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江苏高考 > 正文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江苏高考语文答案【word版本】

时间:江苏高考 上大学网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尤其觉得选择题和作文不好把握。笔者对试卷内容进行粗略分析之后,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但仔细体会之下,觉得试卷还是有细微的变化。

今年的高考试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自江苏试卷变成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5道选择题,分值15分,文言文部分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分值为18分,诗歌鉴赏题11分,3道题目,文学作品4道题,20分,论述类3道题,18分,作文70分,和的结构分值完全一样,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会明》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对人物某一行为的原因分析,第14题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细节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

而16题,分析结尾处“微笑的意义”的意蕴,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四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

而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依据文本解析作答,也很常规。

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的概括题是“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传纪类文本一般设题都是关于传主的,比如传主的性格特点、品性为人、思想见解等,而今年同往年的题目不一样,是概括科举考试的特点,这里也顺带涉及到了考生的文化积累,有创新。

诗歌两道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一道内容概括,一道情感概括,两题均是常见题,但第一题有点小变化??巧妙地和高中课文中的《史记?李将军列传》衔接??学生倘若熟悉《李将军列传》的内容,那么概括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而,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这两题题目如下: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摇那些花儿?摇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学生恐怕没见识过这类题目,一时有点蒙,自然就感到难。第4题既要思考某同学所写文章的意思,又要思考“寸草春晖”“那些花儿”等是什么意思,才能选正确;第5题,既要知道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各自的特点,又要能理解对联意思,才能匹配成功。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不仅仅题型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整体难度上也超过去年,难怪学生觉得选择题做起来很不顺手。

二、选材立足民族,引导关注传统

的江苏试卷在选材上完全立足民族,外国的内容一点没进入试卷,这和以往完全不一样。我们往前看几年,2012年《笑的价值》(英国伍尔芙),2013年《论名声》(德国叔本华),《安娜之死》(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两篇现代文阅读,总有一篇取材外国。,虽然没有直接选择外国作家的作品,但熊秉明的《罗丹的雕刻》,文章本身反映的是外国人的艺术思想、成就。所以,今年的命题者似乎有意打破了中外兼顾的原则,而立足民族文化,这是一个鲜明的变化,或许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语言表达题除第一题外,第二题到第五题,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固然古典传统不用说,就是修辞题、拟标题对应题,也脱不了古典材料。文言文的概况题,考到科举制度的特点,诗歌鉴赏没考通常必考的技巧题,而是考查李广的事迹,引导学生要重视熟悉《史记》等经典文本,这两题的出现,是否是让我们重视古代文化文学相关知识的一个信号?

在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材上,2016的高考命题者又一次回归传统。命题者以往似乎总是在时间或空间上拉开和学生的距离,刻意地造成一种疏离感。比如2011年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2012年师陀的《邮差先生》、2013年老舍的《何容何许人也》均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安娜之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的作品,让学生望而生畏。,命题者一反传统,选择了当代作家王安忆的《比邻而居》,文字风格平易亲和,文章内容表现当代人的家居生活,让学生感到亲近亲切,时代感较强。而今年所选的《会明》一文,反映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军阀混战时期,学生更觉陌生,重新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论述类文本同样回归古典。是朱良志的《乾坤草亭》,古典文学气息十足;而的阅读文本选取了熊秉明的《罗丹的雕刻》,熟悉的人物、熟悉的话题,相对而言更贴近学生;选用的是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文本借助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来说成人的成长特点、成长受限等,所以,同样有浓烈的古典传统因子在里面。

所以,整份试卷,无论是语言文字运用,还是文言文、诗歌、小说、论述类四大阅读,无不与古代、古典、古朴息息有关,命题人似乎在刻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传达出这样一种导向:立足民族文化,返归古代传统。

三、作文材料闪现理性的光辉,思辨要求高

自2013年开始,江苏作文由命题作文变为材料作文,作文的审题难度都不大,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的作文材料阅读可有点难,学生考完后大都反映下手不易。这是因为今年的作文题理性色彩更浓,思辨性更强。这个材料共三句话,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第二句的开头“有人却说”来看,显然一二句是转折关系,既然是转折关系,自然重点该是第二句,第三句和前面什么关系呢?这要搞清一个字即“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中“这”指代的内容,研究一下可知“这”指代的应该是第二句,这就说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一种个性的彰显、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看来,第三句是对第二句行为背后的实质的揭示,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是个性的彰显、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呢?这就得研究第二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话补全对象应该是别人(有话)我(则短),别人(无话)我(则长),“有话则短”即“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话则长”即“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是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于无疑处有疑,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从而有所创发和表达。

所以该句意为,别人已有见解处我可说,别人尚无见解处我多说,这或许是“个性的彰显”或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再看第一句话,“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主语应该是“我”或无特定对象。这句中的“话”,指的是主体对象内心的感受认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对问题、事物有想法就说得多,如果没有什么感受就说得少。

三句话的重点应该在二三句。由说话延伸到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都应该“别人无话可说处”,本着自己的慧心、慧眼,有可说之创。本次作文讲说话,讲个性,讲创新,应该都属于材料范畴,偏题不易,但要写出有个性和创新的佳作也难。

由此可见,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看起来熟悉平易,实则难度不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低,达到了区分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弱的选拔甄别的目的,对于高中的教学与复习,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功能??那就是必须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惟有如此,才能充分地彰显语文学养,在高考选拔中脱颖而出。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难不难,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难度系数分析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度相比去年难不难评析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难度点评及答案发布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如何审题立意怎么写)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范文怎么写及难度点评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专家解答审题立意(怎么写)

江苏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怎么写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