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北京过年风俗,北京春节过年有哪些习俗

时间:节日习俗 上大学网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本文为你介绍北京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年三十:吃饺子守岁

老北京人的年夜饭,主要就是吃饺子。包饺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谐音。剁馅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说“剁小人”。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就从吃年夜饭开始,大家慢慢地吃,一边畅谈,一边品尝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时,大家就会一起欢呼,吃饺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有北京人早早的上床休息,把灯熄了,还要把鞋藏好了,以防老鼠给叼走了。有的在炕洞,顶棚等地放一些米。如果这一天,住平房的小孩听到顶棚上有老鼠跑来跑去,老奶奶就会说是老鼠要娶亲了。

初四:祭财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除此之外,逛庙会从初一就开始逛,老北京人给亲戚拜完年都会到庙会逛逛。

初五: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店铺里面的伙计最害怕这一天的晚饭,因为这一天的晚饭,如果老板给伙计夹了一个包子,那就意味着这个伙计吃完这顿饭就要卷铺盖卷儿回家了。

初六:送穷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商家在初六开始制作一种泥质的小灯碗儿,因为初八传说是众星下界的日子,每个人都有一个能够保佑自己的星星,老百姓会买小灯碗儿回家,在初八晚上要举行“顺星”仪式,祈求新年一切顺利。

老北京人拜年

老北京人拜年,自家晚辈给长辈多在除夕子夜或年初一黎明,行叩首礼,毕恭毕敬三叩首;平辈间拱手互贺;妯娌间互道万福。自年初二至初六至至亲家给长辈拜年,亦行叩首礼,尊长受拜时一般致词:“百事如意”“一顺百顺”。到朋友家拜年不跪拜,说到为止,彼此同贺。初六日,嫁女归宁,给娘家父母拜年。

店家给老主顾家也拜年,意在酬谢老主顾拉新年的买卖,一般由高级伙友代经理投刺而不入室,附送年礼者则在礼包上插名片。对过往不密切的?居,虽不登门拜年,但过年在街头初会面时互相拱手问候“新年好!”以增进情谊。特别是,旧有隔阂的?里,互道“新年好”可弃前嫌而和好起来。

鲤鱼祭财神

旧京民俗于正月初二祭财神。一般祭神所用的祭品多为鲜果或糕点,唯独祭财神时用鱼、肉。祭财神时,或用鲜肉一块,或用鲜鱼一条。用鲜鱼者多用活鲤鱼,将活鲤鱼用红线捆绑,置于祭盘上,再用大红纸剪个双喜字放在鱼的身上,用以取“吉庆有余(鱼)”求得吉利。祭财神过后,有的居民家不忍立即将活鲤鱼祭品烹食,则放入水缸里蓄养。

春节的灯具

旧京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引为乐事。春节的灯具有祈赐风灯、走马灯、羊灯等。繁华街头均有售者,居民无不携幼选购。

祈赐风灯,用竹批扎成瓜瓣扁圆灯架,糊光滑红薄纸,镶金纸剪得云头、?字,粘金福字,灯口上缀三根秫?杆,支开灯可鼎足而立,合拢又是提柄,燃烛后灯笼照得耀眼红。彻夜长明使室内生辉,用于除夕守岁祈赐福寿。

走马灯,《燕京岁时记》载:“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走马灯又名马骑灯,宋代已有,范成大诗句“转影骑纵横”即指此灯。后来的走马灯有了改进,用秫秸杆扎框架,呈八角形,糊薄白纸,灯内烛盘外安鬃毛一束及能旋转铁丝圈,圈上粘满彩色剪影,有鱼龙腾跃、人物戏出,多取材传统说部和京剧场面,燃烛熏动鬃毛拨动剪影旋转不停。灯可高悬,从灯壁观赏剪影穿梭如看影戏,妙趣盎然。

羊灯,用竹批扎羊形骨架,外糊多层白棉纸穗,如羊毛?,羊头与其项间相连处有活动关节,将腹中蜡烛点燃,羊头即频频摆动,栩栩如生。昔时,每逢羊年春节,燃羊灯者更多。

此外,尚有龙灯、狮子灯、鱼灯等多种,无不惟妙惟肖。

戴石榴花

旧时京都妇女于除夕多戴石榴花喜迎新春佳节。农历腊月后半月里,卖石榴花的小贩就挎扁纸箱串街叫卖,“石榴花呀,捡样挑!”货声给人们增添了节前的气氛。石榴花用淡红纸做花瓣,多瓣叠扎,红艳夺目,配有碧绿的花叶及绿梗。价钱便宜,一两个铜板就能买一朵。石榴多籽,昔时戴石榴花取儿女满堂、多福多寿吉利。妇女戴石榴花守岁,使满室生辉,显得喜气洋洋。惟石榴花只在除夕佩戴,年初一即摘去,不比『福』字、『?』字等绒绢花可在新正多日佩戴,作长久头饰品。

送财神爷

旧京民俗,除夕祭财神。财神爷像纸不能自买,须有人给送,名曰“接财神”,以示新年里财源茂盛。有些贫苦儿童就由香蜡铺里趸些财神爷像纸,与除夕夜挨门去送,求得赏金。除夕,寒风凛冽,胡同里家家传出做年饭、包饺子剁陷刀勺响声,送财神爷的孩子边跑边喊:“送财神爷来啦!”急如星火般接过赏金,忙又去别家送,唯恐被别人捷足先登早给送到。因过了子夜祭神时刻,财神像纸就没人“接”了,莫说求赏不得,连趸像纸的本钱也将折损进去。

贴挂扦儿

春节贴挂扦儿。挂扦儿为红色剪纸,分大小两种。大挂扦儿宽五六寸,长盈尺;小挂扦儿宽三寸许,长达半尺。挂扦儿均为带框的线条图案,图案当中或嵌剪福、禄、寿等字样,或嵌剪八仙图像,或嵌剪吉祥物,下端均剪有红色纸穗。将挂扦儿贴在街门上门槛上,顺排可贴四张,与门框上贴的春联相衬,使门前红光耀眼,风趣别致。

三十儿吃柿子

旧京民俗腊月三十儿晚上熬夜时,阖家大小每人吃个冻柿子,取“柿”“事”谐音,兆新的一年里将“事事如意”。腊月里办年货,将柿子买回特意放在屋外窗台上冻着,冻得硬如砖头。吃时用凉水化冻,但咬着难免还带冰碴儿。透心凉、甜如蜜的柿子吃下,痛痛快快,怎能不如意呢!

打供

蜜供,老北京人俗称“供尖儿”,昔时用于除夕祭神。蜜供,由糕点铺制售,高可盈尺,其用寸许长面条炸熟后裹蜜码成空隙之壁,组成空塔型,下方上尖,上插彩纸八仙人。蜜供论堂,一堂五碗,店铺可根据使用者意愿加大或缩小尺码定制。其做工精细,售价颇贵,一般人家难于一次出巨资购买一堂。故店家准许分期付款方式预订,自农历二月至十一月,将价款分十次逐月预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后挑圆笼陆续送货,不误除夕祭神之需,此名曰“打供”。

钱饺子

老北京民俗,阖家除夕守岁时吃钱饺子。先按阖家人口数包出如数的饺子,在其中之一的馅内放制钱一枚,名曰钱饺,吃到这个钱饺者兆其在新的一年里将财源兴旺。饺子下锅一煮,个个膨胀起如小肥猪一般。家中人口多的,饺子捞出来能盛满一盘。家人无论长幼每人只准挟食一个,阖家围着桌子举?争挟,看谁的筷子长眼能挟到钱饺。此俗平添了过春节的欢乐气氛。

“破五”

正月初五,老北京人谓之“破五”。昔民俗“破五”之内,即正月初一至初五,妇女不动刀、勺、铲等炊具做菜,亦不得以生米为炊。故这几天里,多以年前做好的年饭、年菜食之。有的家庭,这几日里天天顿顿吃饺子,其饺子馅也都是年前剁出来的,或早已包好冻起来,每天随吃随煮。又,“破五”之内妇女不动剪刀,不做针线、不出去串亲戚、家中亦不接待女客来访,名曰“忌门”。“破五”过后嫁女方可归宁。

北京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北京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北京过年带孩子去哪玩 20大庙会攻略抢先看

北京市本地春节习俗有哪些,北京市过年春节的习俗简介

北京春节习俗 北京过年春节的习俗

北京春节习俗,北京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