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年全国两会扶贫攻坚计划

时间:工作报告 上大学网

贫困村建起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幕在全国拉开,那时蓉中村十分贫穷,和许多人一样,村民李振生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周围的年轻人对到港澳等地打工抱以巨大的热情,而李振生则选择留在家乡,在这片不毛之地创办了一家生产设备工业用油的小企业。

如今,这个最初只有三个人的小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一百多人的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在李振生的带动下,目前整个蓉中村上规模的企业达到几十家,个体小微企业已发展到一百多家。被乡村经济滋养的蓉中村彻底改头换面。

“大家看我们做企业,一点土地资源也没占,还创造了一个品牌,他们亲眼见到了这个东西的好处。”李振生告诉记者。

通过自己的脱贫之路,李振生总结出,创业致富一定要有带头人。“有人作出示范,才能激发村民摆脱贫困的热情。”他说。有了一定能力以后,李振生又开始为家乡和其他贫困地区培养带头人。

2月,李振生向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在全国贫困村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的建议,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

10月,国务院扶贫办在蓉中村正式设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基地采用“1+11”的培养模式和创业导师全程跟踪辅导的培养方法,通过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和11个月的电大远程教育辅导及创业导师跟踪指导,培养致富带头人。

截至目前,基地先后为闽、甘、宁三省37个贫困县培训588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今年的人代会上,李振生提交的10件建议中,4件建议与创业致富带头人有关,如关于着力解决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回村创业贷款难的建议,关于建议国务院扶贫办、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出台支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村创业优惠政策的建议等。

省委书记曾为他打伞

李振生自掏腰包、不计较时间与精力地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刚开始做起来自己都没想到有“那么难”。“起初自己只有脱贫的经验,根本不会扶贫。”他说。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有人能做一次或者一段时间,没人能做四五年。我刚开始是因为看到王三运书记这么重视,我真的被感动了。”李振生说。

有一件事情他一直记忆犹新。2012年5月,李振生和北顺村、钟家岔村两个村书记签署帮扶协议。

“那天下大雨,王三运书记亲自到了现场,”李振生说,“我一手打着伞,一手签协议,这时站在身后的王三运书记走过来说,‘李书记,我给你打伞’,我说书记你不能这样啊,他说‘不行,你这么远来帮扶我们,我不能让你淋雨’,这句话,让我觉得我非把这件事情干好不可,不做出成绩来决不罢休!”

现在很多贫困村民已把李振生当成自己的主心骨。今年人代会期间,李振生收到许多村民的短信。有的是曾接受过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返乡带动村民创业时遇到政策和资金问题,向他咨询方法;也有人专门发来信息感谢李振生。看到这些,李振生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扶贫西部“空壳村”

拥有丰富脱贫经验的李振生,近年来又带头参与了“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为主题的帮扶活动,帮助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和武山县北顺村脱贫致富。

李振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甘肃两村的特殊缘分。当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王三运对蓉中村的发展十分关心与支持。2012年2月中旬,李振生受全村人民的嘱托,到甘肃看望省委书记王三运,时逢甘肃省正在部署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李振生被空前热潮所感染。

回村后,李振生马上组成赴甘肃参加“双联”行动的15人扶贫志愿者团队,到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和武山县北顺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

这15人中有退休干部、民营企业家和村“两委”成员,自掏腰包,进村入户,开始了长达3年时间的扶贫攻坚。

针对这两个村存在的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发展经济的主体被掏空、依靠输血过日子、村两委软弱等问题,李振生提出了“换脑、育种、造血、夯基”的帮扶思路。

,甘肃省羊肉价格低,出现羊肉贱销难题,影响了农民的收入,针对这一难题,他们帮助钟家岔村在福建南安注册成立了“南安福甘养殖专业合作社”,由钟家岔村18家农户和蓉中村赴甘肃帮扶志愿者共同投资,每月由会宁县运输活羊5000只销往南安市,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村第一年就实现脱贫目标,摘掉了贫困村和“空壳村”帽子,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30万元。第二年致富,农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两番。第三年,农民人均收入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超过10000元。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