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养老保险 > 正文

养老金并轨未成行 其他改革无从谈起

时间:养老保险 上大学网

  观点:养老金并轨未成行 其他改革无从谈起

  为什么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利益的时候不说国际惯例,在动民众利益的时候就说国际惯例?“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今起交养老保险”为何会被如此广泛而整齐划一地误读?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舆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改革期之过甚。

  7月1日,所有网站铺天盖地有报了一条新闻:3000多万事业编人员今起交养老保险。然而刚过一天人社部就出来辟谣,说这是一条被误读的消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从7月1日起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已启动。《条例》只是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改革的启动还需另行研究确定。

  这条消息为何会被如此广泛而整齐划一地误读?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舆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改革期之过甚。养老金双轨制是被诟病但又一直难以撼动的一块“硬骨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员工既不用自己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的替代率还比企业员工高出很多,这导致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和从企业退休,到手的退休金悬殊极大。正是由于期待过深,当《条例》的原则性规定一出,超前解读就接踵而至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快落实原则性规定,推动改革进行更加势在必行。这一块改革很难,用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话说,五个改革试点省市五年来几乎都无进展。但是,这一块“硬骨头”迟早要啃下去,不然其他改革无法获得民心,无法推进。比如说,延迟退休的改革,按理说,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在国际上也是大势所趋,并无不可。但这项改革的推进在中国受到的舆论反对尤其强烈,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的延迟退休方案就遭到了猛烈的质疑,为什么?因为养老金双轨制那一块没动,养老金并轨未成行,却在退休年龄这一块做文章,在公众看来,这不就是等同于柿子挑软的捏吗?为什么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利益的时候不说国际惯例,在动民众利益的时候就说国际惯例?

  这其实是中国很多方面改革的写照。类似于养老保险双轨制这类的改革不推进,其他对老百姓近期利益有损但长远来看有益的改革也无法推进。那些设计改革的官员和专家们就算有满腹道理,也没法和老百姓说。一句话就给顶回来了:“为什么只改我们,不改他们?”中国的诸多改革,就是这样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

  改革是大势所趋。好在如今大方向已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强调了这点,并给出2015是元年的时间表。现在就是如何落实原则性方针的问题。这里面的博弈将很多,化解要靠改革者的智慧。郑秉文提过“三个联动”的改革建议:先要有一个完整的、透明的、很有说服力的职业年金方案;全国要一起动,而不是几个省份或少部分单位试点;不但要全国一起改,而且还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起改。另外,香港的公务员退休保障演变史也可作为借鉴,香港公务员退休保障改革也是研究了多年,直到20世纪末强积金计划实施后才得以落实。值得学习的是,其每次改革都是为政府“减负”,把沉重的养老负担分散至商业养老保险,并让养老两轨之间互通互融,人们可以在公职身份和企业身份之间随自己意愿转换而不会让养老保障断裂。郑秉文也曾说过,在职业年金之下实施养老金并轨,其实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有了法律保障,不管期间下海或者出国,不会因身份的转变而断裂,从长远来看,对公务员是有益处的。(作者:言咏)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