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时评高中改学制不如转移高考动力点(二)

时间:教育新闻 上大学网
。全国高校特别是重点名牌大学,在各地的招生数是一定的,无论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如何地刻苦用功复习应考,竞争只是在本省内的分数竞争。高考,与其说是学生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各市县各学校荣誉的竞争。

因此,学校教育对社会有贡献,只能是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最关键、最迫切的需要和追求。对于现行的高考制度来说,最佳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是:改变当前家长、学校和行政部门对高考功利性的追求动力,转化为学生个人人生的追求动力。具体来说,就是各省市自治区,不再用升学率来衡量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绩,不再给予老师和学生应考压力,而是强化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本领为内生动力。

其一,淡化高考政绩观。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考,不应是地方政府、学校及老师“谋取”政绩的工具。因此,在对待高考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上要有创新和改变,例如:各校不再集体组织高三学生参加高考,而由学生个人以社会个体的身份报考,以此来淡化学校、地方行政部门把高考当作政绩来体现。如当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应考者的背后没有任何机构或集体去推动,只是应考者本身为提高学识或学历而主动参加的考试。

其二,学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强调高中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高中教育应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当前的高中教育,还是要回归到“高一至高三各阶段正常的学习课程”上来,而不是缩短高中教育的学制。

说到底,理性地对待高考,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学校对待“政绩观”的正确认识,把应考的动力从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期盼,转为学生个体的内生动力。那么,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降临莘莘学子们的身上。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