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各专业门类主要就业指标数据说明
2022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门类主要就业指标数据
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包含“受雇工作”、“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入伍”、“国内外读研”等;
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用于定义正在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所理解的对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刚毕业时实际掌握的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一级到七级,一级水平最低,取值1/7,七级最高,取值1,该指标反映了该专业门类的培养质量;
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指的是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的百分比,100%为完全满足;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指的是对口就业比例,分子是全职工作中对口就业的人数,分母则是该专业毕业生全职就业的总人数。
各就业指标解读
1.就业率排名
就业率排名,一直被很多学生和家长所诟病,因为整体就业质量并不如20年前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包含了非实质性就业,比如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但是,这种就业率数据,也能够反映不同专业类之间的就业差异。
从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看,12个学科门类,就业率最高的为工学、教育学、农学和理学。比较低的是法学、文学、艺术学(音乐、美术等)、经济学。
出乎意料的是历史学类,并没有垫底,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历史学类大幅压缩招生,目前历史学类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总计2万至2.3万之间,相较于动辄十万以上的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来说,体量足够小了;二是考研升学(含跨专业考研)比例较高;三是历史学类的主要专业历史学,向教育行业分流人数较多,换句话说,历史学的本科生就业主阵地为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教培行业,从绝对数字来看,教培行业仍是主要的就业吸纳领域。
教育学和理学的较高就业率,除了考研升学之外,教育领域(含其他教培机构)吸纳的本科毕业生,仍占最主要的比例。
就业率排序
就业率较低的法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毕业生规模较大,截至2022年底,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不完全统计,每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约428万,其中法学类毕业生16万以上,文学类本科毕业生40万以上,经济学类本科毕业生20万以上,艺术学类本科毕业生43.5万以上。二是除法学外,这些专业的就业壁垒太低,也就是说,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能从事本专业的多数岗位。
就业率从本质上,其实就是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多少,总体就业岗位少,本专科扩招,僧多粥少,加上工学、理学、农学、医学、教育学专业壁垒相对较高,就形成了不同专业的就业率的差异。
2.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收入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排序
如表所示,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排名,基本说明了各专业门类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壁垒,其中医学门类和教育学门类的毕业生月收入,出乎人们的预料。
医学门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仅为5424元,在12个专业门类中,位居第7,其实,这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规定所决定的,医学门类本科毕业生,以临床类为主,约占三分之一,临床类毕业生本科毕业后,需经过3年规范化培养,合格后,才能转为医师,毕业半年,尚处于实习期,工资较低。但规培合格后,将会补发三年规培补助,这笔钱也是非常可观的。
教育学平均月收入较低,两个原因,一是体制内就业的主力为小学、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二是体制外培训机构就业的人数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这些毕业生的待遇,也是相对较低。
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序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一方面说明了专业壁垒,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行业的吸引力。
医学工作相关度最高,这是医学领域较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门槛所形成的。尤其是临床医生,必须通过规培合格,而参加规培人员的大学专业与学历都有严格的要求。
教育学的工作相关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门类,也是因为教师法对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规定,不仅仅要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而且最新的教师法,对报考教师资格证,也做了学历和专业的限定。
随着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颁布执行,2022年开始,非法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除已在法律岗位工作的之外),将不再允许报考律师资格考试,法学专业也将逐步形成更加严格的专业壁垒。
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相关度最低,不是因为专业壁垒,而是因为农业领域的就业岗位,不受毕业生的欢迎,这是很扎心的现实。
4.应届毕业生国内外读研和留学情况
国内外读研升学情况排序
有些专业,读研与不读研,真的是天壤之别,比如医学,有些专业,这些学生不读研,有点儿亏,比如医学,有些专业,不得不读研,比如农学、理学,有些专业,想读研,也很少有机会,比如艺术学。
考研,有的时候真的无奈的选择
医学专业的读研比例最高,两个原因,一是这些专业的学生,都是同层次院校中分数较高的考生,他们有考研的实力,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类本科生,考研与不考研,差距太大,本科毕业生的岗位相对较差,高层次医院进不去,工作后,还得三年规培,而考取专业硕士后,硕士培养和规范化培养可以同时进行,而且更高的学历层次可以到更高层次的医院工作,收入也更高,所以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类专业,考研,成为标配。
农学专业考研比例高,一方面是为了更高学历,可以获得体制内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比如科研机构、高校教师、公务员等,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学生是为了跳出农业领域,选择跨专业考研。
理学类考研比列高,是因为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优质就业岗位较少,我们前面说过,基本局限于科研机构(本科生达不到)和教培领域,同时,理学类的学科特点,也是理学类学生在考研中,具有较高的优势,所以,理学学生考研要求高,上岸率也比较高。
法学专业,在文科类专业中,是学习比较累的专业,就业存在着两极分化,能就业的,质量都非常高,但就业率较低,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的考试中,很多学生无形之中也提高了考研的竞争力,读不读研究生,对于法学专业毕业生来说,也是就业上的一大壁垒,考上了,就一步登天。
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考研率低,主要原因,不是学生没有考研的冲动,而是这些文科类专业的考研竞争力太强,由于专业壁垒的缘故,文科类学生,多数只能在本专业大类中选择,同时,文科类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招生的比例,远远大于理工农医,这是文科类专业考研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艺术类考研升学的比例最低,一是毕业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招生少,而是这类本科生的整体文化课成绩明显较低,不仅无法跨考其他门类的研究生,还面临其他门类的本科毕业生竞争艺术理论方向的研究生报考。对于出国留学来说,艺术类学生局限于外语水平,也很难顺利出国留学。
5.自主创业情况
自主创业比例排序
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差,考研又受阻,无奈,就去选择自主创业。这是各学科门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
上述表格显示,考研率越高的,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越低。
选择自主创业的,还有一个因素,艺术类毕业生,对自我还是充满了期待的!不只是无奈;历史学、法学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和对待。
6.基本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
这两个指标,是主观性比较强的指标,其实,是反映了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因此,各专业门类的差异度不大,我们不做详细探讨。
就业率与升学率对于文理科选择的启示
以上对于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升学率的简单解读,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尤其是对我们高中学生选科和志愿填报,有什么启示呢?
1.文科类专业整体就业与升学明显不如工科和理科
文科类专业无论国内外读研的比例,还是就业率,整体来说,都明显不如理工科(工学、理学、医学、农学),甚至文科类的管理学,由于对于数学有较高要求,其就业率也明显好于其他文科类专业。
选择文科,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你在将来本科毕业时的求职和升学,所面临的压力,都比理工科学生要大的多。
2.人才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类为最、文科尤甚
人才过剩,是导致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扎心的现实。如果说20年前本科文凭是一个就业的通行证的话,今天的本科文凭,最多只是一个入场券,是一张门票。
为什么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率惨淡?每年不到430万的本科毕业生,艺术类就占据了43.5万,超过10%,一个国家和社会,会需要这么多的艺术人才么?
3.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是一个先苦后甜与先甜后苦的人生选择
我不否认文科对社会的重要性,也不否认文科生中也不乏很多成功的学生,但是从整体机会上说,文科生,最终在就业和升学上的竞争力,就是明显不如理工科。
为什么有的学生还是选择文科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中学阶段,文科生的学习难度比较低,读读背背,加上勤奋,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你在高中阶段有多么轻松和容易,你在大学阶段乃至以后的升学或者就业,就会有多么的困难和无奈!
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我常常提醒高一选科的学生,选文还是选理,是一个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的人生选择!
4.考研,仍是多数本科毕业生最好的选择
必须考研
无论对于理科还是文科学生来说,考研,依旧是我对本科学生最好的劝告!无论你的基础如何!
当本科文凭只是一场入场券的时候,如何才能把站票改成有座的?除了先天的那些所谓资源,普通人,只有通过提升学历层次,考研考博!
今年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附-录取分数线)
今年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附-录取分
今年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重庆经贸职业学院?(附-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