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为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心,激励全民支持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中国疾控中心3月通过网站和其他网络征集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此次主题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和专业人员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共征集到653条备选主题。经过专家筛选讨论,确定“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为今年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
“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这一宣传主题,强调预防接种工作以公众对其信任为基石,只有全民共同行动,支持预防接种工作,为公众建立牢固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屏障,才能构建美好生活。主题旨在宣传相信预防接种这一基本国家政策,使公众积极主动的接受预防接种所带来的健康保护,从而远离传染病。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1.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孩子免费接种11种疫苗可预防12种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孩子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2007年,孩子免费疫苗的种类及可预防的疾病被进一步扩展,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各地提供免费接种的疫苗可能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3.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得疫苗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 | 疫苗种类 |
结核病 | 卡介苗 |
乙型肝炎 | 乙肝疫苗 |
甲型肝炎 | 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
百日咳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 |
白喉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
破伤风 |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
脊髓灰质炎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
麻疹 | 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
风疹 |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
腮腺炎 |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 |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孩子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过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5.如何看待预防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孩子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孩子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孩子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孩子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孩子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6.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孩子服用脊灰疫苗(俗称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孩子,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孩子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7.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的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孩子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一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8.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孩子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孩子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9.让孩子远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主要在孩子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惑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长久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流腮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起病大多较急,多数患儿以腮腺肿大开始发病,病初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部分病人患病3~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流行性腮腺炎如治疗不及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腺体,临床上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致病因子,严重者还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孩子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控制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我省自2008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满18月龄的孩子,利用麻疹腮腺炎二联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上大学网苗进行免疫,效果良好。孩子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15岁以下孩子、流动人口若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未满2次应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查漏补种。
其次在发生腮腺炎的地方要做好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孩子、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10.被犬咬伤后的伤口如何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去除狗的唾液,挤出污血。然后用75%的酒精或者浓碘酒反复涂擦。伤口尽量不缝合或包扎,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