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 课堂读史课外学戏

时间:小学教育 上大学网

成都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成都博物馆参观敦煌文化展览。

“通过图片、实物加上讲解,比书本上看的和课堂上听的要更直观、更生动,也更容易接受。”“敦煌文化富有异域风情,说明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让我感到很自豪。”……2月15日新学期伊始,成都市实验小学把开学第一课搬到了成都博物馆。

“学校借助博物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视野。”学校办公室主任贺蓓说。

如何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记者走访了成都青羊区几所中小学,发现传统文化正走进校园,浸润着青少年的心田。

学什么

经典篇章、川味文化

童谣、川剧变脸、诗词朗诵、快板……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短短4个节目,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果,也彰显了成都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进校园,首先是国学进课堂。“我们每周7节语文课,有两节是阅读课,必须有一节国学。”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说,“低段学生学习《弟子规》《笠翁对韵》,中段的学《唐诗宋词》《论语》,高段的学《庄子》《史记》《历代美文选》。”

除了古文,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及习俗,还有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都是以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为此,泡桐树小学开设了特色选修课,分设6个板块、70多门课程,很多内容都跟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

在校园里,有一个由4个亭子组成的文化长廊,每个亭子就是一个展厅,展示师生们的剪纸、衍纸等作品。其中一个展厅主题是“跟着刘煜姐姐学剪纸”。“刘煜是特色选修课的优秀学生,通过跟老艺人学习,她爱上了剪纸,创作也让她性格活泼、自信多了。”陈杰说。

川西民居风格的教学楼,质朴的皮影文化墙和生动的皮影互动区,展示师生艺术创作的过厅画廊和各具风格的艺术功能教室……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处处洋溢着艺术文化气息。

学校成立了30多个社团,由非遗传人担任导师。“社团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四川清音、竹琴、车灯、扬琴,还有四川皮影、藏族儿童版画、民俗剪纸等,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打造出一系列极具地域特色的经典作品。”东城根街小学校长赖晗梅说。据介绍,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学校师生曾多次在国际、全国、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月,学校非遗艺术社团学生的节目“四川非遗艺术串烧”??《春天的声音》还远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第四届星光校园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遗产展演”,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彩魅力。  怎么学

体验式学习,消弭隔离感

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姚果果是校园里的小“网红”。寒假里她完成了一组手绘作品《果宝熊猫带你玩转成都》。12幅画分别以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点为背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主人公,在各个景点玩“滚铁环”“斗公鸡”“打弹弓”……“这些游戏现在很少见了,我想让成都本地小伙伴了解这些传统游戏,也想让外地人了解成都。”姚果果说。

姚果果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学校开设的熊猫课程。按成都市统一要求,青羊区牵头组织本区8所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熊猫课程》。“课程有9个主题,我们学校负责其中的民俗文化。去年已完成传统节日的绘本创作,今年打算编制二十四节气的绘本,姚果果是熊猫绘本主创成员。”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说,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熊猫绘本”“水墨熊猫”“熊猫课堂”等衍生主体课程。

作为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的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则以成都地区省级或国家级非遗项目为载体,重点介绍了极具民族特色的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四川车灯、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扬琴、四川盘子、多彩的唐卡、欢乐的锅庄、神秘的藏戏面具、扎染、尼西黑陶、衬色剪纸、仿制皮影、书法的篆书与隶书。“通过创新本土文化,既增强了师生们的自豪感,还提升了大家的文化交际能力。”赖晗梅说。

通过活动设计,消弭学生与传统文化的隔离感。树德实验中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家传传家”“读人阅世”和“城市文化探寻”等系列活动,开展历史文化寻根之旅,通过调查访谈、参观学习、手工绘画等生活化和体验式手段,增强带入感,让学生更加亲近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历史文化寻根之旅,不仅是让学生们沉浸其中,更是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体验学习,教他们在当下社会中读人阅世。”树德实验中学校长易永伦说。

为了增加对本土戏曲川剧的了解,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宽窄巷子里的川剧表演场所进行实地探访,访问演员,回来后用剪纸、绘画等形式呈现。“学生有了体验式理解,对传统文化才能更亲近。”树德实验中学副校长严健说。

树德实验中学语文老师彭睿结合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沿着文字、文学、经济和城市四条线索探寻成都的发展。“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历史遗迹,历史上文人雅士为此留下很多名篇。通过城市文化探寻,从诗词当中走进成都历史,寻找成都的气韵,让学生实地感受文学和历史的关联,传统文化一下变得既不遥远,也不高深,很好理解。”

啥效果

有兴趣,会应用

泡桐树小学的龙沐鑫最近对川剧变脸产生了兴趣,“他还选学了花枪”,奶奶陈福群对8岁孙儿的兴趣大力支持。有一次,三年级的杨晗希陪妈妈去一个朋友家,和她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抱怨没考好又被妈妈批评了。她本想安慰一下,竟脱口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小伙伴感到十分惊讶。

“才华内敛为气韵,外显成气质。我很喜欢这句话。”树德实验中学初三学生殷知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并从中汲取智慧。“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良好生活习惯,引导我们礼貌待人、践行孝道、爱国爱家,增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

有兴趣,会应用,传统文化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都市实验小学学生们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创意,开发设计文创产品,在网上开设微店,然后把所得利润捐给贫困学校建图书室。六年级(4)班的孩子们把自己创作的憨态可掬的熊猫水墨画,搬上了抱枕、鼠标垫、马克杯,先后开发“宽窄巷子”“锦里”“杜甫草堂”等成都名胜古迹系列产品。“这是孩子们通过公益活动来践行传统美德。”贺蓓说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