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情绪平和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尊重老师做孩子的榜样,做智慧家长和老师处理好关系,如何做好初小衔接……日前,城关区金城关回民小学开启的“家校合育、静待花开”家长培训微课堂,引得家长一致点赞。据了解,为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长收获希望,让教师展现才华,该针对少数民族生源比例大、待回迁教学等特点,持续三年不定期举办此类家长课堂,取得了良好收效!
金城关回民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也是一所致力于发展民族教育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在校流动人员子女不断增加,尤以回族、东乡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孩子占全校学生的70%以上,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族小学”。近三年多来,学校又随徐家湾城区改造整体拆迁,处于过渡困难期。部分生源流失,多来自临夏、广和、张家川等地的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学校。本着“办特色学校,育全面人才”的教育原则,学校努力探索以民族教育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三年来,学校克服困难开办民族学校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活动。
开放学校、开放教室、开放课堂,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架起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和家长互动,结合民族聚居地区域性特色,针对少数民族孩子的特点,开展综合素养提升教育,积极探索小规模办学、小班额教学的实践,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同时学校创新家访形式,采取校门口家访、网络家访、电话家访多种形式丰富家校合育策略。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恢复了传统家访活动,实地家访更接地气,回归、还原教育本质,了解家庭真实情况,掌握个体家教背景,寻找家校合育策略。以尊重家长、尊重学生,从爱出发,不以偏概全,从表扬学生,向家长挖掘孩子点滴的进步,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据统计,逐年来“家长课堂”的家长参与比例逐步提高。
“家校合育”是一条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艺体特长、创建特色学校,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金城关回民小学重视教育科研指导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和班队文化建设。打造“方寸世界、溢趣童年”书签艺术特色项目,开发《尚德之音》系列诵读课程,《诵咏金城》、《民族儿歌》、《经典古诗文》整套8本诵读教材。并开设“软式棒垒球”体育特色项目对孩子专注力、反应度的培养,健身又健脑。为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和能量,通过家委会邀请家长做“家长义教”课程,引吭“花儿”、手工编织、特色面食等活动,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学校引入“心理学会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城市融入项目”、“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活动”,由西北师大“阳光公益社团”牵头,农业大学副教授,甘肃省心理学会专业咨询师,师大附中心理学教师等为家长、教师、学生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心理疏导和沟通,家长们纷纷为这类项活动“点赞”。“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教育需要精耕细做。唯有用心,教育才会变得鲜活;唯有用情,教育才会在师生间绽放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