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时间:节日习俗 上大学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河北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传统艺术

面 塑

俗称面人。以面粉调色为泥,捏制而成。在年节、二月节,冀南、张家口一带流行着做面食花的习俗 。 

印染织土花布

自明清至今,高阳、蠡县一带流传着自染自织,以花条图案为特色的技艺。邢台、邯郸一带流行着自染自织,以方格图案为特色的技艺,并有各式套色印染的包袱和蓝印花布。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到1880年左右,北至海参威(原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原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南至广州、福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都有河北梆子班社的演出活动,是一个颇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全国性的大剧种。1920年后,河北梆子出现衰势;1930年后急剧衰落,濒临灭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河北梆子才莸得新生。 河北梆子有适合广大人民需要的丰富多彩的剧目。在它的500多个传统剧目里,有的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有的反映阶级压迫,有的歌颂抗击侵略战争的英雄人物,有的赞美妇女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的反映农村生活的风趣......。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自1890到1937年,河北梆子编演了150多个时装戏。它是最早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种之一。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刚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由于名演员辈出,他们的创造成果大大丰富了河北梆子的表演技巧。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特长。特别是旦行中的“花旦”行当,在清代末叶以其表演丰富多彩而独步剧坛。

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

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中央的领导同志曾鼓励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老调迄今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后来便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确袍带戏。早期有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中期的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人辈出,老调艺术无论在表演上还是在声腔上,都获得了全新的发展。 

《潘杨讼》、《忠烈千秋》拍成电影后,老调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

曲阳石雕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派慰问团到革命老区慰问,曲阳石雕艺人把他们精心雕制的各种石果,赠送给慰问团。后来,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的兴建,天安门的修复,*纪念堂的建造,赵州大石桥的重修等重大工程,都有曲阳石雕艺人参加。他们多次受到党和*的接见。现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中的历史名人浮雕,也是由他们完成的。

曲阳石雕艺术除各种建筑物的雕刻外,还有各种石雕装饰品、工艺品,如人物、山水、花草、鸟、兽、鱼、虫等应有尽有。现在,曲阳石雕艺术有300多个品种。他们的作品不仅国内人民喜爱,而且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

花 灯

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又名“乐亭调”,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

乐亭大鼓是河北省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种之一,流行范围甚广,除冀东各县普遍流行以外,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各省也有相当影响。它具有比较完备且富于变化的板式和刻板各种人物及不同情趣的曲牌。常见的曲牌有: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十余个,即所谓“九腔十八调”。这些曲牌,或委婉清秀、或优美动听,或庄重严肃、高亢激昂,刚柔相裨,雅俗共赏。其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从光绪末年的陈活埋、齐真、商小安,到解放后的靳文然、韩香圃、戚文峰等,不断发展、创新,曲板逐渐增至30多个。其演唱方式,以说唱并重著称,若刻划正面人物则端庄贤淑,俨然可敬;揭露反面人物则可使之奸狡诡谲,人人皆憎;写意抒情可让人觉得暗香馥馥,瑞气千条,如身临其境;颂扬英雄人物则可使之光明磊落,英姿可描,让人肃然起敬。演唱的书目有中、长篇及小段儿。比较流行的主要传统书目有:《骂城》、《单刀赴会》、《三国》、《拷红》、《杨家将》等。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书目,比如 《双锁山》、《平原枪声》、《节振国》等。

泥玩具

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尚有木、纸、布玩具多种。  

皮影人

是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流行于唐山、乐亭一带。以驴皮刻染,吸收了当地民间剪纸的特点,更以雕镂精细、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见称。清代已在京津、东北一带流传。老艺人王玉宏刀法犀利多变,并对古法进行了改革。邯郸有牛皮影人,线条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  

石木砖雕刻

系河北民间雕刻艺术,在农家门楣、门蹲、脊屋、影壁及室内家具上比比皆是。曲阳石雕,远溯汉代,其技艺,于宋元时即流传全国。至今,曲阳县南横山、阳坪一带尚传有“古人八雕”之说,说明石雕业之发达。易水砚,产于易县,它多刻有龙戏珠、八仙、竹兰、菊梅等传统题材。它始于唐代,有古诗赞“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赵州桥上的石雕群,誉满中外,其吸水兽、龙柱等,遵劲有力,雄健豪放。木雕,多在石屋、窑洞及北部平原上的窗棂、桌柜上所见,透刻、浮雕纹样万千,尤遍及太行山区。他们的风俗是“新样为吉”,因此,各相争艳,各具匠心。  

评剧

评剧起源于我省冀东,流布在东北、华北各省。在冀东民间演唱艺术——莲花落的基础上,吸收了辽宁西部“二人转”的“拉场”形式和“平调”的唱法,将莲花落“单口”、“对口”形式,变成了分场彩唱的“拆出”形式,取名“平腔”;1909年孟夏庆春班到唐山演出,成兆才与任善庆、余钰波、张化文、月明珠等,在梆子、京剧鼓师的帮助下,吸收了梆子、京剧、皮影的鼓经、唱腔,及戏曲、秧歌等表演程式与动作,又将“拆出”变成了较为全面的戏曲形式,从而诞生了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崭新剧种——“平腔梆子”。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音乐、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冀东乡土生活气息,受到了下层观众的欢迎。此后,又经过“唐山落子”与“奉天落子”两个发展、补充阶段,于1924年定名为评剧,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与北方的乡镇山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评剧演出过的剧目有500余出,它的传统剧目也有200出左右,如《杜十娘》、《开店》、《花为媒》、《占花魁》、《劝爱保》、《安安送米》等。这些剧目多为成兆才所作。起初,评剧以“三小”行当的剧目为主,多表现低层群众的生活愿望。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前后,因受民主革命思想与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又产生了许多表现当代生活与同时代人的现代戏,如《杨三姐告状》、《爱国娇》、《枪毙驼龙》、《安重根刺伊滕博文》、《冤怨缘》等。

评剧音乐为板腔体,属于梆子系统。其板式有慢板、二六、快板、散板四类,其伴奏乐器,除主奏的梆子板胡外,还有二胡、中胡、低胡、三弦、琵琶、竹笛、笙等。其唱腔朴素、生动、健康、细腻,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强烈的表现力。

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深受群众欢迎。

梨花大鼓历史悠久。据考,它发源于山东、河北南部农村,清光绪年间始进入市井。清末民初小说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所写的黑妞、白妞(即刘小玉姐妹)皆为驰名犁铧大鼓演员。早期的梨花大鼓,因植根于民间,故多诉露民间疾苦和表现农家故事。它风格朴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传统书目很多,其中尤以说为主、唱为辅的中长篇书见长。现流行的有《包公案》、《海公案》、《西厢记》等。

河北省拥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梨花大鼓演员。三十年代,流行在冀南一带的魏金凤、穆大爱、孙金梅等享有盛名。现今仍活跃于曲坛的孙金枝(艺名“大金枝”)是孙金梅的小妹,她功底厚,造诣深,表演风格朴实细腻,酣畅大方,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1958年,孙金枝参加全国第一次曲艺会演,幸福地受到*总理的亲切接见。粉碎“四人帮”之后,她演出的《广场思亲》又荣获198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曲协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曲目奖。

磁州陶瓷艺术

它以刻划花、铁锈花、红绿彩、窑变黑釉为主要工艺,以图案和绘画的结合为主要特色。它源于隋,盛于唐宁,以产磁得州名。明《格古要论》中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今河北磁县)......”清《磁州志》中说:“磁器出彭城镇......只供肆店庄农之用。”可见磁县彭城陶瓷,自古以民窑著称,并形成了中国北方的“磁州窑系”。其传统技艺,正在得到继承和发展。  

风 筝

多为自制自绘的各式架形风筝,小的不到一寸,大的数丈。每到春季,各式各样的风筝便飘扬在城乡上空。 还有草编、扎刻、泥彩塑、壁画、农民画、木偶舞具以及商业和宗教美术等。 

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其中又分为以金戈铁马、争缰夺土为内容的“大件袍带书”(如《三国》、《东周列国》),以绿林侠义为内容的“小件短打书”(如《水浒》),以驰骋沙场为内容的“长枪书”(如《精忠岳传》、《英烈》)等。此外,还有说神魔鬼怪的“神魔书”,如《西游》等。评书也有一些较短的段子,如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劳山道士》、《画皮》等。解放后,河北省的评书艺人编演了一些新内容的评书,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

曾长期在冀鲁豫边界地区活动的评书艺人“赵四花鞋”,是河北省临西县人,他出身于评书世家,说书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手、眼、身、法、步并用,在群众中享有盛名,当地老百姓有句俗话:“收了秋,卖了豆,往赵四花鞋书场凑。”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从业人员最多、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据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在河北省,演唱西河大鼓较早且最有声望者首推马三峰。他是安新县段村人,被曲坛称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其弟子朱大观(雄县人)、王振元(艺名“毛奔”,新城县人)、王再望(艺名“转眼王”,雄县人)均是西河调的名家。其中尤以朱大观最负盛誉,他在艺术上有很多创造,并带了不少门徒,形成了河北省中部农村一支庞大的西河体系。

西河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名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其传统书目非常丰富,大书如《太原府》、《劫刑车》、《三全镇》、《呼家将》等,小段如《小姑贤》、《兰桥会》等。此外,近年来还拥有不少反映现实革命斗争的新编书目,如《平原游击队》、《白毛女》、《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晋察冀小姑娘》等。

刺 绣

是应用和流传最广的民间美术品之一。以张家口、石家庄等地最为多见。常以手帕、鞋垫、枕花等形式,多种针法来表现。 

丝弦戏

丝弦,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著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康熙年间,丝弦戏在束鹿就已遍于闾里,乾隆年间,曾在北京向清王朝献艺。丝弦戏流行地域东至河北省的献县、高阳、保定,南至邢台、沙河、广宗,北至山西省的繁峙、浑源、灵丘,西至和顺、昔阳、平定。

丝弦唱腔,除有《山坡羊》、《桂枝香》、《锁南枝》、《歌南子》等到散曲之外,还有官调与越调两个板式变化系统,因此,她是混合唱腔体制的剧种。丝弦唱腔以真声唱字,然后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因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时而有如怒涛旋转翻滚,时而又如瀑布急泻直下。

丝弦剧目相当丰富,约500余出。其中既有生活小戏,表现民间情趣;也有袍带大戏,反映宫廷斗争。

丝弦原由木偶变为真人登台,并在山区、农村扎根,因此,表演既有朴实、敦厚和浓郁的乡土特色,又有夸张、刻板和直线条的木偶动作遗风。此外,还有耍牙、耍碗、耍鞭,以及耍帽翅等特殊表演技巧。

弦剧著名演员有驰名太行山麓的“四红”:正定红刘魁显,赵州红何凤祥,获鹿红王振全,平山红封广亭。还有著名花脸朱永米,著名须生张永甲和王永春,著名青衣花旦杜雷有等。

解放前丝弦戏濒临绝境,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扶植下,传统剧目和音乐得到了抢救、发展与革新,从而获得了新生。

竹板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由于它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所以,在全国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竹板书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平原。起源年代比较久远。据老艺人马兰月、王来恩(艺名“舍命王”)等谈,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师爷就是唱竹板书的。七、八十年前,南皮县老艺人张福堂等初去山东,后来又有尹福盛、王来恩等到相继而去,竹板书从此流入山东。清末明初,又有潘福恒、王福义、余来荣等到在京津辽沈等地演唱,狄来珍去山西太原等地演唱,竹板书的活动区域逐年扩大。王来恩还到西安、扬州、香港等地演出过。

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

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竹板书经常演出的节目多系中篇书,如《武松传》、《左连城告状》、《白绫扇》、《王定保借当》等。只有少数人演长篇书。竹板书也有短篇小段,不过,一般只是用来等主道、候客的“垫话”。近年来,竹板书在河北省的广大城乡,已十分普遍。

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起初在深泽、无极、藁城等县广大农村流行,后来普遍到冀中各县,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山西、河南等省也有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腔简练有力,富有健康活泼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可以单口唱,也可以对口唱,伴奏只用木板和一面小鼓,不用其它乐器,学习起来比较方便,因而容易在广大群众中进行推广普及。其传统节目均系中篇(老百姓习称“八回书”),如《响马传》等。

二、河北城市简介

河北(hé běi),简称冀,省会石家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河北位于东经113°27'至119°50',北纬36°05'至42°40'之间,地处华北,漳河以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地,北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其余为河北平原,面积为18.88万平方千米。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辖石家庄、唐山、邯郸等11个地级市。河北省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40391.3亿元。工业生产中的一些行业和产品在中国居重要地位。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区域位置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地处东经113°27′~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 

行政区划 

别称冀,全省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11个设区市;167个县(市、区),其中,市辖区49个、县级市21个、县91个、自治县6个;2254个乡镇(街道、区公所),其中,街道310个、镇1287个、乡617个、民族乡39个、区公所1个。 

地形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00米~1500米 ,面积159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山地,包括中山山地区、低山山地区、丘陵地区和山间盆地4种地貌类型,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高于2000米 的孤峰类有10余座,其中小五台山高达2882米 ,为全省最高峰。山地面积902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中部中湖积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全区面积814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三、河北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1).河北过年风俗,河北春节过年有哪些习俗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2).河北结婚风俗流程讲解,河北结婚彩礼金额及习俗规定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3). 2019河北丧葬费抚恤金最新规定及河北丧葬习俗和补助标准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4).河北省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河北省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5).河北春节习俗 河北过年春节的习俗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6).河北春节习俗,河北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河北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