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湖南多个县区发现,教师结构缺口在增大??
新教师咋就补不到位
“现在只要有教师资格证,我们就把他们当宝一样。”日前,记者在湘南某县采访时,该县教育局长这样向记者诉苦。师资紧缺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在这个有40万人口的县,还有代课教师318人。
与这个县情况类似的,还有湘中某县,代课教师多达600人。实际上,师资紧缺仍然是不少地区的现状。近期,有媒体报道说,目前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但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却只有25万名。那么,中小学师资需求究竟是什么情况?记者在湖南岳阳、娄底、湘西、邵阳、郴州等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基础教育领域师资需求正呈现多重矛盾。
为什么学校编制满了,却依然缺教师
水田河镇是湘西保靖县的一个山区镇,共有17个教学点,其中1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4个,这些教学点必须派上1名以上的教师。
“许多农村完小,一般只配备7个老师,其中1个老师当校长,其他6个当班主任,实行包班制,工作非常辛苦。”湖南省新邵县教育局工会*周良才说,“因为编制紧,导致农村学校工作量大,许多老师是以音体美专业老师的身份招进来的,但是因为缺人,只好让他们什么都教。”
学校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等办学体制,直接决定师资力量的配备。近年来,湖南许多地区经过了几次大的调整,学校数量减少,学校规模扩大,教育资源配置有了一定的优化。但随着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及人口大规模流动,就学人数显著减少并且相对分散。
新化县是湖南省人口大县,共有140万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校478所。其中,初中89所,小学377所,农村小学教学点118个。全县在编教职员工9676人,从统计数据上看,按照国家编制标准,全县教职工编制是基本持平的。然而,由于学校数量多、班级人数少、耗费师资大,具体到某个学校、某个任教岗位,却出现了教师短缺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娄底市,涟源、双峰、冷水江等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存在同样问题。以岳阳市为例,全市应配教职工39384人,实配教职工40985人,超编1601人,但却结构性缺编1948人、硬性缺编741人,主要分布在市直、临湘市、平江县、华容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该市下辖的临湘市,共有教学点56个,其中单人校38个,按编制标准应仅配备教师70人,但实际配备202人。
11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不过,在采访中,一些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统一城乡师生配备标准,编制配备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果按照新的标准,不少县都将缺编。一些地区因此产生了不少代课教师。
在城市学校,缺编同样存在。湖南某市市直14所学校,截至12月10日,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共有2450个,但实有在编人数2275人,缺编175人。
相比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对教师质量的要求正在提高。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要求应聘教师具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学校应聘研究生学历教师有增加;二是看重教师德性,看重教师做人做事的态度。现在“90后”的年轻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在能力方面,学校更关注他们与孩子、家长的沟通能力。
为什么老教师退了,新教师还是补不齐
新邵县是半丘陵半山区地带,共有246所学校、10.6万多名学生。近年来,该县年年招教师,每年招考人数近300人。周良才介绍说,一个直接的原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进的民办教师,从2009年到2018年,这10年内基本上都要退休,占到整个教师人数的一半”。
实际上,像新邵县这样教师大量减员的地区还有不少。近年来,在湖南各地,正迎来一波教师退休高峰,教师减员人数急剧增加。在湘潭县,2010年到,该县共退休教师1327人;在平江县,该县2009年到共退休教师1120人;在新邵县,2012年到共退休489人,到2018年,该县每年退休的教师人数仍将保持在150人左右。
除了退休人数多外,教职工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上岗,或不能满负荷工作,也造成教学人员紧缺。春季,保靖县系统外借调人员有45人,教师每年因病请假80人左右,教师读研每年约20人。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在岗教上大学网二三百人,大约占中小学编制总数的10%左右。
记者在平江县了解到,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病多,教师健康状况触目惊心。据统计,,经县级以上医疗鉴定单位确认,该县四大疾病(癌症、尿毒症、精神病、重度传染病)教师中列为长期病休(半年以上)的就有161人。另外,每年短期病休(含产假)的均有110人左右。
尽管因各种原因减员人数多,但是教师补充却相对比较困难。以平江县为例,秋季开学,由于学生人数增加,按照老编制标准测算,平江县需增加教师230人,加之上学年减少教师359人,共计需补充教师589人,但目前只补充了491人。由于各种原因,近5年来,平江县都未能按计划足额招聘到教师。
同时,由于中等师范教育断层、高等师范教育缩水及群众观念变化等原因,农村合格教师的来源范围越来越小。据了解,平江县今年自主定岗招聘100名村小教师,为确保有人报名,条件已放宽至不需要教师资格证(需5年内考上)、40岁以下、师范类中专及以上学历即可,教师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县市教师数不断减少。湘阴县每年退休180余人,调出近20人,补充仅50人左右,年减数达150人左右;临湘市近三年退休397人,新进教师148人,少补充教师249人,本身缺编394人。
另外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女教师即将迎来一个生育高峰。“保守估计,18个!”新化县西河镇中心小学李立霞老师拿着学校教师花名册,在经过一番逐一了解后,肯定地说。西河镇中心小学校长伍志良说:“全校共有38名女教师,有生育二孩意愿的达26人。如果这些老师都同时怀孕请产假,学校怎么办?”
“由于教师待遇低,优秀的人才很难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而一些在岗教师也不够安心,许多年轻教师成家立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一位从教几十年的城市学校校长说。
为什么新教师来了,还有学科缺教师
秋季开学,尽管近3年来招进了48名青年教师,但新邵县迎光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谭富林仍急得不行。原来,该校物理教师除了政教主任兼上物理课,加上一名请产假的,就再无人选,物理课差点开不了。后来只得从小学教师中借用了两名有理科基础、敢上课的来替补。
“连续3年,我们没有招到生物、地理教师,今年干脆放弃了。理科的生物、化学、物理,文科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很难招到人,每个学校每届毕业生都只有二三十人,早就被哄抢一空了。”李锦文是安仁县副主任督学,长期分管人事工作,这几年,他每年都赶到湖南师大、衡阳师院、湘南学院等校招聘教师,但每次都扑了个空。
记者了解到,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小学科”,比如地理、历史等专业毕业生,如今却成了香饽饽。仅安仁县20所初中学校,就缺这些“小学科”教师70人。
有此困惑的不仅是安仁县,平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县英语(精品课)、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基本饱和,但数学、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科学等科目和特教专业、职业学校汽修、模具制作等专业教师,在招聘时经常无人报名。
不过,在这些学科教师等方面,城市学校基本能得到满足。“在招考教师方面,我们区能根据学校所缺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分学科招聘教师。”李臻告诉记者,除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难求外,其他都能按学科要求配备。
近年来,随着教师换代的加速,大量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平江县近年就招录了1698名教师,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年龄结构,但是却总体上呈现出学科结构不优、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非师范专业比例大等问题。在农村学校,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据统计,2009年,湖南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6年来为农村中小学招聘补充了28162名中小学教师,其中85%以上为女教师。在城市学校,性别结构失衡同样存在。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虽然近些年新进了大量年轻教师,但学校男教师只有24人,而女教师则有121名。
另一个问题也让管理者无法回避,就是新进教师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比较多。“我们县新进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周良才说,“这些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师范训练,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令人担忧。我们下去听课,部分老师根本不知道怎么备课、怎么上课,怎么培养新教师成为了一个大课题。”(记者阳锡叶通讯员彭猛兴袁愈雄;刘纪新、田亚君对本文亦有贡献)
【专家说】
一样的缺“师”,不一样的“缺”点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不同区域师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对待。
一是教师学历层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相对发达地区正在不断提高对教师学历的需求层次,先不说江浙、北上广,就是其他省份的地级市甚至县城中学,现在招聘教师的条件基本上都是要硕士,北京一些学校还有一批博士、博士后。但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很大,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当前最需要的还是本专科毕业生。这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往往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定位,学历高了,反而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来了也不安心。上世纪80年代,一批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至今仍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顶梁柱,这个“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二是教师性别结构迫切需要有改善。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159名教师中,女教师133名,占83.6%。近3年,该县招聘的435名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女教师373名。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如果女教师扎堆怀孕、生产,学校很快将面临“产假式缺编”。中心小学在安排教师到村小、教学点工作时,出于安全考虑,不便把女教师派下去,派男教师,又没几个,真是愁煞校长。所以,政府应该在指导、调控高校招生政策时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政策的杠杆和免学费的激励,增加男生的招生计划,确保男生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在源头上为改善中小学教师的性别结构创造条件。
三是急需“小学科”教师。音乐、体育、美术、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心理咨询等“被人看不起的小学科”教师严重不足。江西省永新县141所农村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分别只有105人、55人、54人、52人,校均0.74人、0.39人、0.38人、0.37人;23所农村初中,音、体、美教师分别是14人、20人、16人,校均0.61人、0.87人、0.70人。根据我们的调查,永新县的这种情况至少在江西省是具有代表性的。对此,各校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挖其他学校的教师,或以其他学科教师代课,等等。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
四是师范类毕业生在农村学校更受欢迎。全国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他们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虽然也有研究发现,一些中小学更愿意招收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在他们看来,这些毕业生在学科方面更有潜力。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基层学校的校长还是觉得师范类毕业生“好用”。而非师范类毕业的新教师到了岗位后,不排除有适合当老师的好苗子,但不少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备课、怎么上课”,一时半会上不了手,需要学校费时费力“再培养”。(作者叶存洪,系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教授)
【案例】
无奈的“拆东墙补西墙”
11月底的某一天,当我听完课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几位家长等在那里。他们是初一某班的家长。他们强烈反对学校把他们的数学教师临时调换到初三代课的决定。
事情是这样的,我校一位初三数学教师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疗养三四个月。学校和家长自然都非常焦急。没有办法,先找一位代课教师。代课教师非常认真负责,但由于缺乏在正规中学任教初中的经历和经验,他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校不得不决定在校内另找教师代课。但是,初三其余5位数学教师中,3位是班主任,一位是55岁以上老教师,另外一位是年轻女教师,显然都不合适。
我们只得决定暂时请任教初一的高老师,到初三任教两个班级。该教师再过两年即将退休,因疾病,开学就打算请病假修养一段时间,但考虑到学校缺教师,就继续来校任教初一年级一个班级。初一家长自然无法接受。
经过艰难而真诚的沟通,家长们对学校的困难表示理解,但提出高老师代课不能超过两个月,并且初一某班的代课教师不得来自校外,必须来自校内同年级的成熟教师等要求。家校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这种尴尬和无奈的背后,是我校数学组的教师结构不合理。数学组共19位教师,承担36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其中45岁以上7人,35岁至44岁7人,35岁以下5人。看起来,师资似乎较为充足且总体结构合理,但在45岁以上的老教师中,50岁以上占6人,其中1人为女教师,且因公受伤,无法任教两个班级;5名男教师中,55岁以上4人,每位老教师都面临睡眠不佳、视力退化严重或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问题,一直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正常教学。在35岁至44岁的中青年教师中,1人为学校中层,她长期担任两个班级数学教学,还要负责管理工作,已是超负荷工作。
其实,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已经面临一个严峻的困难:一位年轻教师开学不久即怀孕,因体质虚弱,遵医嘱需在家保养几个月,至今未能回校工作,学校不得不请其他教师轮流超负荷承担代课任务。而这,同样也多次引起有关班级的家长上门“讨说法”。
我校数学组这种情况,许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教师短缺,不是总的编制数上的刚性短缺,而是结构性的短缺。而一旦出现这种短缺,学校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作者厉佳旭,系浙江宁波镇海区立人中学校长)
【管理者说】
师资需求也有层次之分
在深入一线进行课堂观察和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师资问题已然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而新入职教师和教学年限偏长教师的教学状态是影响此问题的关键。
因学校师资现状而不同,学校对教师需求也呈动态变化。总体概括为三类需求变化:缺求有、有求熟、熟求优。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学校为例,学校对教师需求的变化既源于政策支持,又源于自身的发展变革。
对于教师之缺,有整体超编学科岗缺人、整体超编教学岗缺人和整体超编突发性缺人三种类型。我区军山小学就曾是整体超编学科缺人类型学校。这所学校由3所村办小学撤并组合而成,教师平均年龄44岁。教师总体超编,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缺乏,这些课程一直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近两年,经学校申请,区教育局通过定向招聘,分配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教师各一名,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科教学困境。
建校于2012年的区实验小学,因学校招聘的教师,部分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新入职教师的岗位孵化显得更为紧迫。身为学校校长的张岩从建校第一天起,就将学校管理重心致力于课堂教学、主题研讨、继教学习等方面。建校4年,随着班额的增加和新入职教师的不断加入,学校的教师孵化工作一直是长抓不怠的常规工作。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教师储备工作也被纳入学校管理日程。“无求有”和“有求熟”成为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对于后品牌建设的学校,如省级示范学校一中,“熟求优”是学校的教师需求。在近5年,区教室局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学校引进了特级教师6名,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学校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的方式,采用蓝青结对的方式进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不论是教师需求变化中的“无求有”,还是“有求熟”,抑或是“熟求优”,一个“求”字体现了目标性与方向性。对于教育局而言,“求”体现在基于调查研究后的教师招聘、师资引进、培训、调配等工作;对于学校而言,“求”体现在孵化和激活环节。对于师资需求而言,双管齐下的区校共治,在效缓解师资需求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刘华贵,系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科规划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