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解读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年上海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时间:教育新闻 上大学网

解读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上海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规划分析

确定上海“十三五”发展主线,必须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充分体现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二要放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谋划,把握全球发展趋势;三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根据上述要求,上海“十三五”发展主线应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十三五”时期,上海应跳出6700平方公里地域范围的局限,争取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功能性作用。一是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功能;二是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是在引领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发展上要有新思路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上海必须立足长远,把未来30年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紧密衔接,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此,需要对“十三五”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清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为科学制定规划提供参考。

“十三五”上海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上海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总体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风险和挑战有所增加。从机遇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城市能级带来重大契机。从挑战看,世界经济在再平衡中艰难复苏,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不断提高,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红利弱化,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集中显现,给上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就上海自身来看,“十三五”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改革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面对发展阶段和发展动力的转换,亟需在提质增效上下大力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

统筹考虑,确定上海“十三五”发展主线,必须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充分体现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中央要求上海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上海要全力贯彻国家战略,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二要放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谋划,把握全球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上海发展要立足国际视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潮流,特别是体现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理念,不仅要紧跟世界城市发展的第一梯队,而且要力争在某些方面成为领跑者。三要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时期,上海处在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瓶颈。要瞄准未来发展目标,把顶层设计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探索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根据上述要求,上海“十三五”发展主线应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

力争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总体方向是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与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城市,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网络的重要枢纽,而“四个中心”是实现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四个中心”在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指标上提升显著,但核心功能仍存在“短板”。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未完全放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尚存在不小差距。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领域仍缺乏话语权,占全球海上保险市场份额不足1%,占船舶贷款市场不足1%。。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随着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变化和互联网发展,制度创新力度亟需加大,贸易业态和模式有待创新。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着力加强“四个中心”与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度结合,争取在“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建设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一是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积极探索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衔接联动,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深化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二是进一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高能级业务,积极吸引国际航运功能性机构和高端要素集聚,优化与长三角其他港口和舟山新区的分工,加快发展江海直达、海铁联运,优化岸线资源配置。同时,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升枢纽中转换乘效率,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三是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加强与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营运中心集聚,促进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联动,大力发展离岸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和货物贸易附加值,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努力推动消费升级。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需实施前瞻性战略举措

未来30年,世界科技创新将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创新版图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全球创新要素系统性东移;二是从大企业主导向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协作并举转变;三是从封闭研发向开放式融合研发转变;四是从单一科技创新向跨领域全面创新转变;五是跨区域协同创新成为普遍趋势。这些都将对“十三五”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产生重要影响。对照这些趋势,上海在创新活力、组织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之处,亟待加强和完善。

“十三五”时期,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必须顺应国际上最新趋势,实施前瞻性的战略举措。一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既要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又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分五类:对战略性产业(如大飞机等),要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关联产业带动效应;对可弯道超车的产业(如互联网等),要营造浓郁氛围,集聚人才,涌现更多优秀企业;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如钢铁、造船等),要加强自主创新,打造基础研发平台,持续提升技术优势;对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的产业,要培育潜在竞争力,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强研发、品质和渠道管理,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二是技术路径选择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新技术革命往往带来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性重塑,但如果技术路径选择失误的话,可能导致致命打击,美国底特律的没落就体现了这一点。上海在这方面必须慎之又慎,技术路径选择要留有适当空间,不能过于固化。三是在打破资源分割、各自为政上下更大力气。上海有不少宝贵的科技资源,但分散在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中,没有发挥整体效应。要以科创中心《意见》出台为契机,着力打破产学研分割、管理僵化的体制机制,构建多方协同互补的创新链条。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未来30年,我国仍处于通过深度融入全球化获得开放红利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将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二是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引领持续增强;四是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有望成为全球三大货币之一。

把握和顺应这些趋势,“十三五”时期,上海应立足全局,跳出6700平方公里地域范围的局限,争取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功能性作用。一是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功能。要高举自贸试验区大旗,按照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的目标,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不断拓展改革新领域,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我国从向东开放转向东西并举,在面向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开放。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最大首位城市,应以经贸投资为突破口,以金融开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人文交流为纽带,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三是在引领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发展上要有新思路新突破。特别是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带动长三角协同发展上要有新举措,与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形成呼应。

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应实施“五大战略”实现“三大转变”

未来30年,受新技术革命、消费需求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影响,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将发生深刻转变。一是新技术革命将改变传统产业形态;二是产业跨界融合将极大深化;三是平台经济日益成为主流模式;四是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普遍潮流。这些趋势将对上海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必须牢牢把握这些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结合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力争实现“三大转变”。“五大战略”:一是智能化战略。加大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投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让生产更加智能、便捷、柔性。二是高端化战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环节攀升,强化对核心技术和高端环节的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融合化战略。创新商业模式,形成跨产业、跨领域的产业形态,构建制造业与服务业一体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四是平台化战略。把握大数据机遇,发展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为众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大平台服务。五是绿色化战略。积极采用清洁生产,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倡导形成低碳节约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三大转变”:一是从依靠传统产业向依靠“四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二是从依靠股市、房地产向依靠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转变;三是从依靠外资和出口拉动向扩大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和产业发展转变。

构建网络化、多中心、扁平化的城市体系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的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将逐渐向“巨型城市区域”(Mega-cityRegion)演变,以这些巨型城市区域为代表的空间单元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未来30年,长三角地区将发展成为巨型城市区域,上海与南京、杭州等城市共同构成区域内的核心节点,不同节点之间密切联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上海本身也将发展成为巨型城市。

立足这些城市发展规律和新趋势,“十三五”时期,上海应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制约,在更大范围优化区域产业和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网络化、多中心、扁平化的城市体系。一是要大力推进城市多中心化和扁平化发展。在中心城区建设更多的副中心,并进一步加快发展郊区新城,建设若干个节点城市,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网络状的城市空间体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将非核心功能和人口向郊区新城和周边城市疏解。二是优化产业分工协作。上海今后产业发展应更加突出高端引领和创新力提升。要围绕强化核心优势,优化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分工,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格局。三是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上海与外省市的铁路、高速公路对接,提升长三角“同城效应”。强化长三角机场群协作,打造上海国际航空大都市

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是长远目标

未来30年,上海在迈向深具魅力和创造力的全球城市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硬实力,更要提升软实力,既要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要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就目前而言,上海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上还远远不够,亟待迅速提升。一是文化创新活力不足。具有原创性、能够引领国际文化潮流的产品十分缺乏,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薄弱。二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不够。中西文化交流还不够频繁,碰撞融合不足,文化多样性尚需提升。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有待完善。有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不多,服务方式和内容需要创新,针对性、吸引力不够强。

“十三五”时期,上海应从全面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长远目标出发,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争取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将培育和践行*作为未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对上海发展的新要求。二是要将振兴海派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中西合璧、多元交融的优势,塑造海派文化的新内涵和新形象。三是更加注重发展公共文化。加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品位。

如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未来30年,低碳、绿色、生态、宜居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全球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指出,上海要实现的小康是高水平的小康。对照这一要求,上海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比如,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偏低,PM2.5超标问题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繁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居民收入增速趋缓,预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有望实现,但城市居民收入翻番难度较大。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按照未来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和*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为规划的重要出发点。一是要进一步发挥世博效应。深入弘扬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不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二是要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重点聚焦两个环节:在初次分配环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再分配环节,强化政府的统筹保障责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垄断行业收入监管。三是要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PM2.5、臭氧为重点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消除河道黑臭,加快郊野公园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四是要大力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大幅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健康城市,发展健康医疗。五是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优化就业结构,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构建与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于社会治理创新

未来30年,上海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一是人口和文化将日益多元化;二是社会极化和分化会进一步明显;三是互联网将改变社会形态,不可控性增加。

根据上述趋势,“十三五”时期,上海应未雨绸缪,进一步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切实把去年市委一号课题成果落到实处。一是将打造“法治中国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引导人们理性表达诉求,在全社会塑造对法治的信仰。二是争取在多元共治上取得突破。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对话机制,并将社会组织和第三方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促进基层自治组织发育与成长。三是将创新网络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提高对网络民意的快速反应和合理引导能力,通过沟通、协商、对话与合作,构建网络社会伙伴关系。

打造安全城市

未来30年,随着上海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各类致灾因素和风险隐患将不断增多,特别是网络安全、恐怖袭击等非传统安全风险将明显上升,“蝴蝶效应”凸显,对城市安全运行造成较大挑战。同时,大量房屋与基础设施面临老化,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风险也应受到足够重视。

“十三五”时期,上海应将打造安全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强化城市安全防御体系,提升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一是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安全基础数据库建设。对重要基础设施和风险源进行全面梳理,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信息化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二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聚焦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建设工程、危险化学品、食品安全等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狠抓安全责任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及纲要全文

上海十三五规划全文发展理念

上海市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上海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