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郑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节日习俗 上大学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郑州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郑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郑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戏曲

郑州地区的戏剧剧种以豫剧、曲剧、越调影响较大,其中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四大剧种。戏剧艺术精品战略的实施,使郑州市戏剧事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民间艺术

郑州市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新密超化吹歌(民间音乐)、巩义小相狮舞(民间舞蹈)、独脚舞、笑伞、猩猩怪等。

郑州特色民俗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林功夫

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电影《少林寺》轰动海内外,一股少林武功热弥漫了神州大地,甚至老外也赶到中国凑热闹一试身手。因此少林武功又逢盛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围绕着“嵩山少林寺”方圆数十里地域,出现了几十所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习武者何止成千上万,并争相冠以“少林”之名。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技击散打和器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

少林功夫的文化境界很高,特征突出而鲜明;朴实无华,禅拳合一,短小精悍;拳打一条线,进退自如;滚出滚入;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有别于其它拳术。易习练,易传扬,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摸摸会

“摸摸会”流传在郑州登封市的一项传统民俗,“会”场位于中岳嵩山九龙潭。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人们从十里八村纷纷赶来,从十四日黄昏,通宵达旦一直到第二天还不肯散去。

据当地人说,过去有不少女子婚后不孕,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不会生育是极为痛苦的事情。一些少妇为求子,便趁夜黑人静,来到九龙潭圣母庙内,向圣母祈祷求子。

夜摸会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医学发达,但夜摸会的确成了一些大龄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摸摸会”也自然演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

潘安的传说

潘安,又名潘岳,中牟人。他善诗赋,诗文词藻艳丽,尤长哀谏,与潘勖、潘尼誉为文坛“三潘”,在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他言辞精美、明净流丽的辞赋,有赞美田猎之兴的、有歌唱田园之乐的、有哀怨情怀的、有抒情咏物的,因此名冠于时;他曾先后任河阳令、怀县令,爱民勤政。

潘安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爱美成性,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几年后,每逢春至,河阳县境内成了鲜花的世界、绿色的海洋,春天花香四溢,秋天硕果累累,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安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大批“粉丝”了。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老妇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猴加官

“猴加官”是豫中地区独有的民间特色工艺品,有近300年的历史,这种玩具在玩耍时很有意思,一只制作精美的泥猴,手中捧着一个京剧脸谱,通过玩耍人的操作,可以自己把脸谱戴在脸上或取下。

“猴加官”是取其谐音“侯加官”,暗示官上加官的意思,以表示庆祝祝福,是一种很喜庆的传统玩具。其表现特点类似提线木偶,让儿童手提玩具,然后轻轻扭动木杆上的丝线,泥胎彩绘的“官面具”自动带在猴子的脸上,十分有趣。

管城区文化馆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知的还在制作“猴加官”的只有魏义民一人。改革开放以后,此种玩具形式在各种场合均未出现过,被民俗学者视为已消亡的传统民间玩具。“猴加官”提线儿童玩具目前已是全国的唯一,其传统手工技艺也只独此一家。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

葛记焖饼馆的创始人葛明惠,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他10岁进王府做事,曾给王爷赶车,颇得王爷欣赏。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越俎代庖,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芜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王爷大加赞赏。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两厘米见方的方块,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开坛时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誉。

网友评价:每次回郑州都要大吃一顿,老字号还能保持这样口味不多。焖饼+红豆粥+伊府面是每次必点组合,蜜汁小排和小扒皮鱼这种略甜的菜也很合我口味。最惊艳的是一鱼三吃,鱼片超嫩,鱼汤很鲜,鱼籽配着鱼片一起吃,回国两年了还对这个鱼籽念念不忘。

苌家拳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汉族传统拳术之一。苌家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2008年,苌家拳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创始人苌乃周,河南汜水(今属荥阳市)苌村人。后潜心周易,创拳立派,成为技术精湛的武术实战家和伟大的武术理论家,被誉为“中国武术史上旷古罕见之通才”。

苌乃周二十多岁就掌握了猴拳、二十四大势拳、二十一名枪等技。在武术书籍市场上,苌家拳的武术理论精髓却被众多“纸上高手”竞相抄袭。

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故里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历代都有修复。

2006年以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议程固定为九项,分别是:盛世礼炮(21响)、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主持人带领全体嘉宾一起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由著名歌星带领统一着装的男女青年和小学生一起高唱《黄帝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指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市举行的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活动。黄帝故里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下辖新郑市中心靠西方向,往西不到3公里就是107国道,沿新郑市人民路往东就是京珠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从郑州驱车往黄帝故里仅需50分钟。

沈氏摔跤

说起中国式摔跤,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是“北平天桥的把式”。而在河南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却发现有一位老人及其父辈将正宗的中国式摔跤带到了河南,从此这种跤术在中原生根发芽。

上个世纪30年代,摔跤成为回族人习武的新选择。对他们“启蒙教育”的是沈友三,1933年,刚刚获得全国摔跤冠军的他来到开封东大寺。沈友三教了半年多,东大寺回族人就在运动会上拿到摔跤第二、第六两个名次。摔跤从无到有,迅速达到全国一流水准,堪称奇迹。

摔跤古称“角抵”,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竞技类活动形式,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是人类最初的自身防卫手段的发展和提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因此兴盛起来。沈氏回族摔跤始于1859年,是由沈芳在传统摔跤的基础上独创的强身健体方法,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与广泛的社会价值。

登封闹阁

孩子们“浓妆艳抹”,站在大人的头顶,他们个个身着古装,随着音乐鼓点扭动起来,而身下的大人们则不时变换着队形,这项表演绝活就是登封闹阁。表演者多为本村人,经常为乡亲们表演或者到其他地方演出。闹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难度大。

2011年,登封闹阁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的传统节目有:《闹酒店》、《打店》、《桃仙洞》、《杨家将》、《三娘教子》等。闹阁最初形式是祭祀,是在中原嵩山地区诞生的。

最为隆重的演出是每年的正月十五为祭神日。一大早全体人员,聚集在家庙内,化妆做好一切准备,社首清点无误后,演出队伍出发,先到紫云山下的老龙洞、安阳宫、清泉寺…..天爷庙等寺庙祭神演出,有老艺人手执“令”旗,指挥按事先安排的演出场地进行表演。直到天黑才收社回村。

独脚舞

“独脚舞”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内涵深厚,融帝王文化、祭祀文化、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于一身,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庙的恢复、九龙圣母庙的修缮、大禹台的保护、大禹在君召乡海渚村治水遗址的挖掘、龙眼的建设等,都是研究大禹文化最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独脚舞是流传在登封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当地群众又称其为“独脚猴儿“或“独腿舞”。其性质属于社火中的高翘。与其它地方高不同的是它的“独脚”性质,难度大,要求高,变化大,技巧性强。

表演者大多是七八岁的小孩儿或2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盛时表演队伍达100多人,声势浩大,热闹非凡。其表演特色是由一个人穿上古装的水族服饰,头戴兽、鱼、虾、蟹头盔或者面具,站在1.5米至2米高的木制或铁制独腿高跷上表演,伴随着锣鼓镲铙等民间乐器的鼓点,翻腾跳跃,摆出各种造型,古朴、滑稽、欢快、惊险、优美。

二、郑州城市简介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现辖6区5市1县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74.2万,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744.15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1342.1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9.1%。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在华夏民族传统宇宙观中,郑州地区是“天地之中心”, 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上, 夏、商、管、郑、韩建都于此,隋、唐、 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可移动文物近15万件(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入选14项,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

郑州人才辈出,灿烂的中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如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战国早期道家名师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战国末年水利家郑国,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散文家的韩非,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东汉名臣杜密,西晋文学家潘安,唐代画家、文学家郑虔,唐代诗人、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唐代诗人白居易、李商隐,五代宋初文学家梁周翰,北宋建筑学家李诫,金元之际教育家、理学家许衡,清代数学家陈之勋,清代爱国将领沙春元,清代科技史专家仓孝和、历史学家荆三林等。

三、郑州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精选郑州人结婚习俗,老郑州结婚男方女方习俗大全

郑州婚庆六大礼俗择吉送好饰新房,红喜高悬满厅堂;亲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大宴宾朋谢四方,三天回门看岳丈。1、择吉送好饰新房新人选择婚期称‘择吉’,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后,礼节上男方父母要备礼品到女方家‘送好’。亲家正式见面,商定婚期并征求女方家长对婚庆筹划的意见。男方开始装饰新房,进行婚前准备。新人择吉最好选择有个性、特色的婚期,避开扎堆结婚的日子。2、红喜高悬满厅堂婚日当天男方家、女方家、新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