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持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促进商务中心区突出生产性服务功能、特色商业区(街)突出生活性服务功能,增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使科学发展载体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上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全省产业加快向中高端升级。
发展壮大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放宽准入,扩大开放,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服务外包等政策,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文化教育体育消费工程,滚动实施10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规划一批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和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和企业,推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提速度,健康养老、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扩规模、上水平,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支柱服务业添活力。促进郑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以商贸、物流、金融等为重点面向中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较好的省辖市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引导传统农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以及与当地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省界城市建成辐射周边的地区性服务中心,鼓励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特色服务业、涉农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
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坚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并重,实施1500个亿元以上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再引进一批整机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汽车、装备等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形成一批以终端高端产品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优化提升烟草工业产品结构,提高食品加工业产品档次质量和装备研发生产能力,提升冷链食品、休闲食品、饮料制造产业链,形成一批百万吨级产业基地;推动煤炭、电解铝、钢铁、建材等产业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促进高端化工产品上规模、提水平、增效益。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带动能源原材料产业转型脱困。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高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质量强省建设,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搞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实施一批智能化制造和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项目,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扩大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培育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体验店。大力发展航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鼓励企业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三)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三农”四大工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努力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持续开展高产创建,再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建设一批果品、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核桃、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提升一批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业集群发展水平,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规模化、标准化示范性原料基地。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建设8个示范园区。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省和农产品流通示范省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加快出山店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引黄调蓄、中小水源及水系连通工程,建成河口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保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000万亩左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决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审慎搞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中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电体制改革,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并重,按照“五规合一”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再解决100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1.3万公里以上,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以上。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的净化工作,选择一批村庄实施硬化美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实现干净、整洁、便捷,使更多村庄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再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突出抓好“三山一滩”地区扶贫,加快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基本实现第一批试点村群众搬迁入住,压茬推进第二批试点。抓好移民后期帮扶。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尽快让贫困地区富起来、贫困群众生活好起来。
(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跟进落实中央出台的重点改革举措,聚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
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减少前置审批,基本编制完成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公开流程,提高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全面直管体制。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规范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扩大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继续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试点,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功能分类。
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设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服务体系,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政企沟通、银企对接、权益保护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着力营造理解尊重、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力度。今年起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除涉密信息外全部公开预决算。把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和规模控制,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启动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试点。改革省属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
以提升资金支撑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投融资体制和金融改革。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推介100个左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制定促进资产证券化、私募债和私募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争取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加快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全面推进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县级联社全部达到农商行组建标准并完成组建。
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镇化相关改革。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举措,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配套改革。理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体制,搞好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试点。以市县两级为重点,加快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
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县域医疗联合试点,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办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困难群体医疗救助。
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其他改革。
(五)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招商实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拓展开放空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原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拓展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业务,巩固郑欧班列领先地位,构建与欧亚地区便捷的运输通道。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深化农业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努力形成与亚欧全面合作新格局。
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集群招商。整合精简一般性招商活动,办好第九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招商活动,筹划搭建世界级招商平台。
完善开放平台。申建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推动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成规模、提水平,加强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边防等建设,加快进口肉类、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申建进口澳大利亚屠宰用牛指定口岸,全面运行河南电子口岸,促进各类口岸和特殊监管区之间互联互通、功能集成、协同配套,努力把郑州建成中西部重要的内陆口岸城市。
优化开放环境。积极申报河南自贸区,复制现有自贸区创新办法,完善客商投资项目审批代理制,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成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积极有序“走出去”。推动传统产业向境外转移过剩产能。鼓励农业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支持地勘单位及企业到境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培育出口基地和出口型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和战略资源渠道。
(六)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带动技术水平提升,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创新平台,鼓励各地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园区,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购买专利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建100家省级研发中心和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中原城市群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省科技馆新馆前期工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协同创新,力争突破50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成熟技术产业化。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资金分配、评价成果机制,探索通过金融支持、创投引导、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机制。健全科技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流动配置、创新激励机制。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推广的试点政策,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年行动计划,满腔热忱地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文化,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七)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让中原文化更具影响力吸引力。
提升文明素质。广泛开展*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培育和践行*。深化“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活动,积极培育文化大师和中原文化代表人物。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健全全媒体舆论宣传联动机制,讲述河南故事,传播河南声音,树立河南形象,凝聚起强大正能量。
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省直文艺院团新建剧场等项目建设和二里头夏都文化遗址博物馆、中原考古博物院、省书画院新址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档案、史志、文史事业。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壮大文化产业。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培育一批知名旅游线路、景区、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推动更多优秀中原文化品牌走向世界。
完善文化体制。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上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象融媒体集团。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控股集团,完成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文艺院团内部机制创新。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省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城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焚烧整治,严控污染物排放,让群众看到治霾新成效。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深化海河等重点流域河流污染治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快产业集聚区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土壤、辐射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排除环境污染隐患,坚决把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
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全面加强节能工作,重点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变革能源利用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低碳城市、低碳社区试点,实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改、新上项目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强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水、节材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推进生态系统建设修复。抓好林业生态工程,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工作,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走廊纳入国家生态补偿支持范围,持续做好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争取国家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实施排污权、碳排放、水权、林权交易制度,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探索把环境质量反降级作为刚性约束条件,确保绿色发展者受益,一定要让损害环境者付出代价。
(九)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继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群众急需实用的事情。
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降低企业失业保险费率,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妥善解决化解产能过剩中下岗分流职工再就业问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使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方案,实行乡镇工作补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法治理欠薪“痼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社保安全网,兜好民生底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省级统筹。创新社会保险服务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实行城乡统一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实现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发展慈善、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等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努力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顺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新增18万个幼儿学位,进一步缓解城乡“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本定额,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力争每个县(市、区)新建1?2所初中、小学,逐步解决城镇义务教育超大班额问题。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突出特色培育,深入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推动100所职教品牌示范院校建设,落实普惠性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从秋季起对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全免学费。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骨干特色高校建设,今后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支持省内高校与海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努力使所有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全科医生临床培育基地和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发挥大医院技术优势,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再提高6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工作。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妥善处置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城乡全覆盖,开展贫困地区免费营养支持项目试点,对试点地区6?24个月龄婴幼儿给予营养补助。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大平安”理念,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健全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加快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全面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社会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健全信访终结机制,抓好阳光信访、逐级走访、诉访分离、积案化解等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做好第五届居委会换届工作。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网络虚拟社会服务和管理,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以食品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加强餐桌污染治理。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一村一警”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做好反恐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应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关系和谐。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建设新型智库,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参事、统计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支撑能力。继续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十)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以建设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骨干队伍培训,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依法行政考核,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和网上办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确保政令畅通、政策落地。
持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主体责任,强化“一岗双责”,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完善财政资金支出、工程项目招投标、国企改革及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交易领域各项制度,切实扎牢制度笼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廉政教育,遵守廉政准则,保持清廉本色,做人民的好公仆。
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回应社会关切,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政府,让政府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意愿!
各位代表!
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紧密*同志为*的*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神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