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白城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节日习俗 上大学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白城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白城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白城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吉剧

白城市培养出了一大批如常维奇、张国庆、杨庆宝、勾丽华等优秀的剧作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导演等,保留了一批如《队长不在家》、《枭雄梦》、《晚霞不是梦》等经典吉剧作品。2010年,在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上,市专业艺术演职员组成代表团经过历时三个月的排演,其中二人转《霸王别姬》获得了艺术节特别大奖;小品《留守女人》、拉场戏《半夜鸡叫》、拉场戏《艳遇》获得了综合剧目一等奖;二人转《拧劲儿小夫妻》、拉场戏《找驴》获得了综合剧目二等奖。演员毛树森获得了四大名丑称号,市文广新局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还囊括了导演、表演、伴奏等多个个人单项奖。

非遗

白城市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09年3月公布第一批到2013年11月公布第四批,共有108个非遗保护项目,在这108个非遗项目中,有省级19个,市级89个。其中,洮北区有18个;镇赉县有20个;洮南市有21个;通榆县有25个;大安市有24个。在这108个非遗项目中,按保护项目类型划分可分为五大类,即:民间美术类(包括剪纸、年画、布贴画)项目22个,占26%;民间生产技艺类(包括柳编、酿造、食品制作、烘炉、挂马掌)项目42个,39%;民间工艺类(包括根雕、刺绣、烫画)项目16个,占16 %;民间文艺(包括乌力格尔、蒙古琴书、民间故事)项目10个,占9%;民间医学(传统接骨、秘方)项目10个,占9 %。

丛翠莲刺绣

刺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始于汉、唐时期、普及于宋代、明清以后盛于民间。洮南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府县”的美称,在设治千年,设府百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在南北方民族间征战、统一、再征战、再统一的变幻中,历尽沧桑,多经风雨,多见彩虹,民族实现了多次大融合,江南和中原的汉人先进文化与北方的契丹、女真以致后来满、蒙等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剧烈碰撞,并孕育了北方特有的灿烂文化,洮南刺绣就是这种文化的一枝奇葩。是汉、满、蒙古族文化和民俗结合的产物。刺绣是民间的一种习俗,相传、家族传承、未出嫁的姑娘必修课,多以红布为主,人称“女红”,秀出的成品有嫁衣、绣花鞋、床帷、台帷、枕套等,出嫁时带到婆家去叫做“包包活”。70年代初80年代末,在洮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工人还是农民,几乎家家都有刺绣工具和原材料,室内随处可见刺绣佳品,随着时光的流逝,刺绣工艺渐渐淡出了生活,如今在民间艺人丛翠莲不断地追求和努力下,刺绣工艺又焕发了青春,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如何让将传统刺绣针法、色彩、图案融入现代文化之中,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努力创作出既有装饰性、又有使用价值的绣品,吸收各家之长,大胆创新,将传统的刺绣与现代艺术理念相融合是她所追求的目标。

丛翠莲手工缝绣画是她的一个创新,图案以喜庆吉祥为主。

主要有:“财神”“寿星图”“麻姑献寿”“和和美美”等古典人物系列:“十二花神”“十二金钗”“三国人物”等民俗系列:“春种”“夏铲”“秋收”“冬藏”。“满载而归”“嫁前”“母爱”“亲家”“忙年”等。现代生活题材,反映时代气息,新人新风貌:“牧羊女”“草原牧歌”“古城洮南我美丽的家”“东北二人转”等。

王岩剪纸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唐时期,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历史较悠久。此后,逐步发展,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王岩剪纸源于家族承传,其母梁桂芬的剪纸技艺已经造诣颇深。王岩受其母亲和外婆的言传身教,从小就喜爱上了剪纸艺术,并在其母亲和外婆传授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她十二岁时,作品《加油》就在首届国际少儿“春笋杯”书画大赛上荣获“佳作奖”。其后,她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及剪纸展览并获奖。1993年被吉林省文化厅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家”称号,1995年参加了“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获优胜奖和“中华巧女”称号。2009年八月,在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览中获得优秀奖。

王岩的剪纸作品以花鸟、人物为主,代表作有《一百单八将》、《百花仙子》、《百猫图》、《大观园》、《金陵十二钗》、《八仙过海》、《十二生肖》、《向海珍禽》等。

乌力格尔--梁海清蒙古说书

在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流传着一种说唱艺术,蒙古语叫乌力格尔,汉意为“说书”。它以四胡为伴奏乐器,所以又叫“蒙古族琴书”,是古老的蒙古族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形式。一人一把琴,说唱一个故事,表演既可以参与大型演出,又可以在单门独户或田间草原演出。每到黄昏,牛羊归栏,牧人们都会齐聚在蒙古包内,艺人拉起四胡,英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便开始唱响。

在草原上,说唱乌力格尔的艺人被称为“胡尔沁”。苍茫辽远的草原造就“胡尔沁”浪漫开阔的艺术气息,迄今已有数百年。尤其在科尔沁草原,流传时间长达近千年左右,同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胡尔沁”身背四弦琴,在大草原上漂泊,一人一琴,自拉自唱,也常常即兴表演,只要给出个题目,“胡尔沁”便能出口成章,包拉温都的梁海清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佼佼者。

出生在科左中旗腰力毛都的梁海清。早年就非常喜欢乌力格尔艺术, 1969年投师科左中旗著名艺人孟斯格冷,学习蒙古族传统琴书曲目。梁海清学艺,不但继承了师傅的技艺,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隋唐演义》、《唐朝第十八代》、《烈火金刚》、《林海雪原》、《水浒传》、《嘎达梅林》、《薛礼征东》等。为把这一民间瑰宝延续下去,梁海清还收了徒弟位叫那木拉,并细心传授。

梁海清说唱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常深厚,“镇压蟒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忽必烈汗》、《元史演义》都是他说唱的经典。乌力格尔题材来源极广,有的来自民间故事;有的出自文人或艺人的创作;有的则取材于中国民间耳熟能详的传说,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韵味。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蒙汉杂居和蒙古族家庭的分散,演出环境受到限制,观众越来越少,演出艺人也大多退出舞台,后继乏人,作为乌力格尔传承人,让梁海清高兴的是这个项目已被列为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正在挖掘、抢救。县政府也把保护和传承“乌力格尔”纳入了每年工作计划,加大了对 “乌力格尔”资金投入力度,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梁海清“乌力格尔” 一定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姜淑艳布贴画

布贴画技艺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历史悠久,其特点是用各种颜色的布料作为基本材料,作者根据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题材粘贴在背板上,所组合成的图案,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技艺早在唐朝时期宫廷内就有布贴画作为室内装饰,当时称为“宫廷补绣”,此后逐渐传入民间,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摞画”、还叫“拨花”,在民间十分流行。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一些城市的博物馆也多有珍藏。

姜淑艳布贴画在承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自己早年所从事的国画工笔技法和写意画的技法,在内容表现上和原材料的选择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在人物表现上俊美飘逸,山水草原风光壮丽秀美。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形成自己的布贴画艺术风格。她创作品多以地方历史文化、民间传说、自然景观为背景,代表作品:《草原牧歌》、《白桦林》、《昭君出塞》、《萨满祭天》、《十二生肖》、《月光曲》、《国色天香》、《渔樵耕读》、《风雪夜归人》等。其中有五幅作品获吉林省版权专利。并获得东北三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和吉林省文化产业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先后三次被省文联授予优秀民间艺术家称号。

杨福才大饼

杨福才大饼的前身是洮南杨麻子大饼铺,后走出洮南先后在吉林市、长春市开办了杨麻子大饼酒店。

2005年6月杨麻子大饼被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中华老字号”并成为“会员单位”。2005年9月公司被吉林省烹饪协会授予“吉菜最佳连锁店”。2005年10月公司被中国烹饪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2006年1月被吉林省商务厅评为“优秀企业”。这些荣誉和称号的取得,对进一步树立、塑造杨麻子大饼品牌形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开办杨麻子大饼连锁店投资者赢得了不可估量的无形效益。

杨家大饼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杨家祖父在1898年从河北省抚宁县迁入现在的吉林省洮南市,为养家糊口,其祖父在洮南市小南市场用一架独轮车,推着饼炉,用柳条和草席搭一个席蓬,在市场以现做现卖为生。因其祖父脸上有天花痕迹,时间长了,人们都称其为“杨麻子大饼”。因饼味道美,价格又便宜,吃的人较多,后又在洮南市原七间房租一间房经营。主营杨家大饼,配菜有牛肉汤。以后60年代初开始,改为杨家大饼配菜为鸡蛋羹。杨家大饼店实行公私合营。1984年开始自主经营。目前保护较好,家族主要传承人杨福才、杨福贵、杨福成兄弟三人及家族其他成员分别在白城、洮南、沈阳、长春、大连、石家庄等地开饭店经营。

洮儿河酒酿酒技艺

洮儿河酒厂(成立时称福丰达烧锅)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万福麟将军于1924年建立,关于福丰达商号的历史曾经在商号做过管帐先生的民主人士岳凌云先生在《福丰达商号衰记》中,有过详细的记载,现存于白城市政府的“老万大楼”是万氏家庭当年在白城(时称洮安县)经营和发展的历史佐证。

目前,企业生产基地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5名,职工500余人。企业现拥有一支吉林省实力最强的白酒品评团,其中国家级白城品评委2委,省级白酒评委4名。自1998年开始,企业先后注入6000万元,用于设备升级和厂房改造。厂区内现有窖池500个,源酒仓库14个,原酒库存3000吨以上,建年产值2亿元的灌装车间1座,现代化生产线5条,年产优质商品酒能力达18000吨以上。2011年4月开始,公司预计注入资金6亿元,在白城市工业园区兴建新厂区,届时新厂区占地面积将达60万平方米,窖池2400个,年生产基础酒能力达8000—9000吨,年产商品酒能力4万—5万吨。时至今日,洮儿河酒已发展成为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洮儿河系列酒正在成为更多的经销商、消费者的挚爱首选。

在吉林省内,由传统的手工艺酿酒已寥寥无几。洮儿河酒共分三大系列,分别为浓香型、淡爽型和兼香型。原生太、年份酒、盒装、裸瓶酒等。

万宝粉条

洮南市万宝乡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处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地带。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马铃薯等块根类作物生长与淀粉的积累。由于万宝乡地处长白山余脉,得天独厚的岩石裂隙水孕育了万宝乡粉条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里生产的马铃薯个头适中,淀粉含量高(约15—24%)。由于皮薄、光滑、芽眼浅而少,是用于加工马铃薯淀粉、粉条、精制粉丝的优良原料。由于多年来坚持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田间管理,所产马铃薯无任何污染,已达到了无公害产品标准。

万宝乡具有50多年的粉条、粉丝加工历史,全乡现有规模较大的粉坊170多户,年产精制粉制品1.5万余吨。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区域特点与资源优势,以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主,高度重视万宝粉条产业发展,组织群众利用精湛熟练的马铃薯粉制品技术,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缔造了“天隆”精制粉条、粉丝,产品特点是纯白洁净、口感细腻、鲜香可口,韧性强、耐复煮,在粉条销售市场上一直享有盛誉,是广大消费者佐餐的最佳绿色有机食品。所生产的产品不仅畅销白山、通化、吉林、长春等市、区,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大中城市,为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粉条,是生活在北方农耕民族最为常见的一种食品,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在辽金历史文献上就有记载。万宝乡复茂材粉条制作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洮安设置之初,来至辽宁南瓦房店的移民就带着各自的生产技艺和家族承传来到这里。

万宝乡传统粉条制作技艺,以曲伯胜为最早,现已承传四代,现复茂材倪承顺作坊为直系承传。早在上世纪初,曲伯胜就在此地开粉坊(制作作坊),其后传给其儿子曲世剑、女婿倪尔忠,下一代曲家荣、倪承顺。

二、白城城市简介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经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纬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2万人。现辖一区(洮北区)、两县(通榆县、镇赉县)、两市(洮南市、大安市),三个省级开发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五个工业集中区(白城工业园区,洮北、通榆、镇赉、洮南工业集中区)。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758.73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麓褶皱地带,分布着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东北、东南部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广泛分布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垄,海拔150-180米,是潜化沙漠区。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区为镇赉县和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湖地区,海拔一般为130米左右。

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除盛夏短时间内受海洋季风影响外,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降水系统来自西风带,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白城市四季分明, 冬长夏短,降水集中在夏季, 雨热同期, 春季干燥多风, 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热多雨,雨热不均;秋季温和凉爽且短暂;冬季干冷, 雨雪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99.9毫米, 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为355.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88%,部分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2℃,≥10℃活动积温平均为2996.2℃.d,无霜期平均为144天,初霜日平均为9月27日,适宜中晚熟品种引进;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15小时(1961年至2000年间),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大。

水域宽广,较大河流8条。嫩江由镇赉县丹岱乡十家子屯入境,在大安市四棵树屯流出,境内江长约150公里。洮儿河由洮北区岭下乡半拉山入境,流经洮北区、洮南市、镇赉县、大安市,由月亮湖注入嫩江,境内河长302.3公里。还有霍林河、蛟流河、那金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额木太河、文牛格尺河。低洼地带散布着湖泡700多个,提供了养殖、灌溉之利。主要有月亮湖、新荒泡,牛心套保泡、哈尔挠泡、洋沙泡、四家泡、老鸹窝泡、莫什海泡、郭家店泡、莫莫格泡、鹅头泡、小西米泡、新平安泡、西二龙泡、他拉红泡、小香海泡等。总水域面积270 033公顷,占幅员11.8%,占全省水域面积26.7%,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其中,可养殖水面9200公顷,占全省可养殖水面30.7%,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白城辖区内风能资源是吉林省风能储量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据1951年以来气象资料记载,年大于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4天,8级以下的风天,年平均47天,春风尤甚,约占年风天的60%以上,年平均风速可达3.7米/秒。2009年初,长沙中南勘测设计院来我市实地勘测,确定全市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据气象专家测算,在白城五个县(市、区)内整个大气中,总的风力每年可发电2076亿千瓦时,有效风能密度达每平方米268至348瓦,年平均风速达4.5米每秒(6米高以下的风速),20米高的风速达6米每秒以上。我市风机年有效运行时间达2100多小时,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白城市是吉林省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1999年通榆同发风电场3.06万千瓦并网发电。“十一五”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白城的风电开发建设步伐。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风电场27个,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13万千瓦。

三、白城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一)、白城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白城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白城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