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显梅一样,李玉娟也是一名80后乡村女教师,她俩同时从玉川镇中心学校分流过来,也成了如今南北沟小学最年轻的老师。曾经,李显梅在安康读书,李玉娟在西安读书,大学的同学也聚会,但她们不经常去,“周末出去太浪费时间,周内就更不可能,我们还有这群孩子。”两位女老师性格都很开朗,山区的清苦似乎在她们的身上看不到一丝踪迹。“山里空气好,没想过要离开。”李显梅和李玉娟异口同声说道
清苦的生活
办公室兼做休息室,叠放着课本、教案和作业,摆设着简单的生活用具,木制的床铺,墙上挂着作息表,上午八时十五分早读,下午四时四十分放学。我们了解到,南北沟小学老师们的生活跟寄宿学生的状态一样:一周工作结束后,周五下午回家去,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来。
“在别人看来有些折腾,可大伙都这样,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李显梅笑呵呵地说。李显梅说自己是“2011年大学毕业,通过参加基层教师的招考,2012年来到玉川中心小学当老师。后来因为李家河修水库,中心学校迁址。2013年9月被分流到南北沟小学,现在早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了。”李显梅跟我们讲话时,用着地道的陕西方言,始终带着爽朗的笑声。
随着下课铃声,孩子们放学了,老师们又开始张罗各自的午饭。教室外面传来菜和油相融的“??”声,李显梅和李玉娟在室外正准备自己的午饭,单一的菜品配上实用的面条就成了两位年轻女老师冬日里最常吃的饭。由于学校没有灶,老师们只能在上完课后自己准备午饭。在一位老师的宿舍里,我们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从家里带来可以吃一周的馍,有时候一锅包谷稀饭、几个馍就是一位乡村教师一天的伙食。
干冷的山里,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地方,即使是在老师们的宿舍也觉得寒气很重,一碗热乎乎的饭也很容易冷掉。在这里,电磁灶似乎可以满足所有的做饭需求,空调却难以发挥它的作用。“经常电压不稳,做饭时突然没电也是很正常的,要是再开空调电压就更不行了。”李玉娟说。
在外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如此清苦,但在这些老师们的口中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这几年乡村教育和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工资和县城老师的工资差不多。原来山里很冷,也给配了空调,要说比条件肯定和城里没法比,但要说工作的成就和满足感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李显梅说。
这一切,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郑新蓉曾说过的:中国教师群体中,农村教师人数最多。他们在社会末端,在艰苦环境中肩负着国家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