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企业文化 > 正文

中国企业文化的期待

时间:企业文化 上大学网

  “企业”是由日本传入的词,暂且不表,先说“文化”。文,《说文》:错画也;《释名》:汇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化,《说文》:教行也;《增韵》: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老子。道德经》:我无为而民自化。以德化民谓之化。《韵会》: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又泛言改易,亦曰变化。“文化”一词,较早见于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第一层意思,即以文教化、文治教化,作动词看。对应的英文是culture.第二种意思表示“运用文字的能力”。这是近代才有的意义,如讲“一个有文化的人”,类同于“知识”或者“受教育”,对应的英文是literacy.第三层意思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新民主主义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对应的英文是culture.第四种意思是“考古学用语”,如仰韶文化。对应的英文是civilization,有“文明”的含义。

  “企业”一词来自于日本。明治(1868—1912)维新时期,日本将大量西方科学新知翻译成汉字,戊戌变法以后又随我国留洋学生传入中国并大量进人现代汉语。比如“哲学”、“宗教”、“业务”、“经济”等等,类似的“日本汉语”大概占到我们现在常用社会、自然科学词汇中的70%.“企业”的英文:enterprise,它比“公司”company的范围要广,包括了所有企、事业单位。它由两个部分构成,“enter-”和“-prise”,前者具有“获得、开始享有”的含义,可引申为“盈利、收益”;后者则有“撬起、撑起”的意思,引申为“杠杆、工具”。两个部分结合在一起,表示“获取盈利的工具”。“企业”这个词是被日本在翻译西方科学时组合、创造出来的。企,《说文》:举踵也。踵:足后,追也。《前汉。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可以体会那是怎样一种企望的意念。业,《易。坤卦》“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孟子》“创业垂统”。《礼。曲礼》“所习必有业”。即事业、创业、学业的意思。

  那又怎样能把“企业”和“文化”新、旧搭配地放到一起,组成“企业文化”的新概念?其实是美国两位管理学者(泰伦斯和艾伦)在1981年的创造。他们经6个月时间集中针对80家企业进行详尽调查之后,著成《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很快被评为“本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其实,如果将“企业”换成“学校”、“社区”、“组织”、“家庭”或者“社会”,那“5个要素”同样成立,同样都是“习俗”和“礼仪”的载体。

  显而易见,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企业文化的“文化”,偏向于第三层意思,即《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所述。我们再看它的英文“culture”,在《牛津双解字典》中有这些解释:1.生活方式2.艺术、音乐、文学3.看法、态度4.种植、养殖。其中第4个意思就是个动词,与“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的“文化”一样,是有过程的动词,这点不能忽视。(这也是中国智慧解决西方对“文化”定义难题的要点。“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百度百科)

  80年代《企业文化》一书的诞生,并非“企业文化”本身的诞生,两位美国学者只是在经过6个月调查后得到了“企业有文化存在”这样一个认识。换个角度看,只要有企业、有人,就本来有“文化”,那与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一个道理——“只要有人,就有文化”。至今未曾有“蚂蚁文化”、“猩猩文化”这样的说法吧?因此,我们看待“企业文化”这个词,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启示:

  1、但凡“文化”,必先带有一种“由上政下”的“以文教化”、“文治教化”的内涵。这一层在“culture”里或许只含有“种植、养殖、教养”的意思,但在中国,“化民成俗(《礼。乐记》)”的智慧不可遗忘。也就是,在中国探讨“企业文化”,必须多多把“文化”当成“动词”看,而不仅仅将它视为与“品牌”相类的名词而已;

  2、“企业文化”不是凭空“创造”出来,而是两位学者经调查后“发现”并总结的管理科学。企业里的“文化”,一直伴随着企业的诞生发展。借用《新民主主义论》所言:“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它不仅存在于西方和西方的企业,而是“只要有人,就有文化”。西方有西方文化,东方有东方文化,美国有美国文化,中国有中国文化,差别在哪?可以说地域(文化)不同,但最根本的,是“人”的不同而已。这就是我们此刻为何要探讨“中国企业文化”这个话题的缘由。也因为这一点,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中的人出于内心的行为表现,是“习俗”、“礼仪”以及一切思想、行为的综合,是一个从“企业”诞生(也即有员工存在)之日起就在持续着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试图去“创造”一种企业的文化,而要对文化的主体实施“文化〈动词〉”与“教化”,通过“文化〈动词〉”人本身,自然能够完善企业的文化。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道”的课题。没错,凡言“文化”的事,必要用“道”的方法寻得解决,从思想与心的深处寻得解决。《道德经》不就讲:“我无为,而民自化”么?

  所以,西方的企业文化有两个层面的作用:1.对企业而言,要学会一种“文化〈动词〉”员工的制度和能力;2.对企业的服务对象而言,要以这样一种“文化〈名词〉”来“文化〈动词〉”大众,使之感知到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与工业文明起源于西方,是以工业品制造和机器应用为标志的“农业文明”的后继者。起初,西方企业并无所谓“(企业)文化”,若言其有,也是对资本、利润的认识的文化。因彼时之企业在第一波工业浪潮的推动下,完全沉浸于对产品生产和利润的追逐,还没有到要用“文化”来美饰企业行为的境地。故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算是“机器的文化”、“技术的文化”(人在其中的作用并未明显)。

  西方在经历过一轮恣情、畅意的工业激进浪潮后,稍有了些闲心整顿企业的组织制度。因其对扩张和利润的欲望有了一次*囫囵吞枣式的满足,因此迎来归纳、探究“(管理)文化的工业时代”。他们开始研究怎样有计划和策略地组织生产、管理工人、挖掘利润,也就诞生了“管理学”和“管理家”,并进一步发挥出各种流派,逐渐在西方的价值观基础上,催生了“标准化”、“质量体系”、“六西格玛”等等完善的管理方法,创造出“推销”、“营销”、“品牌”、“企业文化”这些完美的概念名词。使得工业经济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管理革新中得以日进千里地实现,快速推动着历史的进程。

  位于地球东方的中国,本不同于西方的(文化)世界。在现代管理学诞生(1911)前数十年,中国被洋枪、洋炮敲打着建起了近代工商实业。因此,彼时唯有照搬西方企业的组织制度:节约原料、控制成本、加大规模,以物理和化学推进技术革新,亦是工业发展的“制造本质”阶段。当然,西方资本的影子已活跃于当时的中国,许多产品冠以“洋”字。中国的企业在第一阶段不仅没有“管理文化”,且还在文化的概念上带着“负”的屈辱,带着“殖民”的阴影。但“民族心”为第一代工商人戴上了自强的无冕之冠——如果说当时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远未发萌,民族工业的精神却为未来之中国企业作了最神圣、光辉的奠基。即与同期“管理文化”大兴大展之西方企业比较,中国第一代实业家和企业职工的民族精神,早已超越“企业文化”的概念本身,成为推动中国实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让我们再记起一些先驱者的名字:南通大生纱厂、无锡保兴面粉厂、唐山新洋灰公司、山西保晋矿务公司、侯德榜的“红三角牌”纯碱……因此,中国的企业在创办第一期便有着共通的秉性,他们中许多都在技术领域震惊世界。请注意,那是在国人两千年来从未涉足的(工业)领域。并且,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是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的。近代民族工商业之大兴的动因,多以“实业救国”为凝聚力。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并未离开当时民族工商业奠定下的物质和精神基础。现今优秀的企业无不在一脉相承地演绎自强、振兴的民族实业的新的时代版本。只不过少数凤毛麟角的民族优秀企业尚未意识到这种真正凝聚和激发企业前进的力量的存在。为什么是“优秀”的企业?因为处于“杀开血路”赢得生存权的第一阶段的企业,也如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批那样,其追逐利润的心尚未获得第一次过瘾的满足。用一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他们还无暇顾及利润之外的东西。

  但同时,工业文明和经济文明使得传统中国不复存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细胞已不再是“家庭”汗牛充栋的“企业”取而代之。从这个角度,企业文化不单纯是一个企业的成败、兴衰问题,而关系联络起整个社会的文明、文化。因此,今日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块未被开垦的荒地,他会像中医对祛病、养生给出一个综合、完整、系统的方法那样,不但解决企业治理的各种问题,并且对企业中的人和企业的价值与终极归宿作出根本的解答。一百年前,涩泽荣一以对《论语》的体会发展实业,成就了“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名誉和扎实的日本工商业的根基。现在,我们的第一位“垦荒”开拓者也必将载入史册——在中国实业发展至今的历史时刻,他将是继先贤遗志的新的英雄,也将引领出中国文化与企业振兴的成片绿洲。

  西方企业从“技术文化”的时代到“管理文化”的时代,始终在追寻一种“最大程度的人的才能的发挥”,通过人的发挥,激发购买力/欲。因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成熟,制造已经不成问题,西方企业早已开始寻找激发“原动力”的方法——“文化”应运而生。因为要激起或引出人思想中的需要,属“文化”最能有效。

  借鉴着西方企业的诞生、发展,中国企业文化在于保证中国企业的长久。在于深层、彻底地帮助企业所有人与员工找回“人”的价值,是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无法给予的心灵的安乐。使人和企业一同完成存在价值的升华,使人有道德的信仰、使企业成为真、善、美的组织。因此,先做人,后做事,中国企业文化发芽于广袤、醇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中国文明在当代社会细胞——“企业”之中的历史投射。必将与西方企业文化和而不同地迎来大繁荣。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