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政策受到支持,至今仍在推行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不多的执行货币补贴政策的地方之一。
高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一伊姓工作人员介绍,高新区车改试点采取的是货币补贴的方式,也就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按级别对因公有出行需求的公务人员发放交通补贴。
“车改前,我们单位有公车20多辆,副县级干部20多人,司机20多人。车改后,公车只剩4辆,这方面经费支出至少下降30%。”该工作人员说。
“高新区车改推行后,确实降低了公车支出,我现在都是开私人车上下班。”高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张永伟说,当时实行的是货币补贴,至今一直按照当时制定的补贴标准发放补助,中间没有太大变化,但他没有透露补贴数额。
●义煤集团:三年节约8000万元,个人购车补贴取消
在河南各地此起彼伏的公车改革中,国有企业公车改革是一大亮点,在这不得不说下义煤集团。
三门峡义煤集团公车改革始于2008年,一直被媒体称为公车改革的成功样本。公车改革前,义煤集团有公务用车700多辆,公车开支成了一大负担,每年支出高达5500多万元。
当年8月1日,《义煤集团公司车辆改革方案》出台,取消副处级至副总师的专车或公务用车,对于自己购买车辆的干部,一次性给予8万元至12万元购车补贴,每月限额报销交通用度,报销标准从3500元至6000元不等。2011年,义煤集团公布车改成效,三年节约用度约8000万元,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堵住了管理毛病”。
截至目前这项车改政策仍在义煤集团延续。不过在2012年10月,集团对车改政策进行了修正,领导干部个人购买车辆,不再享受8万元至12万元的购车补贴。
●中牟:公车拍卖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
由于以前的公车管理政策宽松,公车超编在各地很常见。因此,一些地方想要进行公车改革,不可制止就要处置惩罚超编公车。这其实也是公车改革三大关键词“取消、车补、拍卖”中的环节之一:拍卖要防止公车贱卖。而恰在这个环节,河南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出了问题。
2012年7月,有媒体刊发消息称,近日,中牟县纪委牵头、县国资局承办,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实现国资增值53.2%。
现场有40多名竞买人参与,经过多轮竞价,所有车辆全部成交,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均价9000多元,被网友戏称“公车卖出了废铁价”。不少人质疑:国有资产怎么会增值?拍卖程序不过是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