’的水平,总体质量水平在不断发展”。

为了实现打好“质量提升”这一攻坚战的目标,质检总局今年将如何“排兵布阵”?支树平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专门部署,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作为质量工作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考虑和安排:首先,把中央关于质量发展的大政方针贯彻好;第二,要把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实好;第三,要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最后,抓品牌建设,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响、消费者欢迎,甚至国外消费者都欢迎的中国品牌,打出我们的“金字招牌”,把老百姓质量获得感搞得满满的,把我们国货形象树得高高的。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本次记者会上,“质量时代”一词再度受到媒体热议,如何描绘质量时代,支树平也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如果各级党委政府再不简单地以GDP来论英雄了,而是更多关注到质量提升,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如果各行各业都把质量放到突出位置,比如农业讲质量、工业制造讲制造质量、服务业讲质量,方方面面都把质量放到质量第一的位置上;如果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方面都重视质量,甚至我们国家机关办文办会,给老百姓办事都讲究质量。各行各业都让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一个社会风尚,那质量时代就到来了。现在大家都关注国货的情况,国货因质量而强盛,国家因质量而强盛,那就是质量时代的到来。

两会精神党课学习材料精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