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节日习俗 上大学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常德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习俗

常德城乡概以大米饭为主食,无论老少,有嗜辣习惯,爱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酱、白辣椒。有腌制坛子菜、腌腊鱼腊肉的习惯。

常德盛产稻米,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大众化小吃食品。在80年代后,米粉逐渐成为常德城镇居民早餐的主食。发糕,油粑粑,煎米茶,作为早餐,一般是边吃油粑粑,边喝煎米茶。

常德人喝茶很讲究,除一般泡茶外,还盛行擂茶待客。相传喝擂茶起源于东汉初年。当时马援征“五溪蛮”,兵困壶头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姜、盐、茶叶、煎米制作此茶,饮后瘟疫即除,遂沿袭至此。

桃花源擂茶习俗

桃花源擂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东汉(建武)25年(公元49年),伏波将军马援奉汉武帝之命征五溪“蛮”,率兵溯沅水而上。所部路过乌头村(今天的桃花源)。因水土不服,感染瘴气风寒,病倒无数。疑为“瘟疫淫侵。”《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会署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当地一老妇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即用生米、生姜、生茶叶在擂钵中捣碎,开水冲兑汤服),以治其病,马援命全军饮用后,病疫顿愈,士气大振。从此“三生汤”(即桃花源擂茶)能治百病便相传至今,在当地沿成习俗。

所谓“三生”,据桃源知名老中医罗德胜介绍,生米其维生素没有受到影响,适应增加人体热量,生姜在《本草纲目》中注:“生姜性温,通畅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即适用于醒神止呕,散风寒之作用,可治中恶气病突然昏倒和胃寒的呕吐,以及肺有寒邪的痰多咳嗽。并可增进食欲,有开胃之功效,生姜皮能行水,可治皮肤水肿。生茶叶在《本草纲目》中注:“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即适用于署热烦渴,头目眩晕,食积不消,精神疲倦,嗜睡及小便不利等症。

擂茶,顾名思义,是因为茶的原料是擂制而成。,随着岁月流逝,擂茶名目越来越多。凡上等擂茶,碗面热气腾腾,茶面颜色黄绿、呈龟斑状,斑状微动,恰似天上飘浮的云朵,擂茶自上而下层次分明,《中国作家》副主编高洪波感叹“桃花源里春常驻,擂茶入口风味殊。”

喝擂茶时,桌上还要摆上许多农家自制的副食品和坛子菜,称为“压桌”。真有春天能生津润肺,夏天能补肾壮阳,秋天能解署去热,冬天能驱寒提神的神奇功效。擂茶之乡确有一批高寿耄耋者,且有耳聪目明,红光满面,故当代画家梁宕来此留下佳作《长寿图》,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品过擂茶后,留下咏叹“识得擂荷味,更羡武陵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桃源人更是好客,喝擂茶是桃源人的传统习惯和特殊风俗。家里来了客人,总要摆上一桌丰盛的擂茶热情接待贵客。1995年3月24日下午,*、*、**视察桃花源,在桃源山景区水府阁二楼,江主席坐下来品尝了桃花源擂茶,他喝的津津有味。1983年11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同志在喝完擂茶后题诗一首:“湖湘千里庆丰收,更遂渔人旧径游,小饮擂茶看茂竹,桃源长在世间留。”1982年11月,中顾委委员曹瑛同志为桃花源写了一首七言诗:“初冬竟绽碧桃花,陶令岂真解意耶!桃花源里遗风在,杀鸡烹鲤献擂茶。”还有中顾委常委何长工、王首道;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著名学者、专家、艺术家来桃花源视察参观并品尝桃花源擂茶。

桃花源擂茶已成为桃花源待客的最高礼遇。

曲艺

武陵戏原名常德汉剧,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以常德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远及黔东。武陵戏起源于明代,20世纪初,武陵戏兴盛,各地戏班林立,名艺人辈出。现存传统剧目约500个,其中高腔剧目30个,弹腔剧目占90%以上。武陵戏起源于明代,演唱弋阳腔和昆腔。弋阳腔曾受青阳腔影响,并长期和本地傩愿腔、民歌号子相结合,演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调,即后来的高腔。

二、常德城市简介

常德地处湘西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头枕长江、腰缠二水(沅水、澧水),东靠洞庭湖,西连张家界。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9个区县(市)和5个管理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2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9.6万人,农村人口22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2%,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9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7万人,乡村人口379.1万人;男性人口300.9万人,女性人口290.9万人。(人口数据来自《常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总量再上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预计数,下同),接连突破“三千亿”“四千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累计突破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6亿元,是2016年的1.5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进入全省前三。支撑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达38.4万户、“四上企业”达3772家,分别是2016年的1.6倍、1.5倍,产值过100亿元、过10亿元企业分别达3家、55家。新增国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75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全省第5跃居第2,存贷比提高26.2个百分点。影响不断提升。常德位居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第58位、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71位。武陵区挺进全国百强区50强,桃源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10强。常德经开区跨入全国百强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

把三大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影响、打出了成效。脱贫攻坚圆满收官。4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石门县顺利摘帽并成为全国样板。桃源县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等先进典型。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中央、省交办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均达到序时进度,汉寿西洞庭湖欧美黑杨清理、鼎城石板滩石煤矿坑治理、安乡珊珀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煤矿、纸浆、粘土砖厂、石煤矿山、落后钢铁生产企业全部关闭退出。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绿水青山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桃源县、石门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桃花源获评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金融风险管控有力。率先在全省厘清政府与平台公司支出责任,平台公司清理整合基本完成。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聚焦发展的难点堵点,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要事,为提升区域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产业格局加快转变。培育形成两大千亿产业集群,非烟工业增加值占比由46%提高到52%。中国中车、中国中药、中国建材、国科控股、华为、盐田港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烟厂易地技改、中车新能源汽车、迪文科技扩建等47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交通建设捷报频传。石长铁路开行动车,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常益长高铁加快建设。益常高速复线开工建设,安慈高速全线贯通,实现县县通高速。沅澧快速干线基本建成,市域内“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桃花源机场跻身全国百强并实现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常德品牌走向全国。桃花源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柳叶湖晋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9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或证明商标,常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鼎城区、桃源县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中联重科全球最大上回转塔机下线,飞沃科技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建成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酶制剂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常德高新区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多电源融合技术实验验证平台竣工,常德国家生活用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我市首个国检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评全国先进。

城镇品质全面提升。北部新城、城东新区、西部片区、江南城区、高铁新城等片区开发深入推进,沅江隧道、太阳大道、朗州大桥等竣工通车,“一江两岸”呈现协调共进新局面。实施棚户区改造11.9万户,改造老旧小区822个,新建公租房1.1万套,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县城和中心镇功能加快完善,承载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由49.3%提高到58%。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4+9”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省市美丽乡村257个。乡村建设行动加速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423万亩,完成农村改厕43.6万个、危房改造5.4万户,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33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改建干线公路56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417公里、危桥593座,农村水泥路实现“组组通”。临澧县成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沅水桃源至常德、澧水澧县安乡至茅草街千吨级航道完成整治,德山港区、津市港区千吨级码头投入运营,常德港晋级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使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统筹发展和安全,成功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保障了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仅用27天实现本土病例零新增、41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院感事件零发生、确诊病例零死亡。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换机制,扎实开展无疫社区(村)创建和疫苗接种清零行动。科学快速处置今年7月底输入性疫情,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和本地二代病例。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科学有力应对自然灾害,做到了汛期未溃一堤一垸、未垮一库一坝、未因灾死亡一人,成功预警处置石门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为自然资源部典型范例。非洲猪瘟等动植物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无上访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武陵区捧回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常德成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跑赢了经济增速。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把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政府的心头事,集中精力办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103件,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交出了看得见、摸得着、温暖实在的民生答卷。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17连涨,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丧葬补助制度,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补助标准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尽力发展各项事业。基础教育稳居全省前列,所有区县市提前建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全面发展。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繁荣,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跻身世界田联标牌赛事。桃源枫树维回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三大普查”工作获评全国先进。国防动员和教育、军事设施保护、退役军人事务、人防建设、军民融合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机关事务、民宗、侨务、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老年、地方志、档案、慈善、志愿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取得了一批改革成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多证合一”改革、供销合作社改革、县级融媒体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特色典型,粮食稳产增产、农村饮水安全、“四好农村路”建设、卫片执法检查、农村“厕所革命”等经验做法全国推介,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金融超市、合同执行等特色工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探索了一批试点模式,海绵城市建设、物流标准化、公交都市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国家级试点成效显著。获得了一批表彰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棚户区改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8项工作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125次,连续两年绩效评估全省第一。收获了一批重大荣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美丽山水城市成为常德新名片。

三、常德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常德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常德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