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工作报告 > 正文

年四川省两会政府报告精神解读(全文)

时间:工作报告 上大学网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和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胜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很不平凡的五年。这期间,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国内“三期叠加”影响不断加深,我省接连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在*、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我省稳中求进追赶跨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两个万亿元台阶,在全国位次上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1182元增加到3683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3.8%、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3%,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公里、4600公里,成渝高铁建成通车。支线机场达12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进展顺利。“四江六港”建设加快,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亭子口水利枢纽等20处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万公顷。电力总装机容量达8673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占80%,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地位更加巩固。

这五年,我省坚定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多点多极支撑格局加快形成,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过千亿市(州)、过百亿县(市、区)分别新增13个、46个,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攀西获批首个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从14.4:50.5:35.1调整为12.2:47.5:40.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1缩小为2.6:1,城镇化率从40.2%提高到47.7%,19.4%的村达标幸福美丽新村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倍,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3.3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7%。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从34.8%提高到36%,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全面完成。

这五年,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投入达2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57.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1.3%、13.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减少贫困人口976万人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4%下降到5.8%。2498万农村居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和35.8万户无电问题得到解决,县乡公路危险路段全部安装上安全防护栏。改造旧城危房和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307万套,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向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三免一补”,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年均分别增长2.9%、2.6%。文化事业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卫生计生、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成效明显。

这五年,我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取消调整398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130万事业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农村、国企、财税、科技、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A股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居中西部第一。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开放合作全方位拓展。驻蓉领事机构达15个、居内地第三,国际友城增至78对,国际(地区)航线达85条。累计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2.5亿美元,对外投资突破7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933亿美元。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79家、达299家。西博会、科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和开放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这五年,我省防灾减灾取得重大成效,地震灾区重建走出新路。全面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振兴发展,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确立的应急救灾新机制,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城乡住房重建任务全部完成,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本完成,产业重建和生态环境修复高水平推进,由地方承担的总体规划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0%,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康定、得荣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

这五年,我省依法治省开启新征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法治省纲要深入实施,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着力依法行政,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取得进展。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强化煤矿安全监管,依法关闭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民族更加团结,宗教关系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我们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03.1亿元、增长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去年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们深入研判经济走势,开展两次大规模督查调研,打出“4+1”政策组合拳,破解企业、行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难题。降低工商业用电用气成本约61.5亿元,落实降税清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600亿元左右,有序推进房地产去库存。综合施策稳投资。争取到653个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铁路投资突破400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社会融资新增近6000亿元。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近16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万亿元、增长10.2%。大力拓市场促消费。组织9万户企业参与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扩大健康、养老、电商等新兴消费和服务供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二是大力促进转型升级。出台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互联网+”等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公顷,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万个。启动“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白酒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完成技改投资5318亿元,关停淘汰煤炭等落后产能企业436户;狠抓“7+7+5”产业培育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强化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引领示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举办首届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二届旅博会,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

成功争取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创新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安排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驱动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41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万家。专利申请首破10万件。有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大批科技人员、大学生、海外人才和草根能人迈入创业创新主战场,农民工和川商返乡创业成效初显。

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新登记企业17.7万户、增长23.5%。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筹建首家民营银行、省级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实施“创业板行动计划”,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出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启动“251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蓉欧快铁”双向开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省区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承办中俄“两河流域”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4.4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15.9亿美元。我省医疗队代表国家参与尼泊尔“4?25”地震救灾。

四是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推进精准扶贫,117万人摆脱贫困。加快危旧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49.5%。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01.9万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通城乡居民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衔接通道。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职业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率先建立全域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搭建异地就医结算省级平台。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非遗节、首届四川艺术节和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科普、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和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果,妇女儿童、老龄、参事文史等工作得到加强。

五是加强城乡环境保护。认真实施新环保法,惩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盆地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考核基准年(2013年)降低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左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出台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推动土壤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率先通过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出台生态补偿等20项改革措施,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保护治理重点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大力营林造林,开展市、县全域湿地保护试点。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六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依法治省纲要,公布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推进全省三级行政权力事项联网运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出台《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高度重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案2万余件,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积极稳妥应对地方金融风险。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狠抓省委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加强监察、审计工作,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开展社区建设“三项试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朝着“两个跨越”目标奋勇前行,主要经验和体会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兴省之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大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积聚跨越发展能量。必须更加主动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的发展大势。充分考虑国际国内联动效应,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一切可能的发展机遇,不断开拓四川发展新境界。必须充分释放改革开放创新的强大动能。进一步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争创开放发展新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以新引擎驱动新发展。必须切实筑牢发展跨越的法治基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汇聚攻坚决胜的强大合力,不断创造发展新成就。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里,全省干部群众努力奋进,各方面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省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与全国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的7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全国的84%、89.7%,还有380多万人没有脱贫,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投资结构仍不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全要素生产率有待提高,新的增长动力尚处于培育阶段,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亏损面扩大,工业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增幅下降。社会事业与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隐患在一些行业依然存在,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有所显现。在政府工作方面,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复杂性、规律性认识还有待深化,少数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存在“懒政”“怠政”等现象,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尚需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采取措施,争取加快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我着重从五个方面简要说明。

关于发展形势。规划纲要的编制,深刻把握了发展形势和我省的阶段特征。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战略机遇期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经济发展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到了由量变到质变转折、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平台积累阶段,稳步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质量效益成为主要任务。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一二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投资、消费领域还可以释放出相当规模的需求。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正在加快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投资和消费转变,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转变,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产业层次将显著提升,高端切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特别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这些特征表明,我省发展既具有较大的潜力,正在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又将经历转型阵痛,面临严峻挑战。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务必把机遇和潜力变为现实,更多更深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务必把困难和挑战化为动力,积极稳妥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闯过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

关于奋斗目标。着眼对标实现“两个跨越”的宏伟蓝图,“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由量到质的提升,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我们提出的具体目标建议是: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再上一个万亿台阶、达到4.2万亿元;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动力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强劲;绝对贫困消除,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环保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上述目标,是对未来五年我省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系统性定位,既充分尊重全省人民的发展愿望,也充分考虑了宏观环境和支撑条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关于主攻方向。“十三五”时期,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主攻方向。规划纲要体现了从三个方面攻坚突破的战略考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是宏观大势所趋、发展现实所逼。在“十三五”这个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务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力促进我省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弥补发展短板。这是突破最大难点、确保决战决胜的关键之举。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务必弥补民生事业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弥补区域城乡短板,促进多点多极支撑、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弥补生态环境短板,确保大气等环境质量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有效防控各种风险。今后五年,各方面风险因素累积甚至可能集中显露。务必建立多元化防范处置风险体系,加强研判预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确保我省发展行稳致远。

推动三大主攻方向实现突破,必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一方面,我们多年强调的需求侧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外需持续减弱,过度依赖扩大投资规模,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另一方面,供给侧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能总体过剩,有效供给又不足,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供给不足,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大功夫,抓住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牛鼻子”,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强化制度、管理、技术、产品创新,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同时,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还必须做好适度扩大总需求这篇文章。规划纲要在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体现了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的要求。

关于发展战略。省委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内涵要求,也符合四川发展实际,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在总体要求和重大举措中都有充分体现。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关键是统筹好竞相跨越与协同发展的关系,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核心是顺应“四化同步”深入发展的趋势,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和支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筑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的是抓住我省被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一关键机遇,更加自觉地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三大发展战略”是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实施、协同推进。“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务求“四化同步”新突破,推动成都领先发展,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培育天府新区等新兴增长极,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以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为重要抓手,编制和实施好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引导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区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全面小康、城镇化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更好发挥对全省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支持川南经济区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城市群,成为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引导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步伐,打造川渝陕甘结合部的区域经济中心;引导支持攀西经济区加快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发展现代农业和健康养老旅游业;引导支持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序发展特色农牧业,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

关于发展路径。坚定走好符合四川实际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是“十三五”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围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根据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西部人才高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围绕解决不平衡问题,特别强调处理好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就推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围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大力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围绕解决我省发展与外部发展联动问题,突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加快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共享发展,围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分别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在省委领导下,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部署一定能够顺利落实,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完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关于工作

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发展成果共享新格局,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从多方面分析,今年经济发展仍然比较困难,我们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最重要的是稳定企业运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做好为企业服务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创新发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提高企业投资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着力抓好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着力实施我省财金互动22条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协同支持效应,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着力因企施策,加大对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

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年”为契机,抓好631个全省重点项目、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抓紧启动实施好一批“十三五”重大标志性工程,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突出抓好工业投资,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和财政资金作用,推动2017个竣工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全年工业投资750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5500亿元以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项目审批便利化,再推出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并用好引导基金,严守合同承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培育新动力,引导企业适应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拓展信息、绿色、时尚和农村等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旅游消费。进一步推动发展消费金融公司,提高居民现期消费能力。继续组织好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四川造”产品市场份额。

努力扭转进出口下滑势头。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和“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优化外贸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加强外贸产品、产区品牌建设,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培育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外贸业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


四川两会召开时间(汇总)

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成员名单,两会四川代表团全体名单和热点提案

四川两会省人大代表赵英,教育资源要向边远农村倾斜

解读四川省两会议程和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川省两会精神和要点前瞻

四川省两会开幕时间人事调整安排,四川省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今年四川两会代表名单有哪些人,四川全国两会代表名单

四川两会代表名单及四川两会人事大调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