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企业工作和工程研发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30%,具有海(境)外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20%)等人才结构工程计划,逐步形成了以硕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高、具有海外经历的人才比例高、外(台)教比例高等“四高”为特点的师资结构。目前,全校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企业经历的占30%,海外经历的占18%,外(台)籍教师的占8%,高级职称教师占39%。双聘院士和*4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我校与林德叉车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实验教学用房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达3.1亿元。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有省、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20个(共有实验室299个),建立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0个。图书馆藏书130万册,电子藏书106.7万册。信息化、数字化校园高起点建设。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80个,省级教学名师1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9项;省“提升计划”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5项(国家级1项);,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
(我校与英国纽卡斯大学成立轨道交通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总额连续7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科研经费5445.6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科技部闽台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5项,省市各级各类项目140余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10余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企共建研发平台10个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1个。
针对我校办学特点,在广大学生中大力培养与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