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网 > 员工管理 > 正文

当员工管理遇上自动化会这么样

时间:员工管理 上大学网

当员工管理遇上自动化

  目录:管理者观点:产品标准化是做好自动化的前提;基层员工经历:与机器人之争,我并未被淘汰;工程师总结:不仅提升效率,还关怀员工;基层管理者见证:自动化解救工人。

  前言: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少人化”等各种手段减员增效,是美的近年来转型的重要内容。按照《集团自动化中长期规划》,到2017年,机器化率将达95%,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人机结合管理。

  自动化设备的大规模应用,让很多机器人出现在车间,这给车间管理带来了哪些新挑战?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车间员工将何去何从?艰苦高危的岗位由机器人操作,这对员工流失情况带来了哪些变化?

  本期员工管理系列报道,将探讨进入自动化时代,员工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管理者观点:产品标准化是做好自动化的前提

  自把自动化工作纳入事业部的战略工作以来,厨房电器投入机器人112台,对注塑、冲压、焊接、滴胶、老化、码垛等工序引入机器人,既满足转成频繁工序的自动化实现,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及危险性,还减少了相应工序人员。同时,厨房电器从开始发展低成本的简易自动化,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自动化设计队伍。在发展简易自动化的过程中,注重全员参与、价值挖掘,就工序自动化方面鼓励基层员工、产线骨干利用自身对工序动作、物料情况的经验,积极输出简易自动化思路,并汇总至自动化设计组织,设计人员与提案员工一同完成相应工序自动化方案设计,同时通过自动化团队力量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达成设备的落地使用。

  自动化投入后,生产、研发、品质、工程等部门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例如研发、工程可制造性要增加可自动化评审,生产一致性及现场管理有很好的变化,人员对产品的影响变小。虽然有人会说“机器人来了,会换人,甚至吃人”,但在自动化推进工作中,员工都很支持。比如某个员工之前的工作主要是搬运物料,但现在机器人去搬运物料,他可以去其他岗位工作,或者学习机器人的相关操作和维护知识,操作维护机器人。这样,他就从一个重复的体力劳动者,变成了一个掌握新技能的脑力劳动者,实现了转型。

  自动化推动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是确定哪些工序要实现自动化,以及实现什么程度的自动化。因为投入相对较高,所以自动化不能盲目乱上,在做好工艺突破、产品革新、产品标准化之后,才考虑自动化投入;要做好风险评估,按照工艺突破-简易自动化-非标专机-机器人应用的思考顺序,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为控制项目风险,建立一套自动化项目从提出到落地后评价的流程制度,使得项目全过程变成一个闭环的多维度管控机制;为强化产品技术在自动化方案中的参与度,任何自动化项目方案都必须通过产品技术人员的评定确认。

  做好产品的的标准化,是做好自动化的前提,就拿厨电来说,标准化分三步走:1、平台清理,淘汰有品质问题、过时、低销量、低利润、低效率、低产值的产品,推动营销聚焦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2、建立零部件和接口的标准,实现减少物料数量并满足营销产品多样化的目的;3、通过IT系统和设计工具的集成来规范和指导设计过程,缩短开发周期。

  自动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面临很多挑战: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生产制造柔性化面临挑战;新产品设计要考虑自动化设备的匹配使用性;对生产制造团队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受访者/厨房电器副总经理 赖育文)

2、基层员工经历:与机器人之争,我并未被淘汰

  作为一名洗涤电器冲压车间的员工,我在这里已工作五年。从一开始的普通冲压工,转型到现在的机器人操作技师,在机器人引进之初,我也曾忐忑过:公司陆续引进机器人自动化,还需要人么?机器人是不是即将取代我们的位置?这是我即将失业的节奏……脑海闪烁着一系列的担忧,心里难免觉得失落和不安。

  还记得,尚未引进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前,冲压单件的加工主要是人工操作。我们手工拿单件放入设备的加工区内,待其加工好后,手工取出放好。那时,我们是名副其实的操作工,无需太多的技能要求。

  还记得,每天不停地重复拿单件,取单件,围着设备转。尽管上班时长只有8小时/天,仍觉得疲惫不堪,体力不支,且生产效率不高,每小时产出只有100件。现在想起来,那时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目前的产能需求。

  还记得,没引进机器人之前,我们的工作跟设备几乎是零距离接触,总担心因为疲累或其它原因分心导致操作失误,发生工伤。总觉得这样的工作很危险,心里怯怯的,精神绷得紧紧的!

  从年底引进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开始,以上种种情景渐渐消失,公司单件取放完全由机器人操作完成。不过我们要学习新技能,在原先手工操作的基础上,需熟悉独立拆装模,掌握机器人设备的程序,以便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快速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保障效率。

  机器人虽然取代了我们的很多工作,但让我们不再有取放单件时心底的忐忑,降低了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激发我们掌握新技能,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与机器人之争,我并未被淘汰,而是不断提升自我,与新技术共进退!(文/洗涤电器 殷继奎)

3、工程师总结:不仅提升效率,还关怀员工

  家用空调自开始组建自动化团队,次年上半年正式成立自动化研发和制造团队,承接事业部六地工厂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作,负责家用空调自动化的落实和推广。家用空调今年自动化项目投资预算达2个亿,截止今年10月,自动化项目投资完成进度达成79.4%,减人数量达到1128人,其中自制的自动化设备数量累积超过300多套,为事业部减员增效贡献力量。

  自动化部自制的空调遥控器自动组装线,实现少人化的同时,也达到效率提升的功能。空调遥控器原组装方式是人工组装,需要14人分工序配合组装,单班产量只有1800件。而实现自动化之后,现在自制的遥控器自动组装线,采用了4台机器人,只需要2人供料,可以实现单班3000件以上的产量,投资回收可以控制在2年左右,效率提升了40%。

  钣金冲压方面的自动化设备、配管方面的自动化设备,都实现了少人化、无人化的生产作业模式。自动化设备实现省人化,主要是通过机器人、伺服传动、步进传动、气缸动作等取代人手作业的。

  自动化推进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关怀。每个工厂都有体力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工序,比如重物搬运类总装下线码垛,是非常需要体力的岗位。目前家用空调每个工厂在进行自动码垛项目,通过增加机器人、自制夹具、全新设计电气,就可以完成自动码垛的任务。虽然只省1人,但也体现对一线员工的关怀。(文/家用空调 陈运雄)

4、基层管理者见证:自动化解救工人

  自动化的实施不仅在提高效率、稳定产品品质方面发挥作用,在改善员工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也有很大效果。压缩机顺德工厂压铸生产线员工,今年就切实感受到了机器人带来的改善。

  由于原有工艺和设备所限,压铸线员工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作业,夏天最高温达到43度。员工在压铸机旁一次次重复喷脱模剂、放入转子铁芯、压铸、取出铸件、浸水冷却等作业动作,非常容易疲劳,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也多次收到对工作环境改善的诉求反馈。

  引进自动化设备后,通过视觉机器人自动从箱中抓取铁芯,自动喷脱模剂、取铸件、检测、装箱,把原来需要3个人的压铸生产线精简到1-2个人,且员工的工作只需要操作机器人。自动化把员工从高强度重复劳动中解救出来,使员工远离高热量高辐射的压铸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当员工管理遇上自动化会这么样?》相关文章:

1.当员工管理遇上自动化会这么样?

2.HR一定要知道的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的秘诀

3.B-E和企业运营网络化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4.绩效管理工作如何更有效

5.企业发展变革中,员工企业如何共同发展

6.合理制定员工薪酬三大要点

7.HR管理职能分析

8.微博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启迪

9.人力资源趋势: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10.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与反思:从源头做好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