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压舱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吸引教师就要给待遇,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任务。
12月3日,在研究今后5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会议上,*总理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繁重任务,必须在公平和质量上下大功夫,实现新突破,“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又要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压舱石。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涵盖三个层次:起点公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过程公平??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结果公平??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以实施义务教育为标志,经过近30年努力,庶几达成起点公平,过程与结果公平则是未来保障重点。一个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与农村或边远山区的同龄人,其所能获得的,无论是教育条件、教育水平,还是教育效果、成功机会都有较大差别。甚至于,同一城市不同区域,教育水平也有参差,否则就不会有“学区房”一说。
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以教育公平论,仅从宏观层面剖析,就存在城乡、地区、阶层等几大公平问题,均衡工作很棘手。教育质量杂糅其间,与教育公平关系万千重。教育要保公平、上水平,千头万绪,从何着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永远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又要从何着手?待遇是第一要素。可以说,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过上体面生活,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教师待遇不高,发展前景有限,职业吸引乏力,“新人”不想进,“老人”留不住,教育要怎么发展?
其实,共识很早就存在,并不断地体现在制度之中。最早见于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法律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3年11月,有关部门还信心满满表态,“未来乡村教师收入将超过城市教师”。多少年过去了,过去是软肋,当下仍是短板。据教育部网站7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之“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摘要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教师待遇偏低,不但现有教师积极性难以发挥,许多均衡措施、鼓励政策也不免打折扣,譬如定向生和免费师范生计划,在西部就执行得不是很好,要么是招不满员,要么是毕业之后不愿意回农村。
两年前,一国际教育机构针对全球20多个国家做了一个调查,中国教师地位最高,但平均工资排名靠后。教师地位比不上我国的韩国,有报道称,教师工资最高可达400万韩币以上,新教师每月收入也有一万元人民币左右,以后每年涨一次工资。一人当了教师之后,一家人衣食无忧,这样的待遇还怕招不到人吗?不久前,全国人大组织了一个专题调研,一些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县城教师和农村教师普遍认为,“若能在现有教师基本工资收入的基础上,提高50%左右,能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与留住农村教师!”。
我省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比如省级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71个县(市、区)进行资金补助,欠发达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共33.6万人享受平均每月700元的岗位津贴,以往乡村教师大量流失的现象已经“止跌”,粤东西北都开始出现乡村教师回流现象,大学师范生下乡教书趋势上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离不开教师,吸引教师就要给待遇,这是最现实也最迫切的任务
12月7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2月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家表示,未来我国将在“重师德”等方面进一步下大力气,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对于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据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方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中英介绍,总的来看,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教师管理制度日渐科学规范初步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据统计,截至,全国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1507.67万人,比2010年增加102.22万人。此外,各级各类教师的年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40岁(不含)以下占55.99%,高校教师45岁(不含)以下占71.65%,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未来教师工作重点之一是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一律一票否决。该政策试行5年来,有近2000老师没有通过注册,已按要求转岗。许涛表示,随着这一政策的施行,我国教师准入门槛将提高,严把入口关,同时畅通不合格教师的出口关。同时推进中小学、高校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我们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个别不符合要求的老师能够清除出教师队伍。”虽然教育部此前已经明确“体罚学生”、“收受礼金”等违反师德的十种行为,但是很多家长为了保证自家孩子在学校里享受到教师的“另眼相待”,请老师外出旅游、一块儿喝茶、按摩等“创新”行为也是层出不穷,那老师接受了类似人情的行为算不算违反师德呢?对此,许涛表示,身为教师,接受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在这一方面,各地需要健全举报机制和渠道,对这一行为进行监督。
为此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划出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提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六个严禁”,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教育部政策明确,划出了红线,变相的做法也不允许。各个教育部门都有监督电话。欢迎社会监督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提到,除了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水平。还不断扩大并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了中小学教师统一的职称(职务)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修订了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和外语的倾向。
下一步国家将在“重师德、促公平、提质量、推改革、抓落实”五个方面下大力气,力求让教师跟到更有地位、更有最严。专家也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下一步,将推进落实改革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