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湖北省襄阳市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二)

时间:政府工作报告 上大学网

二、工作安排

展望新的一年,既要充分估计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更要牢牢把握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带来了产业转型的新机遇。国家一系列推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定向发力,有利于推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市具有潜在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促进我市服务业新业态加快成长,有利于我市以整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带来了重塑“七省通衢”交通枢纽地位的新机遇。襄阳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辐射区,尤其是3条干线铁路、6条高速公路以及襄阳机场改扩建、现代航运体系等重大基础设施的陆续开工,将显着提升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开对接国家战略的大通道。国家以中西部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布局为我市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带来了新机遇。襄阳是中西结合部的重要节点城市,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国家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带来了集聚要素的新机遇。近几年我市相继开展了103项国家试点示范,体制机制创新的效应逐步释放,扩大了襄阳的城市影响力,形成了吸引投资、集聚项目的强大磁场。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市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快速集聚,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今天的襄阳,多重机遇叠加,多种能量汇聚,迎来了转型跨越的历史“窗口”。牢牢抓住、切实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和机遇,未来的襄阳就一定能够实现发展能级的新跃升、综合实力的新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三维纲要”,坚持“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基本要求,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与管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确保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和汉江流域的比重持续上升,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努力开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出口总额增长1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计划生育、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紧扣提质增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服务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及高铁站配套工程、蒙华铁路、枣潜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襄阳机场改扩建、襄阳新港、雅口和新集航电枢纽、湖北能源路口电站、大唐热电联产、华润安能燃气机组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能源项目,突出抓好英菲尼迪产业园、东风井关产业园、三环集团产业园、骆驼集团产业基地、东津新区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保3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竣工、18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产。对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国家重大改革部署,积极策划争取一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和改革创新试点。

突出产业链培育强化招商引资。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六个一”招商机制,推动招商力量向产业链集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中,加快推进招商引资由单纯引企业向引产业及引资引智相结合转变、由单纯靠政策招商向营造产业配套环境招商转变、由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转变、由全方位招商向定向定点精准招商转变。力争全年引进10个投资过50亿元、80个过10亿元、120个过5亿元的大项目,实际投资额突破1600亿元。

强化扶持措施推进大众创业。积极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发动机”。全面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大众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创业基地,着力提升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海归创业园的载体功能,努力为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提供自主创业的空间。重点支持大学生创业,引进高层次创业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化创业辅导,依托汉江产业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引导金融和创投机构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力争全年新发展小微企业7000家,新增大学生创业者1000名、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打造襄阳经济升级版

以新技术新产业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牢牢把握工业4.0时代来临的新趋势,加大产业基金跟进、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集中支持企业实施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重点抓好“百家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大力支持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云计算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促进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力争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培育计划。以推进英菲尼迪量产、乘用车新车型投放、专用车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整车零部件近地化配套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延伸链条、壮大规模;以推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大力促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培育废旧金属、汽车、塑料、电子电器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深加工产业。深入实施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百家龙头骨干企业成长工程、百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星火工程、百家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等“三百工程”,大力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加快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新增1家产销过100亿元、1家过50亿元、10家过10亿元、20家过亿元的骨干企业,新增50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业态培育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发展大科技服务业,重点培育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科技中介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检验检测园区,以国家级检验认证机构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研发设计机构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制造业与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以华为、IBM、软通动力、惠普、中国移动等的“襄阳云谷”建设,探索利用数据资源建设面向中西部地区金融、电网等重点领域的灾备基地。加快发展大外包产业,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汽车信息、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建设国内高端软件服务外包承接地和再发包中心,积极创建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发展大物流产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规划建设电商城,打造电子商务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推广应用和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抓好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坚持以“一城两文化”引领文化旅游发展,推动文化、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突出培育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运动健身等旅游业态,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的品牌影响力。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大力培育健康、养老、体育等健康消费新热点。

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进一步完善“五个一”机制,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制造业集中集聚发展;以中心城区商圈为平台,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襄阳中豪国际商贸城、新合作襄阳食品商贸物流城、竹叶山农产品交易中心、新发地百应仓储物流园投入运营;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业集聚区,重点推进隆中文化旅游区、岘山文化旅游区、古城文化旅游区、鹿门山文化旅游区建设,启动鱼梁洲汉水文化旅游区、米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以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依托高新区、经开区,按照“1(工业技术研究院)+N(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模式,加快推进华科工研院和校地企共建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育成中心(襄阳中心)、襄阳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海智计划”基地、襄阳科技城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力争在引进院士专家和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上取得新的突破。以创客平台建设促进万众创新。出台政策措施,构建创客服务体系,打造创客空间,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襄阳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造;鼓励企业建立“众包”模式,吸引创客参与企业研发,带动万众创新。

(三)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公司,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积极创办区域性农民合作联社;积极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托、托管合作等经营模式,实现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与土地有效对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机制,建立“综合性、跨区域、信息化、大统筹”的农业综合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扎实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增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培育特色林产业;坚持“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创建全国绿色安全食品生产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着力在推进核心区基础设施和有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鄂北岗地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认真落实解决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新型沃土、现代种业、现代农机推广应用、高产农田建设等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汉江生态农业经济带,重点发展以生态种养、立体种养等模式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加快建设“襄(州)枣(阳)宜(城)”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樊城都市农业示范区,支持谷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点县建设。探索发展智慧农业。

(四)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以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更加注重推进城市新区产城融合,集中力量建设东津新区“一核一带”,实现起步区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全覆盖,确保6000户被征迁居民全部入住安置房,市民中心、优质高中、医疗中心一期工程、华为华中云计算数据中心、华科工研院等项目投入营运;统筹推进庞公新区、樊西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县(市)新区建设。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专业市场外迁和工业企业转迁。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重点抓好路桥建设,大力推进城市供电、供水、燃气、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工程,有序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网和市政管网系统功能。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文化元素融入工程、“活水入城”工程、生态绿地系统改造升级工程,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加快构建“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绿色生态格局,进一步彰显“一城两文化”特色。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体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精密、全覆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试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五城同创”成果。

坚持以规划引领和试点示范推进城镇化建设。创新城镇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出台实施市域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小城镇规划和管理职能。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城市边界,加快推进河谷组群、枣阳副中心、襄宜南一体化、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发展。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抓好宜城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襄城全域城乡一体化试点。以完善基本功能、覆盖基本服务、优化功能结构、强化产业支撑为重点,加快建设“四化同步”示范镇;扎实抓好整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程。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在规划建设上强化文化引领、体现城镇文化特色,加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着力培育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特色城镇和村庄。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镇化建设。全面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要素支持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措并举拓宽城镇化投融资渠道。扎实抓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深化高新区先行先试改革,在全市推广“三个一”的管理模式,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务云”平台,设立网上政务服务“超市”,推广应用以“四个大厅、两个平台”为主体的审批信息化系统,打造部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线上政府”,扎实抓好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打造襄阳政务服务品牌。积极稳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实施“区镇合一”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深化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以管资本为主创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以探索混合所有制和员工持股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方式,组建汉江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和专业基金公司合作设立若干子基金,变财政直接支持企业为基金跟投,撬动金融资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信贷资金精准灌注实体经济,力争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新增300亿元;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造;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快构建“合作社+金融”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力争全年有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0家企业在四板挂牌。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设立汉江天使投资基金、小微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探索私募股权众筹模式,吸引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区域性股权投资中心。积极培育新兴金融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和直接债务融资,扩大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着力突破保险融资和消费金融。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推动建设农产品、苗木、城市矿产、光伏电站等要素市场交易平台。认真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扎实推进投资统计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土地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抓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积极融入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快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华中地区林权交易中心。创新集约节约用地机制,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依法处置低效闲置用地。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争取成为中铁集装箱公司汉新欧线路节点城市,大力拓展国际铁铁联运;启动建设襄阳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无水港”,积极推进武汉新港襄阳陆地港一期工程建设,力争开辟铁海联运新通道,打造区域性离港货物集散中心;积极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加快申报一类航空口岸,启动建设中国国家通报咨询中心襄阳研究评议基地和湖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襄阳分中心。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着力在引进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出口骨干企业,积极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高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大力支持优势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

(六)着力促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扎实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江河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整体推进中心城区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开展县(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防护整治,完成6个污水处理厂、3个废水深度治理、12个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总量减排等重点废水污染源治理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改善空气质量整治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狠抓油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等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水泥生产线脱硝、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等改造项目,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监管。

持续开展“绿满襄阳”行动。以构建“一城两带三网四区”的全域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深入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乡村道路等绿色廊道建设,着力提升市域路网绿化层次;整镇推进乡村绿化;大力推进汉江流域、鄂北岗地、西南山地防护林建设,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5.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建设再生资源利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磷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全面建成收运系统和监管系统。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制度,细化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坚决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危化品污染等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完成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三万”活动年度任务,扎实办好保障性住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社区建设,就业培训、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农村公路发展、“蓝天碧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区“三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等13个方面的民生实事,着力织密民生安全网。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认真落实跨制度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有序衔接和互转,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偿机制,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稳步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450元左右;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还建安置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生活。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临时救助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五保对象供养能力,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红十字会和残疾人事业。更加重视做好就业和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聚焦重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发展,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扎实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五有”配套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建设职教园区、职教联盟和实训基地,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中心;大力支持湖北文理学院创建综合性大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网络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加快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城乡基本健身设施全覆盖。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城乡网格化管理,完善城市“一站四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全面覆盖、规范运行。深入推进平安襄阳建设,着力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和信访法治化体系,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法律援助力度,深入实施“平安五小工程”,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加快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平台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抓手,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大力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加强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做好援藏、援疆和对口援助鹤峰工作。

湖北武汉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

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两会召开时间

湖北省黄石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湖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全文)

今年湖北两会代表名单有哪些人,湖北全国两会代表名单

湖北两会精神心得体会,湖北两会政府报告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湖北两会召开时间,两会湖北代表名单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