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宿舍条件内部图片,青海大学宿舍条件环境怎么样
住宿有几种专业不同就不一样一间寝室有住4个人的机械系的就是6个人的但是都没有单间的厕所都是一楼有两个大厕所生活费不贵吃饭每个月450块物价差不多因为你是在学校生活学校的东西国家有补助所以就不怎么贵我是重庆的我觉得那很适合人住夏天不热冷天寝室教室有暖气和不错但是学校的学风不怎么好得靠自己
您好楼主狠高兴为您解答,说青海大学住宿条件的话在西北的大学来说青海大学还是相对落后的,不过吧。学生嘛要那么高档的干什么。没吃到苦哪会有甜祝您学业有成,希望您愉快,也希望我给出的答案能帮到您。。
其实不错的。在清华大学的援助下,青大发展非常的快。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也先进。只是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但是作为发展中的211高校,青海大学在保持进步,积极建设高原名校。此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外部因素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希望你在青海大学能加油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14所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
学校坐落在青藏高原历史文化名城、青海省省会夏都??西宁市,校园花木繁茂、环境优美,极具现代人文气息,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占地2916.19亩,建筑面积64.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5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4亿元、医疗设备6.67亿元;图书馆藏书140.53万册。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院、26个系(部)和14个专业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7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5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1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7052人。其中,全日制硕博研究生1276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7946人。有教职工4350人,其中,医护和专职科研人员2578名,专任教师1255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167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79.12%。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外专*”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入选中科院“*”1人,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6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24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7人,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的高层次人才15人,“昆仑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23人,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05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58项,获得资助经费3.3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243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790项,获得成果488项,其中国际领先5项、国际先进25项、培育新品种33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青海省科技进步奖31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9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900余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加入了青海?犹他科技创新联盟,启动了新一轮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模式合作项目,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推进了与国外著名高校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与青海省着力发展的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盐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金等传统产业等联系紧密,并且在三江源生态环境与草地畜牧业、青藏高原冷凉作物遗传育种、盐湖化工、高原医学、青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与特色材料、藏医药学继承与创新研究、青藏高原资源型产业与企业管理学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