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幼儿园供图
“这几年,每到报名的时候,幼儿园大门都会被家长挤坏。”从不愿送孩子上幼儿园,到少数民族家长都想把孩子送来,短短几年,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友好中心幼儿园的在园幼儿就从200人增加到1800多人。这所幼儿园缘何受到少数民族家长如此追捧?
无私的爱让少数民族孩子爱上双语幼儿
园
“第一次见到我们时,孩子们一脸怯生生的,上下打量着,小脚丫不停地往后退。”伽师县友好中心幼儿园教师平桠楠至今还记得10年前幼儿园刚开园时,维吾尔族孩子们的表情和眼神。而如今,10年过去,她带的第一批孩子已经读高中,虽然不常见到,但一见面,孩子们就会黏着她,她成了孩子们天天挂在嘴边的“桠楠妈咪”。
11年前,一个叫李义海的山西人,从万里之外的山西来到伽师县,在这个只有一条街,没有一辆出租车,满街跑着毛驴车和绵羊的城市郊区,投资600万元建了这所双语幼儿园。
“我们招收的99%都是维吾尔族孩子,基本都是农村孩子。”李义海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孩子们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见面根本就无法交流。”
开园时,幼儿园从山西招聘了15名幼儿教师。这些教师根本听不懂维吾尔族孩子们说的话。由于是伽师县第一所双语幼儿园,家长们心里也打着小鼓。“把孩子送去,能教好吗?”“汉族老师教我们的孩子,语言又不通,孩子能不能接受?”
“由于家长不大信任,首次开园,幼儿园只招到200个孩子。”李义海说,“尽管如此,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孩子教好,让家长满意。”
当平桠楠和汉族老师们想去接近这些孩子时,孩子们便有点害怕。怎么办?老师们没有着急,而是站在一旁观察孩子们。慢慢地,她发现这些孩子特别喜欢音乐和舞蹈。平桠楠用录音机播放维吾尔族音乐,听到喜欢的音乐,孩子们跳起了舞蹈,平桠楠也跟着孩子们跳。“跟着孩子们在地板上连滚带爬,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玩具’,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去,时时刻刻和孩子们在一起。”平桠楠说,“虽然无法通过语言交流,但音乐舞蹈还有游戏,是没有障碍的。”两个星期后,孩子们渐渐消除了对汉族老师的陌生感,开口叫“老师”了。
“在我们老师眼里,少数民族孩子都是‘我的娃’,没有民族之分。”同平桠楠一样,汉族老师们用无私的爱,让少数民族孩子从不敢不愿来幼儿园到后来爱上了这个幼儿园。“星期六、星期天,孩子也闹着要来幼儿园。”家长古丽妮莎?买买提对记者说。
让少数民族孩子在唱唱跳跳中学会了双语
“伽师瓜甲天下,伽师的娃娃也不差,双语口语展才艺,说唱弹跳数第一,爱国爱家讲文明,争当双语小明星。”这是该园每个孩子都会唱的一首儿歌,就是这样一首小小的儿歌,如今在伽师县早已家喻户晓。
“伽师瓜是伽师县本地的一种瓜,很好吃,香甜可口,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事物。”李义海对记者说,“10年前,双语幼儿园还没有专门的教材,而统一的幼儿教材又不能完全适应少数民族孩子学双语的需要。”
怎么办?要让少数民族孩子学得好,老师必须教得好,要教得好,适合孩子们的教材很重要。于是,全园上下老师们便一起开动脑筋,根据实际,自编学前双语园本教材。“我们面对的是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的孩子,所以在自编教材的时候,选择了伽师县本地的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来作为教材内容的素材。”教师王倩丽对记者说。
熟悉的伽师瓜,被编入了儿歌,一教孩子们唱,孩子们就喜欢上了。关于伽师瓜的儿歌,幼儿园老师们不仅仅编了这一首。自编儿歌,在这个幼儿园还有很多。唱唱跳跳契合了维吾尔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接地气”的儿歌,让孩子们学习双语的时候,就像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这样一来,少数民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说不少普通话。
围绕少数民族孩子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也进行了创新。幼儿园鼓励老师把教材进行梳理分类,采用专题游戏模式进行教学。“我们不再单一地教孩子们认识什么事物,而是采取由此事物散发开去的专题游戏方式,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收获爱国爱家和民族团结情感。”王倩丽对记者说。
比如,在教孩子们认识“苹果”时,老师不仅仅教他们认识“苹果”本身这个事物,还以真的苹果为载体,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唱儿歌,最后由老师告诉孩子们道理:如果自己有一个苹果,可以分给其他小朋友,或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吃。
“认识‘苹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了孩子分享。”王倩丽说,“这样做,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做人,从小就学会替他人着想。”
“在教孩子们认识国旗、国徽、国歌时,我们都是先教孩子们学唱儿歌,然后再通过做专题游戏、角色扮演、舞蹈等,把爱国主义潜移默化地融于游戏和活动之中。”王倩丽说,“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化为实实在在,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主题游戏。从爱家人、爱家乡到爱新疆、爱祖国,一点点递进,从来不搞空洞的说教和灌输。”
播下民族团结和爱国爱家爱团结的种子
“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保卫祖国!”“我长大了想当医生,给爸爸妈妈看病!”“我的理想是当老师,因为老师对我们太好了!”采访中,当记者问起这些少数民族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时,他们高高举起一双双小手,都抢着回答。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让记者惊讶。
为了教孩子们学好双语,该园给每个班配备两名教师,一名汉族教师,一名少数民族教师。两名教师互相协作,用爱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老师把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了,孩子进幼儿园时,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一年后,就能说出流利的普通话了,我很感谢老师们。”农民布娜尔也木?吐尔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三个孩子都在这个双语幼儿园上,大丫头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特别懂事,在家里帮我干活,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袜子。我非常满意这里的教育。”
虽然是孩子的母亲,但布娜尔也木?吐尔地的普通话说得不大好,发音也不大准确。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孩子都比我说得好,在家里,孩子就是我学习普通话的小老师。”
“在幼儿园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园长古海尔?买买提对记者说,“无论老师,还是孩子,我们不分民族,大家都一样,快乐和睦相处,开开心心每一天。充满爱的氛围,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学习双语的语言环境。”
“有时候,地里的农活忙不完,无法去幼儿园接孩子,就打电话给老师让她帮忙。”家长阿孜古丽?库尔班对记者说。
从最初的家长不信任,到后来把老师当亲人,双语教育搭建起了教师和家长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友谊桥梁,浇开了民族团结之花。
每到孩子们的毕业典礼,幼儿园里都是哭声一片。李义海对记者说:“大家感情太深,孩子舍不得离开老师,老师更舍不得孩子离开,家长们无比激动,大家哭成一团,泪水交织在一起。”
每到春天,伽师县的田间地头,都会盛开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些美丽的花被家长们采来,送给幼儿园的老师们,以表达感谢。这些花,被老师们作为最高荣誉,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