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小学取消期末考试 这是对教育部门的另一种考试

时间:小学教育 上大学网


值班小编:瑶瑶

编辑、制作:唐瑶

近日正是各中小学的期末考试季,很多家长可能又要陪着孩子挑灯夜战。然而自从2013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后,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陆续发布条文,取消统测、期中期末考试,各种新奇的综合素质测评方式频出,在新年刚刚来临之际,浙江省宁波市小学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最新规定,全省小学一到三年级取消学科统测,小学四至六年级,一年内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

“免考令”“减负令”在这几年的实验性探索实施以及教育界摸索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目前在一些城市和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很多经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一些矛盾和问题现实存在。而家长、学校等各方声音在这些年也没有完全统一,关于减负、免考、素质教育这些话题始终是众说纷纭,各说各理。(欢迎您说出您的想法,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先简单梳理下近些年,关于免考全国各省市做出的改革举措

2004年

2004年下学期,上海市所有小学在全国率先取消了期中考试。小学一、二年级的各学科都将全部取消期中考试,而三到五年级在取消期中考试的同时引入考查这一新型方式去评价学生。

2009年12月

山东省教育厅发文规定,小学不得组织期中考试,严禁各地统一组织周考、月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11月

北京市教委正式出台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小学阶段将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

3月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项中有这样一条: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七至九年级可组织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组织期末考试或考查。并规定从的下半年开始,浙江省的所有小学也将全部取消期中考试。

(ps:图内只节选部分信息。)

天津

2月天津市教委出台新规,严控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严禁补课,严控作业数量和考试次数,给中小学生减负,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天津市教委此次发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要求小学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小学生最晚17:00以前离校,中学生最晚17:30离校;严禁学校在11个法定节日、双休日、寒暑假补课,全市中小学无论毕业年级还是非毕业年级一律不准补课。这是天津市首次对毕业年级提出不准补课。

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

“免考令”实施后

各省市学校相继探索实施“免考令”,在落实过程中有的省市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和经验,而有的学校则将考试“变脸”为考查、验收。

浙江:期末评价游园考考核隐在过程中

年初浙江省教育下发了《关于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局和教研部门不得组织辖区内小学一至三年级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学科‘统测’,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学生,一年内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之后浙江下属省市学校各出心裁,有的学校为一年级的学生们设计了游园期末考,有的学校将期末考的形式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长作业”,让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尝试无疑不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技能、生活技能以及活动交往技能。让学生从原来考试时优秀的“解答问题能力”向生活中优秀的“解决问题能力”转变。

天津:考卷变“闯关”游戏给学生自主选择空间

天津推出史上最严减负令之后,许多小学纷纷交流高效教学研究课,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开展学生兴趣活动以及阳光体育等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在期末考试方面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说:“从2012年底,和平区从一、二年级开始,进行学习水平检测方式改革的研究,变一张试卷为‘闯关’游戏和竞赛,将传统的期末考试改革为评价展示周活动,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综合能力。2013年改革推进到三年级习作和英语。三年级英语采用五星评价法,随堂口语评价与统一听力相结合,以五星制对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进行评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上海:考试改头换面变验收老师悄悄用铅笔写分数

早在2004年上海就率先发布“免考令”,此后还年年重申。尽管如此,但小学生家长却大多表示,“学校并未取消期中考”,这样的家长占到了近七成。

一些家长惊讶地说:“原来2004年市教委就规定取消了期中考?但是我们孩子读书的小学,前几年一直都有期中考,现在也有。即使不叫期中考,也会以考查、验收的名义行考试之实。”有家长表示,虽然没有期中考,但学校会有其他形式的考试,例如英语的听写测验等。还有家长说期中考试老师不敢打分数,用铅笔轻轻地写上分数。

◆◆◆◆◆

面对“免考令”家长们观点不一

反对:一些家长并不赞成取消期中、期末考。取消了期中期末考,反而无法得知孩子的真实水平和在班级里的水准,会令部分家长焦虑。

赞同:每到考试季,孩子在考试季很辛苦,刷题做考卷、上补习班,赞同取消纸笔考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觉得学习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声音

Voice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义在解读北京市中小学改革意见提出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时说,取消统考统测,并不意味着没有了对孩子的量化考评,事实上,这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并不是简单地考完试,算个分,排个队,给家长反馈个分数就完了。取消了统考统测并不是降低了对教学的要求,相反老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到对学生的某一学科的学科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的方法、机会去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热爱,促进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单纯对学生考试技巧上的培训,或者为了成绩进行反复的磨炼。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陈立华老师表示:从学校来讲,取消统考统测我们举双手赞成。传统意义上的统考统测更加侧重知识上的考查。孩子做试卷就是一个强化知识,反复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反复做同样的训练,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休息的时间作为代价,成本太高。因为只要有考试,就必然会成为指挥棒,学校和老师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陈立华坦言,取消统考统测对小学校长和老师都是一种“解脱”,但她也担心,这个政策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教育主管部门就曾取消过小学统考统测,但迫于区县、家长对教学质量下降的担忧压力,执行几年又恢复了。她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小学教育长期发展制定一个方向性的规划,作为学校和教研部门也应依据新政拿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确保这项有利于孩子成长发展的政策能够稳步推行下来。

而很多学校校长认为,取消考试,改为了不太注重结果的考查或者面试,就是为了减负。然而,要切实减负,还需要教育制度的综合跟进。

有校长表示减负不等于减轻学业质量。不考试只是不注重结果,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平时过程的关心,让学生学得扎实和开心。另外i学校虽然会落实减负的要求,但家长不一定会放松孩子的学习,家长如果在某些学科有要求,会把孩子送到其他机构进行学习,又无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需要整体的同步改革。如果一味地为了减负,取消考试而不调整其他方面,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如果其他教育方面的整体改革如学习的教材、课程标准等不跟上的话,学校和家长是不放心的。综合的改革跟上了,这样的改革才会更有效。

思考

Think

可以看到,在减负、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思考和努力,然而在家长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对于“免考”“减负”仍存在观念上的分歧,而这个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分数依旧是中高考不可回避的存在。小编认为取消统测的行为动机是好的,然而依旧没有解决好主要矛盾。中考高考不改变,初中和高中的教学目标不改变,单单只是小学取消统测,并不会从根本上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小学学素质,初高中要成绩。小学不考试,中学全是考试,孩子怎么办?如果六年基本都没考试,孩子不可能在初中立刻就明白怎么去应试学习,怎么考好试,初一将成为很多孩子的“噩梦”,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和突然增大的学习压力,轻则会“摧毁”一个12岁孩子的学习兴趣,重则“毁灭”一个12岁孩子的“自信心”,只要中考高考存在,分数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分数的重要性就不容置疑,应试教育的痕迹就永远不可能抹去。我们还是处在“分数决定未来”的阶段,然而不管如何,取消小学生低年级期末考试的举措值得一试,起码它让人看到了一种校正、纠偏教育航道的自觉。当然,如何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进相应的综合评价机制;如何加强通识教育的分量等,都是需要考量的话题??毕竟,“取消考试”本身对教育部门来说是另一种考试。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